敘利亞內戰
中東極具代表性的戰爭
敘利亞內戰(阿拉伯文:الأزمة السورية),指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組織、IS之間的衝突。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衝突。
所謂的“阿拉伯之春”爆發后,敘利亞反對派要求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台,巴沙爾·阿薩德同意通過和談解決敘利亞國內的矛盾,但遭到敘利亞反對派的拒絕。敘利亞反對派發動對敘利亞武裝部隊及親政府的民兵組織的恐怖襲擊,特別是在德拉、霍姆斯、伊德利卜和哈馬等抗議的中心地區。
敘利亞國內衝突一直持續。聯合國稱敘利亞政府軍及敘利亞反對派均犯下了包括謀殺、法外處決、酷刑等侵權行為在內的戰爭罪行。
敘利亞建國
敘利亞社會在長期多元的族群構成中,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 社會、文化與宗教模式,但隨著危機爆發並深化。阿拉維派源於公元9-10世紀的敘利亞,屬什葉派分支,人口不到300萬人口,主要分佈在敘利亞拉塔基亞和塔爾圖斯向北進入土耳其的哈塔伊省、向南進入黎巴嫩巴布的地區。敘利亞阿拉維派主要離群索居在西北部地中海沿岸山丘上,阿拉維派意即“阿里的追隨者”,他們堅信什葉派創始人阿里是先知穆罕默德權力的繼承人,遵循什葉派“塔基亞”傳統,即為了免受迫害,“隱遁自己的信仰”。阿拉維派除紀念開齋節、宰牲節及與什葉派共同慶祝的節日外,還將基督教聖誕節、復活節等作為自己的節日,在祈禱時進聖餐、飲聖酒,因此被遜尼派視為“異教徒”而遭迫害。
父子總統:哈菲茲·阿薩德與巴沙爾·阿薩德
2011年11月,大馬士革居民27日在一處加油站排隊購買罐裝燃氣
嚴峻的經濟形勢導致社會問題凸顯。高出生率、高失業率以及高貧困率已成為普遍現象。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率使工人以及中下層政府僱員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他們無力應對不斷攀升的物價所帶來的生活負擔。越來越多的失業農民移居城市,但他們卻處於貧困的邊緣,生活條件惡劣,又缺乏必要的社會保障。“1965—1980年間,大馬士革人口翻了一倍,從678000增長到1327000人。城市人口激增導致首都有增無減的住房危機。飛速城市化遍及全國,1960年只有總人口的37.5%居住在城市,到1980年代初期已經超過一半,城市化將來自農村的貧困人口集中在一個區域,更加劇了貧困。嚴重的貧富分化導致人們的政治認同危機。”卻無法得到應有的基礎服務和教育、就業等機會,生活日益艱難。在產油區的哈塞克省,石油公司等工作大多落入阿拉維派手中。遭受旱災的民眾主要是遜尼派穆斯林,在2011年3月抗議運動爆發后紛紛投身反政府武裝。
集會
敘利亞處於中東地區的中心地帶,其地區地位和作用較為敏感和特殊。美國政府認為伊朗—敘利亞—黎巴嫩軸心(什葉派之弧)一直是中東地區反對美國和以色列的堡壘,敘利亞是該軸心的中樞,同時認為敘利亞長期支持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對以色列的安全構成潛在的威脅,被視為伊朗向阿拉伯世界擴張和染指巴以問題最重要的戰略依託;“9·11”事件以後,美國將敘利亞列入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黑名單。因敘利亞在伊拉克戰爭以來對美的強硬立場,美將其視為地區為數不多的強硬反美政權。在埃及和約旦先後與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后,敘利亞是仍與以色列維持戰爭狀態的阿拉伯國家,除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外,幾乎所有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總部長期設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同時敘利亞也是對黎巴嫩政局影響最大的外部勢力之一。
2012年7月18日,敘利亞政府軍在大馬士革米丹區與反對派武裝作戰
2011年8月中旬,美國總統奧巴馬公開表示,巴沙爾應該下台。9月末10月初,美力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譴責敘政府鎮壓民眾並對敘實施經濟制裁決議。10月24日,美宣布召回駐敘大使。2012年8月18日,奧巴馬宣布,“巴沙爾下台的時間已到”,改變敘政權將是美敘利亞政策的頭等大事,美國中情局特工並開始在土耳其南部開展秘密活動,以便決定向敘哪些反對派勢力提供武器等。截至2013年3月初,美向敘提 供了3.65億美元人道主義援助。2月28日,美宣布額外追加6000萬美元,幫助敘反對派在其控制區提供下水道設施、教育、安全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同時向“敘利亞自由軍”提供食品和藥品援助。同時,歐盟同意英國建議,向敘反對派提供車輛等非致命性裝備。法國外長稱,“如果我們想改變政權,就必須支持反對派,我們必須推動局勢變化”。4月21日,在歐洲、中東10國外長舉行的伊斯坦布爾會議上,美國務卿克里宣布,在新一輪援助中,美將對敘反對派的援助款翻番達1.23億美元,並將向“全國聯盟”最高軍事委員會提供額外的“非致命性”裝備如裝甲車、夜視鏡等。截至2013年4月,美向敘反政府勢力提供的“非致命性”援助已達2.5億美元。
