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王國

約前800年-前146年間,小亞細亞及希臘地區的國家

馬其頓王國(古希臘語:Μακεδονία)指約前800年-前146年間,小亞細亞及希臘地區的國家,尤指從前301年伊蘇斯戰役之後,由安提柯·貢納克建立的安提柯王朝統治下的馬其頓及希臘地區。

前168年,古代馬其頓本土亡於羅馬,至前146年,羅馬佔領希臘全境,標誌著馬其頓王國的徹底瓦解和希臘化時代的結束。

早期歷史


馬其頓地處希臘東北邊緣,南接貼撒利,中隔奧林匹亞山,西為伊利里亞,東鄰色雷斯。
根據自然地理條件,馬其頓明顯分成兩部分:上馬其頓,位於西部,地域廣大,山脈縱橫,森林密布,適於畜牧業,是馬其頓人基本居住地;下馬其頓,是塊瀕臨愛琴海的沿海平原,適於農業發展。
馬其頓人來源不清,可能是伊利里亞人色雷斯人希臘人的共同後裔。由於僻處一隅,馬其頓長期處於落後狀態,基本被排除在希臘邦際生活之外。而馬其頓人則粗獷勇武,被看作是非嚴格意義的希臘人,許多希臘人甚至稱他們是異族蠻人。馬其頓國家形成的過程極為模糊。它發展很晚,又長期處於希臘世界外圍,沒有史家專門以它為記載對象。
約在公元前700年,佩爾狄卡斯一世率領自稱為馬其頓人的一個民族從哈利阿科蒙(今天的阿利阿克蒙)河畔的故土東遷,定都埃蓋(埃澤薩),創建了阿吉德王朝。到阿敏塔斯一世統治時期(公元前6世紀),馬其頓的勢力已經向東越過阿克休斯河(阿克西奧斯),征服了當地的色雷斯各部族。
根據現有零