2003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后,敘利亞與沙特在地區問題的分歧日益擴大,同時也是同伊朗關係最緊密的阿拉伯國家;因庫爾德問題、幼發拉底河水源分配問題等土耳其與敘利亞時有小摩擦,隨著入歐努力受挫,土耳其將其戰略中心東移,試圖回到中東地區,擴大地區影響力。地區國家尤其是沙特和卡達對敘利亞與伊朗的結盟關係感到糾結,沙特已將扼制伊朗勢力擴張視為其安全和外交的最重要目標之一。
在敘利亞危機爆發后,沙特從克羅埃西亞大批採購前南斯拉夫制無後座力炮、手榴彈、機槍、迫擊炮、打坦克和裝甲車的火箭彈等武器,以及烏克蘭制步槍子彈、瑞士制手榴彈、比利時制步槍,運抵敘反政府勢力手中。土耳其2011年8月起從巴沙爾政權的友好鄰邦變身為主要對手,支持敘穆斯林兄弟會等反對派,並向遜尼派反政府武裝提供庇護、武器和培訓,甚至默許“聖戰”勢力流竄到土耳其。
自2011年3月敘利亞危機爆發后,在地區大國以及以大國的干預下,敘利亞局勢從示威遊行到武裝衝突,從“敘利亞自由軍”出現到“伊斯蘭國”異軍突起,並最終形成敘政府軍、反對派武裝、極端組織武裝等多方混戰、搶佔山頭的局面。截至2018年3月22日的敘利亞內戰形勢圖。圖中右下色塊說明文字,自上而下分別為:俄羅斯-伊朗-阿薩德政權控制區、黎巴嫩真主黨控制區、反對派/基地組織侵入區、“伊斯蘭國”控制區、敘利亞庫爾德人控制區、土耳其/反對派控制區。該圖未描述基地組織對敘利亞西部的控制。
敘利亞政府軍
戰爭初期,敘政府軍四面受敵,節節敗退,首都大馬士革一度岌岌可危。巴沙爾政權實際控制的區域一度僅占敘國土面積的20%左右,主要包括以首都大馬士革至霍姆斯市公路為軸的中部地區以及拉塔基亞省沿海地區。隨著戰事發展,被視為巴沙爾政權大後方的拉塔基亞省也一度戰事告急。
隨著2015年9月底俄羅斯的軍事介入,戰事發生“轉機”。在俄空軍支援下,敘政府軍轉守為攻。
敘反政府武裝一方,構成比較 複雜,既有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等地區和西方國家支持的遜尼派武裝,也有反對巴沙爾又與土耳其積怨很深、同時獲得美國等支持的庫爾德人武裝。這些武裝主要集中在敘北部、東部等地區,相互交織。
敘內戰後,出現四大反對派組織-武裝反對派“敘利亞自由軍”(FSA,2011年8月成立)、海外反對派組織“敘利亞全國委員會”(SNC,2011年10月成立)、國內傳統反對派“民族協調機構”(NCB,2011年9月成立)、國內新興反對派網路“地方合作委員會”(LCC)。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壓力下,2012年11月11日,反對派陣營成立最高領導機構“敘利亞革命與反對派力量全國聯盟”,以便整合敘境內外的反對勢力;2013年3月19日推選在敘出生的美國公民格桑·希托出任敘臨時政府總理。
敘反政府武裝主要包括:
敘利亞自由軍
2,敘利亞“伊斯蘭陣線”(SIF):是敘反對派的主要軍事力量之一,同時與“伊斯蘭國”互為敵對關係。它由“自由沙姆人伊斯蘭運動”、“伊斯蘭軍”、“統一旅”和“庫爾德伊斯蘭陣線”等7個伊斯蘭武裝派別於2013年11月聯合建立,在戰場上與敘政府軍互有輸贏。該組織中的多個軍事組織因為其濃厚的宗教色彩而引起西方國家的猜忌。其中沙特支援伊斯蘭軍,卡達扶持統一旅,土耳其埃爾多安政府資助伊陣多支武裝。同時,多家中東民間基金會以“人道主義援助”之名向伊陣提供資金。卡達慈善會、土耳其人道救援基金會、土耳其紅新月會等機構均曾向其捐款、捐物,另有大批海灣富商通過科威特基金會網路向其提供巨額資金。
庫爾德武裝
4,庫爾德武裝:2012年夏,敘庫爾德族組建人民防衛軍(Popular Protection Units)。2013年3月底,防衛軍同意與其他敘反對派武裝共管敘北部、東北部,成為抵禦極端組織的重要力量。據統計,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的9個月中,人民防衛軍98%的戰役均為與“伊斯蘭國”交手。
5,聖戰軍(Jaish al-Mujahedeen):聖戰軍2014年1月成立,主要包括阿勒頗西郊的8支地方性武裝,目的是抵禦“伊斯蘭國”,力爭保住土耳其通往阿勒頗的交通要道。其領導層均為在阿勒頗郊區長期作戰的自由軍基層幹部,無特定意識形態。
6,沙姆軍團(The Sham Legion):2013年底,19支活躍在霍姆斯、哈馬、伊德利卜三省的敘反對派武裝組織宣布組建沙姆軍團,其領導人為霍姆斯基層軍官孟德爾·薩拉斯。該組織得到境外敘穆兄會勢力資助,奉行“溫和伊斯蘭”路線,反對極端主義。
7,沙姆戰士聯盟:2014年2月,大馬士革周邊作戰的5支中型地方武裝組織宣布組建沙姆戰士聯盟(Ajnad al-Sham),自稱下轄53支戰鬥小組,共有士兵1.5萬人。其活動區域包括大馬士革東郊古塔地區、敘南部德拉省和北部伊德利卜省,與伊陣爭奪地盤、影響力。
此外,敘利亞國內還存在敘利亞(伊斯蘭)解放陣線(SLF)、敘利亞人民支持陣線(JN)等反政府武裝。
1,“支持陣線”:敘內戰爆發后,該組織和“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在伊敘邊境地區來往密切,並與敘境內的其他反對派武裝控制了部分靠近土耳其的敘利亞地區。2015年3月,該組織又與其他激進反對派武裝組成“征服軍”,隨後連續攻佔伊德利卜省大部分地區,並不斷向西滲透,一度控制拉塔基亞省東部和北部局部地區。
“伊斯蘭國”
• 伊朗
2011年3月,敘爆發內戰後,伊朗迅即派出數千名伊斯蘭革命衛隊戰士赴敘參戰,向巴沙爾政權提供財政援助、外交支持、反游擊戰和騷亂控制培訓及武器裝備。2013年,伊朗加大對敘支持力度,約有數百名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戰士直接參加敘內戰。5月,“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馬尼下令伊朗炮兵和裝甲部隊指揮官援助巴沙爾政權,還下令兩支伊朗訓練的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投入敘戰場。此外,伊朗在境內大力培訓數千名“沙比哈”成員。
2017年,伊朗有超過10000名伊朗戰鬥人員被部署在敘利亞。伊朗官方稱在敘利亞戰事戰死的伊朗人超過1000人。同屬什葉派的伊拉克部隊,以及1000名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人員,也在伊朗的指揮下參加了敘利亞內戰。
• 黎巴嫩
2011年3月,敘爆發抗議活動后,“真主黨”派出數千名戰士赴戰。
• 美國
美國、英國和法國14日對敘發動導彈襲擊
2017年4月,美國以化武襲擊為借口向敘利亞一空軍基地發射50多枚巡航導彈。
2018年4月13日晚,美英法三國以“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為由對敘實施“精確打擊”,對大馬士革和城外目標發射了約110枚導彈。
2018年9月8日,《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國務院高官的話稱,不久前宣稱打算從敘利亞撤軍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批准了敘利亞新戰略,將美國駐敘境內美軍的停留期限無限延長。
• 俄羅斯
敘利亞危機爆發后,由11艘戰艦組成的俄海軍編隊進入地中海。2015年9月30日,俄羅斯宣布派兵進入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普京在2016年競選時曾提到,當時約有4300名俄羅斯軍人在敘利亞。2017年12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撤走俄羅斯駐敘利亞部隊,后簽署法律,批准俄敘兩國擴建塔爾圖斯海軍基地的協議,並在塔爾圖斯和赫邁米姆空軍基地組建常駐部隊。
• 土耳其
2017年10月8日,土耳其跨境向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目標發射炮彈,同時大批軍車在土敘邊境地區集結。2018年1月18日,土耳其軍隊越過土敘邊界進入敘利亞境內,在阿夫林地區發動代號為“橄欖枝”的大規模軍事行動,目的是把“人民保護部隊”趕出該地區。3月18日,土耳其軍隊控制庫爾德據點阿夫林。
• 歐盟
敘利亞危機爆發后,法國表示已組建一支獨立的攜帶巡航導彈的戰鬥機小隊,同美國戰機一併集結於阿聯酋的空軍基地,保羅號海軍護衛艦也向東地中海駛去。英國則向其位於塞普勒斯的皇家空軍基地派駐6架颱風戰鬥機。2018年4月14日,法國空軍參加了空襲敘利亞的行動,數架“陣風”戰鬥機向敘利亞境內目標發射了數十枚“風暴陰影”巡航導彈。
敘利亞內戰以2014年9月為界,分為兩個階段: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歐盟及其成員國與美國的目標是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推翻阿薩德政府;2014年9月美國主導的國際聯盟(包括歐盟國家)則將消滅“伊斯蘭國”作為核心目標,同時也沒有完全放棄讓阿薩德下台的原目標。2020年2月9日,敘利亞軍方發表聲明,宣布收復敘北部伊德利卜省和阿勒頗省超過600平方公里土地。
時間 | 備註 |
2011年3月 | 學生塗鴉反政府內容被逮捕引發騷亂; |
2011年4月 | 21日,阿薩德發布命令,結束實施緊急狀態法,廢除國家安全法庭,允許公民和平示威;但事態並未得到緩和,22日,敘利亞67多個省市爆發了全面的示威抗議活動,並與敘安全人員發生槍戰; |
2011年5月 | 20日,遊行民眾遭槍擊17人死亡; |
2011年6月 | 30日,敘利亞境內外多個反對黨和部分反對派獨立人士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宣布組成“敘利亞全國民主變革力量民族協調機構”,以統一反對派的立場; |
2011年7月 | 31日,軍隊與武裝分子槍戰; |
2011年8月 | 前敘政府軍上校利亞德·阿薩德率一批倒戈軍官在土耳其宣布成立自由軍;2日,義大利召回駐敘利亞大使;4日,敘總統頒布法令允許多黨制; |
2011年9月 | 10日,歐盟對敘實行懲罰性石油禁運;15日,敘反對派成立全國委員會; |
2011年10月 | 24日,美國宣布撤回駐敘大使; |
2011年11月 | 16日,阿盟中止敘利亞成員國資格;26日,阿盟決定經濟制裁敘利亞; |
2011年12月 | 19日,敘簽允許阿盟派觀察團協議;27日,阿盟觀察團抵達敘利亞; |
2012年1月 | 28日,阿盟暫時中止觀察團行動; |
2012年2月 | 6日,美國關閉駐敘利亞使館;28日,敘利亞頒新憲法; |
2012年3月 | 17日,敘5個反對派團體結成新聯盟;21日,安理會通過敘問題的主席聲明;27日,敘利亞接受和平建議; |
2012年5月 | 多國驅逐敘利亞外交官,25日,霍姆斯省的胡拉鎮發生了針對平民的胡拉大屠殺; |
2012年6月6日 | 6日,哈馬省的艾庫貝爾發生了艾庫貝爾大屠殺; |
2012年7月 | 敘利亞政府正副防長身亡; |
2012年8月 | 敘利亞前總理叛逃加入反對派; |
2013年1月 | 6日,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向全國發表長約一個小時的電視直播演講,呼籲敘國內衝突各方實施停火,倡議舉行全國對話大會,制定一部國民憲章,並就憲章舉行全民公投; |
2013年2月 | 以色列空襲敘利亞; |
2013年3月 | 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分子扣押20多名聯合國維和人員,同時敘利亞戰場出現毒氣攻擊; |
2013年4月 | 英美指敘利亞政府使用化武,敘利亞部長批英美指責系“無恥謊言”; |
2013年8月 | 敘利亞發生嚴重的化學武器襲擊事件,造成1429人死亡; |
2013年9月 | 聯合國派出專家赴敘利亞調查毒氣事件,美參議院外交委授權軍事打擊敘利亞,美參議院外交委授權軍事打擊敘利亞,敘利亞政府同意交出化武,奧巴馬同意敘化武換和平; |
2015年1月 | 23日,敘利亞大馬士革郊區,當地協調委員會稱敘利亞政府軍在民眾參加完周五祈禱后空襲當地,造成至少35名平民死亡 ; |
2015年9月 | 30日,俄上院批准普京對敘利亞空襲打擊IS武裝; |
2015年11月 | 安理會一致通過決議,授權“有能力的會員國”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打擊IS的恐怖主義行為;24日,俄羅斯一架參加敘利亞空襲的蘇—24戰機在土敘邊境被土耳其擊落,土耳其總統稱飛機侵犯了土耳其領空,俄國防部則表示戰鬥機並沒有侵犯土耳其領空; |
2016年3月 | 敘利亞政府軍收復被極端武裝伊斯蘭國佔領的巴爾米拉古城 |
2016年8月 | 土耳其對敘利亞北部發動“幼發拉底盾牌”軍事行動,支持土庫曼武裝和“敘利亞自由軍”收復被“伊斯蘭國”組織控制的邊境城市傑拉卜盧斯,將庫爾德武裝驅逐到幼發拉底河東岸; |
2016年12月14日 | 14日,敘利亞政府軍宣布在盟軍幫助下收復被敘利亞叛軍佔領的敘利亞第一大城市阿勒頗; |
2017年1月 | 14日,極端組織向敘利亞東部政府控制的代爾祖爾市發動了近一年來最大規模的襲擊; |
2017年3月 | 敘利亞政府軍重新收復2016年12月11日淪陷極端組織之手的巴爾米拉古城; |
2017年4月 | 敘利亞西北部反對派控制的城鎮疑似毒氣襲擊事件,造成至少100人死亡,約400人受傷; |
2017年11月 | 敘利亞政府軍、黎巴嫩真主黨及其盟友武裝當天攻下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的最後一座主要據點-阿布卡邁勒 ; |
2017年12月 | 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撤走俄羅斯駐敘利亞部隊; 12日,“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用汽車炸彈、自殺式襲擊者及自動炸彈裝置在敘利亞東部省份Dair as-Saur攻擊了敘利亞政府軍,敘軍從此地撤軍; |
2018年1月 | 21日,敘利亞政府軍宣布正式收復了位於伊德利卜省東部的阿布杜胡爾空軍基地 ; |
2018年4月 | 7日,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東古塔地區杜馬鎮發生疑似化學武器襲擊; 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敘利亞疑似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發表講話,宣布對敘利亞實施精確打擊,英法將共同參與對敘軍事行動; |
2018年7月 | 11日,敘利亞政府軍收復德拉市。 |
內戰後的敘利亞
敘利亞的社會服務等基礎設施也遭受巨大損失。自危機爆發以來至2013年,敘利亞有2326所學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雖已修復300所,但由於安全原因,一些省市的學校仍不能正常上課。北部阿勒頗省學校正常上課率僅為11%。除教育以外,醫院、供水、供電、公共衛生系統等社會服務基礎設施也遭受嚴重破壞,民生損失慘重。
2016年,世界銀行有關中東報告顯示,敘利亞內戰已給敘利亞及其周邊國家黎巴嫩、約旦、伊拉克、埃及和土耳其5國不同程度地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達350億美元。這些損失不包括敘周邊國家如黎巴嫩、約旦等國為湧入該國難民提供的經濟社會基本服務。同時該報告指出敘利亞境內霍姆斯、阿萊頗等6城市經濟損失達36億至45億美元。僅黎巴嫩每年就需為敘難民的湧入支付高達25億美元的費用。
帕爾米拉古城中的貝爾神廟於2015年9月份被IS毀掉
敘利亞內戰
• 平民
根據敘利亞人權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3月15日到2015年6月8日,已確認造成230618人死亡。多方公布的數字從110472多到162402不等。下面列表中除了敘人權組織N.O.H.R.S.不統計當局士兵的死亡數字外,其他組織統計的對象都包括平民、變節軍和政府軍在內:
公布的組織 | 死亡人數 | 統計日期 |
敘利亞保衛人權同盟 | 3482死亡 | 2011年3月15日 – 10月24日 |
敘利亞全國人權組織(N.O.H.R.S.) | 4500平民死亡 | 2011年3月15日 – 11月18日 |
Avaaz | 9000死亡 | 2011年3月15日 – 2012年2月23日 |
敘利亞政府 | 10475-10721死亡 | 2011年3月15日 – 2012年6月23日 |
地方協調委員會 | 28000死亡 | 2011年3月15日 – 2012年10月1日 |
聯合國 | 19.1369萬人死亡 | 2011年3月15日 – 2014年8月22日 |
敘利亞人權觀察 | 超過76000人死亡 | 2014年全年 |
暴力記錄中心(VDC) | 110472死亡 | 2011年3月15日 – 2014年5月18日 |
• 士兵
以下列表中,敘利亞人權觀察、敘利亞政府以及暴力記錄中心(V.D.C.)公布的數字包括政府軍與反抗軍在內,聯合國的數字只是政府軍的死亡人數,而syrianshuhada.com 則只統計反抗軍的死亡人數。
公布方 | 死亡數字 | 統計日期 |
敘利亞人權觀察 | 3779死亡 | 2011年3月15日 – 2012年5月25日 |
聯合國 | 1345政府軍死亡 | 2011年3月15日 – 2012年2月28日 |
syrianshuhada.com | 1151反抗軍死亡 | 2011年3月15日 – 2012年4月23日 |
敘利亞政府 | 4516-6668死亡 | 2011年3月15日 – 2012年5月24日 |
暴力記錄中心 | 1847死亡 | 2011年3月15日 – 2012年3月15日 |
• 綜述
2017年2月,敘利亞已有46.5萬人因之喪生,四分之三的敘利亞人(約1350萬)需要人道主義援助,500萬敘利亞人出逃淪為難民,進而引發了歐洲難民危機。
年份 | 日期 | 備註 |
2012年 | 3月4日 | 2000名逃入黎巴嫩 |
3月7日 | 2000名逃入黎巴嫩北部(聯合國難民署),至少3000名逃入黎巴嫩(黎巴嫩官員) | |
4月6日 | 數千人逃入土耳其 | |
7月8日 | 超過3萬人,其中1.7萬多人被安置在黎北部地區,8000多人被安置在黎東部的貝卡谷地(聯合國難民署) | |
7月17日 | 近1300名敘利亞難民逃到土耳其,土耳其已在與敘利亞邊界開設了9個難民營,共接納了4.3萬名難民 | |
7月20日 | 48小時里,有近3萬名敘利亞人跨越邊境、進入鄰國黎巴嫩避難,敘利亞境內有超過8.8萬名伊拉克難民(主要聚集在大馬士革周邊地區) | |
7月底 | 20萬人逃離了阿勒頗,14.2萬敘難民進入了約旦 | |
8月29日 | 截至該日,全球登記的敘難民總數為22萬8976人,其中約旦有7萬2400人,黎巴嫩有5萬7480人,伊拉克有1萬8600人,土耳其有8萬零410人。而瑞典是接納敘難民最多的歐洲國家,自2012年1月以來共接納了2911名敘難民 | |
2013年 | 3月6日 | 逃到鄰國尋求庇護的已達100萬人,其中一半為孩童(聯合國難民署) |
2014年 | 8月29日 | 從敘利亞逃往鄰國的難民數量已超過300萬人(聯合國) |
2017年 | 4月1日 | 流亡海外敘利亞難民人數達485萬。土耳其接收近300萬人。黎巴嫩境內有超過100萬敘利亞難民,約旦境內有65.7萬敘利亞難民。流亡海外的約48.85萬人住在難民營中。敘內有630萬人流離失所。(聯合國難民署) |
11月16日 | 約有330萬敘利亞難民居住在土耳其,其中包括97.6萬學齡兒童。(土耳其外交部) | |
12月18日 | 自2014年以來,黎巴嫩境內的敘利亞難民人數首次降至100萬以下。截至11月底,黎巴嫩登記的敘利亞難民數量減少至約99.8萬人。2011年至開始,4.9萬名敘利亞難民在聯合國組織下離開黎巴嫩,重新落戶至美國、瑞典和法國。(聯合國難民署) | |
2018年 | 1月11日 | 自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共有540萬人逃往周邊國家淪為難民,其中100多萬人逃往黎巴嫩,在身處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中,58%的難民家庭生活極度貧困,每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足2.87美元。另有一部分家庭生活在每人每天3.84美元的一般貧困線以下,使貧困人口超過難民總數的3/4 (聯合國難民署) |
4月14日 | 敘利亞首都近郊和土耳其邊境已經聚集了70多萬難民(聯合國人道協調廳) |
• 人道救援
敘利亞難民
2013年1月,敘利亞問題國際捐助會議籌集到大約10億美元。
2014年1月,敘利亞人道主義問題第二次認捐大會各國承諾捐助24億美元。
2015年3月31日,敘利亞人道主義問題第三次認捐大會共獲得38億美元的捐助承諾。
2016年,紅十字會在前三個月向260萬敘利亞人提供了糧食援助,比2015年第一季度增加了60%。
2017年4月5日,在敘利亞問題布魯塞爾會議上,與會者同意2017年提供60億美元援助,支持相關重建、發展和人道主義工作。
時間 | 捐助方 | 捐助金額 | 備註 |
2012年3月 | 美國 | 1200多萬美元(敘利亞) | 人道主義援助 |
2012年4月 | 中國 | 200萬美元(紅十字會) | 敘利亞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
2012年6月 | 歐盟 | 4億歐元(敘利亞) | 人道主義援助和支持 |
2012年8月 | 英國 | 4270萬美元的基礎上追加470萬美元 | 人道主義援助 |
法國 | 2500萬美元的基礎上提供627萬美元 | ||
2012年9月 | 歐盟 | 追加5000萬歐元(敘利亞) | 人道主義援助 |
俄羅斯 | 40噸人道主義救援物資 | 人道主義援助 | |
2013年1月 | 美國 | 1000萬美元(敘利亞) | --- |
2013年4月 | 科威特 | 2億7500萬美元(難民署1億1000萬;糧食計劃署4000萬;兒基會5300萬;世界衛生組織3500萬) |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
2013年5月 | 美國 | 1億美元(敘利亞) | --- |
歐盟 | 6500萬歐元(敘利亞) | 人道主義援助 | |
2013年8月 | 俄羅斯 | 20噸救援物資(敘利亞拉塔基亞) | --- |
130萬美元 | 人道主義援助 | ||
2014年1月敘利亞人道主義問題第二次認捐大會 | 韓國 | 500萬美元(敘利亞) | 人道主義援助 |
科威特 | 5億美元 | 人道主義援助 | |
2014年4月 | 俄羅斯 | 30噸人道主義援助,敘回贈20噸橘子 | 人道主義援助 |
2014年5月 | 俄羅斯 | 2.4億歐元 | 金融援助用於社會需要 |
2014年7月 | 美國 | 3.78億美元 | 人道主義援助 |
2014年9月 | 韓國 | 100萬美元(敘利亞) | 難民人道主義援助 |
2014年12月 | 歐盟 | 7000萬歐元 | 敘利亞難民援助 |
2015年3月 | 阿聯酋 | 1億美元(敘利亞) | ---- |
俄羅斯 | 20噸救援物資(敘利亞拉塔基亞) | 人道主義援助 | |
2015年4月 | 科威特 | 5億美元 | 敘利亞難民 |
2015年8月 | 俄羅斯 | 20噸救援物資(敘利亞拉塔基亞) | 人道主義援助 |
2015年10月 | 中國 | 1億元人民幣 | 敘利亞、約旦、黎巴嫩等國人道主義援助 |
2015年11月 | 俄羅斯 | 10萬噸小麥(敘利亞) | 敘利亞人道主義救援 |
歐盟委員會 | 6200萬歐元 | 敘利亞境內因戰爭而無家可歸的人人道主義援助 | |
2016年9月 | 中國 | 100萬美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 援助敘利亞難民 |
200萬美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 | 150萬美元用於約旦境內的敘難民,由世界糧食計劃署在約具體實施“歡迎餐”、“健康廚房”和“學校營養餐”項目 | ||
2017年5月 | 中國 | 500噸大米(黎巴嫩) | 救助敘利亞難民 |
2018年2月 | 中國 | 2764噸大米(黎巴嫩)、5404噸大米(敘利) | 救助敘利亞難民 |
2018年4月 | 中國 | 100萬美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敘利亞辦事處) | --- |
• 反對向敘政府施壓的國家
俄中兩國分別於2011年10月4日、2012年2月4日和2012年7月19日的安理會上否決了向敘政府施壓的決議草案。
伊朗:伊朗官方起初把示威運動稱為“外國勢力製造的陰謀”,后總統內賈德於2011年10月23日表態強烈批評敘政府針對本國民眾的“殺戮和屠殺”。2014年,伊朗表示支持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
俄羅斯:俄羅斯堅決反對外國干預敘利亞內部事務。
中國:支持聯合國發揮斡旋主渠道作用,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主張敘利亞的內部問題和矛盾應該由敘利亞人民自行解決。2012年,中國為推動敘利亞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提出了四點具體倡議。
• 支持反對派的國家與組織
敘利亞全國委員會在多次舉行的“敘利亞之友”國際會議上被部分歐美國家與部分阿拉伯國家承認為敘利亞人民的合法代表。
2011年12月19日,聯合國大會以133個國家投票贊成,11個國家投票反對,43個國家棄權的結果通過了譴責敘利亞政府持續使用武力鎮壓示威民眾的決議。
土耳其發動針對敘利亞境內庫爾德武裝的“橄欖枝”行動
阿盟:2011年11月16日開始中止了敘利亞的代表資格;11月27日,阿盟開始經濟制裁敘利亞政府,2012年7月23日,阿盟宣布斷絕與敘利亞當局的一切外交聯繫。2013年9月1日,阿盟敦促聯合國和國際社會對敘利亞政權採取“威懾”舉動,以應對“大馬士革使用化學武器”。但他們並不一致贊成美國軍事干預的做法。
2018年4月3日,俄土伊三國總統在安卡拉會面
內戰使敘利亞成為中東最血腥疆場,擴大了敘國內種族、教派裂痕,導致“聖戰”勢力坐大,而且外溢難民、教派與民族矛盾、地緣政治角逐、暴力衝突五大問題,使中東局勢愈發動蕩。
• 教派仇殺日益殘忍
從國內層面看,敘利亞日趨“碎片化和激進化”。教派仇殺日益殘忍,在2011年11月,教派仇殺就橫掃敘利亞第三大城市-中部最大的遜尼派聚居地霍姆斯市。聯合國調查團在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報告中指出,敘軍與反政府武裝之間的政治變革戰已演變成一場“公開的教派”之戰,“面對威脅,敘利亞境內的種族、宗教少數族裔在衝突中日益選邊站,進一步深化教派分裂”。2013年5月2-4日,在政府控制的、主要居住著阿拉維派和基督徒的塔爾圖斯省兩個遜尼派飛地,先後發生大屠殺事件。
• “聖戰”勢力日漸坐大
“聖戰”勢力日漸坐大,“聖戰”勢力是敘反政府武裝中攻城掠地的主力。敘“聖戰”勢力一部分是處於地下狀態的敘利亞穆斯林兄弟會成員及其子女,該組織1982年被敘軍鎮壓后,某些領導人流亡到倫敦、巴黎等地重整組織。此外,美軍入侵伊拉克培養出來的新一代敘利亞遜尼派“聖戰”分子,在2003-2007年間在巴沙爾支持下前往伊拉克同美軍作戰,掌握了城市戰技能后回國捲入內戰。敘“聖戰”勢力另一部分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基地’組織”分支“勝利陣線”。“勝利陣線”旨在建立敘利亞“伊斯蘭國”,美國於2012年12月10日將“勝利陣線”正式列入外國恐怖組織黑名單。“勝利陣線”成為湧入敘境內的外國聖戰者首選組織,吸引了原屬“敘利亞自由軍”的一些反政府勢力。在整個敘利亞鄉村,伊斯蘭分子占居上風。
• 難民問題外溢
難民外溢,衝擊周邊國家社會穩定。敘利亞有2200萬人口,與黎巴嫩、土耳其、伊拉克、約旦等國接壤。截至2013年5月,敘利亞周邊鄰國登記在冊的敘難民人數已達140萬,收容能力已近極限。黎巴嫩全國人口約400萬,敘難民湧入后使當地人口激增10%,造成當地不少社區人滿為患,工資水平下降,物價上漲,犯罪率上升,當地民眾日益不滿。在土耳其,大量敘難民滯留在土邊界一側,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土民眾開始對政府的對敘政策表示不滿。在約旦,全國人口600萬,卻已接納敘難民50萬,其中55%為18歲以下青少年;敘難民對收容國有限的能源和水資源、社會服務及基礎設施造成巨大壓力,經濟、社會形勢非常嚴峻。
• 教派衝突外溢
教派衝突外溢,致使鄰國教派緊張關係升溫。在伊拉克,敘內戰激發伊境內掀起新一波暴力浪潮。伊拉克境內遜尼派2012年12月發動抗議活動,2013年4月後已轉向訴諸暴力方式以實現其目標。4月23日,伊拉克安全部隊在基爾庫克北部村莊哈維賈攻打遜尼派抗議者,造成50人喪生,100多人受傷。其他城市遜尼派抗議者領袖宣誓要與哈維賈的同胞共命運,為他們報仇。在巴格達、舍阿卜什葉派居民區,在南部什葉派城市巴士拉,在巴格達北部的撒瑪拉市和西部的安巴爾省遜尼派聚居區等多個地方,先後發生多起暴力襲擊事件或爆炸事件。在黎巴嫩,“真主黨”直接參加敘內戰,加深了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對立。“真主黨”與參加“敘利亞自由軍”的黎巴嫩遜尼派在敘利亞內戰前線幾乎每日交火,相互殘殺。同時巴沙爾政權在黎的支持者與在黎的反對者之間發生的零星教派衝突此起彼伏。
• 民族問題外溢
土軍進入阿夫林區
• 地緣政治角逐問題外溢
地緣政治角逐問題外溢,尤其是敘以頻頻交火,國家關係惡化。敘以實際處於交戰狀態。
敘以衝突 | |
---|---|
時間 | 備註 |
2013年1月30日 | 以色列針對從敘利亞至黎巴嫩的一支武器運輸隊發動空中打擊行動 |
2013年4月12日 | 敘向以佔領的戈蘭高地發射炮彈,以方還擊 |
2013年5月3日和5日 | 以色列兩次空襲敘利亞 |
2013年5月5日 | 以軍戰機凌晨空襲大馬士革西北郊傑姆拉亞地區的敘利亞軍事科研中心,飛臨大馬士革卡錫恩山區,殺死數十名敘共和國衛隊士兵 |
2013年5月21日 | 以軍摧毀一個敘軍陣地,敘軍則攻擊了一輛以色列軍車 |
2013年7月5日 | 以軍在敘利亞港口城市拉塔基亞附近發動空襲,目標為敘方反艦導彈 |
2013年10月31日 | 以色列在對敘利亞港市拉塔基亞附近基地發動攻擊 |
2014年3月19日 | 以空軍戰機早晨轟炸了敘利亞境內幾個軍事目標 |
2014年6月22日 | 敘利亞炮火越過戈蘭高地以敘“邊界”,擊中一輛以方運水車(以色列軍方) |
2014年9月23日 | 在以色列領空用愛國者導彈擊落了一架敘利亞米格-21戰鬥機(以色列軍方) |
2014年12月7日 | 以色列戰機轟炸了大馬士革機場附近倉庫和大馬士革農村省的迪馬斯鎮(敘利亞外交部) |
2014年12月22日 | 敘政府軍在鄰近戈蘭高地地區擊落一架以色列無人機(敘利亞軍方) |
2015年1月19日 | 一架以色列直升機向敘南部庫奈特拉省發射兩枚火箭彈 |
2015年8月20日-21日 | 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證實,由於當天遭來自敘利亞火箭彈襲擊的回應,以軍對敘利亞境內的14處目標進行了炮擊和空襲 |
2015年8月21日 | 敘利亞媒體報道,一架以色列無人機於早晨空襲了庫奈特拉省,導致5人死亡,以色列對敘戈蘭高地發動空襲,導致1名士兵死亡,另有7名士兵受傷(敘利亞軍方) |
2016年7月25日 | 以色列空軍當天對來自敘利亞的迫擊炮攻擊 |
2016年9月13日 | 敘通社報道,以空軍凌晨襲擊庫奈特拉省的一處軍事基地,敘空軍擊落以軍一架戰機 |
2016年12月7日 | 敘利亞媒體稱,以色列導彈襲擊了大馬士革郊區的一個軍事基地 |
2017年9月7日 | 敘利亞軍方表示,以色列戰機對敘利亞西部的軍事地點進行了攻擊,導致2名士兵死亡 |
2017年9月22日 | 以色列夜間發射兩枚火箭越過敘利亞邊境,對大馬士革機場附近區域實施打擊,敘利亞軍方擊落一架以色列無人機作為回應 |
2017年10月16日 | 以色列空軍與敘利亞防空部隊交火,以方摧毀敘利亞一個防空炮兵連,以回應以色列飛機遭到炮擊 |
2017年11月1日 | 黎巴嫩安全局表示,以色列戰機從黎巴嫩領空向敘利亞境內目標實施了空襲。敘軍隨後對以色列飛機發射多枚地對空導彈,敘利亞軍第72師在霍姆斯省對以色列飛機發射了多枚地對空導彈,作為對空襲的回擊 |
2017年11月19日 | 以色列國防軍晚間出動坦克連續發射數枚炮彈,警告性炮擊了位於戈蘭高地的敘利亞政府軍陣地 |
2017年12月2日 | 敘利亞官方稱,以色列戰機從黎巴嫩領空向大馬士革西南軍事基地發射5枚空對地導彈,其中3枚被敘利亞軍方成功攔截 |
2017年12月4日 | 以色列向大馬士革市郊發射導彈 |
2018年1月9日 | 以色列對敘境內多處目標發射導彈 |
2018年2月10日 | 上午,以色列向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西部目標發射了數枚導彈,以色列軍方稱,以軍攔截並擊落一架從敘利亞“入侵”以色列領空的“伊朗無人機”,以國防軍隨即採取報復行動,第二次出動戰機,空襲敘利亞防空系統和敘境內的伊朗軍事設施等12個目標,以軍一架F-16戰鬥機遭敘利亞防空火力擊落,在以北部邊境地區墜毀,2名飛行員逃生 |
2018年4月9日 | 據敘利亞媒體報道,敘利亞中部霍姆斯省一座政府軍空軍基地凌晨遭以軍導彈襲擊 |
2018年4月17日 | 敘利亞國家電視台報道,敘利亞防空系統凌晨回擊了射向敘中部霍姆斯省沙伊拉特軍用機場的多枚導彈,敘利亞軍方稱襲擊是以色列發起的 |
• 暴力事件外溢
敘內戰導致暴力事件外溢,引發土耳其境內爆炸案及經濟下滑,危及土國內穩定與民族和平計劃。2013年5月11日,土南部哈塔伊省雷漢里相隔15分鐘發生兩起汽車炸彈爆炸事件,造成50餘人喪生、至少155人受傷。爆炸案在土耳其引發無數抗議活動,示威者指責埃爾多安政府支持敘反政府勢力激發了這類襲擊事件。許多土耳其年輕人襲擊雷漢里的敘難民公寓,在“敘利亞人和土耳其人之間製造麻煩”。土耳其左翼“土耳其人民解放黨/陣線”強烈反對土政府對敘政策,認為其政策服務於美帝國主義的利益,因而發動襲擊行動,如2013年2月2日襲擊美國駐安卡拉大使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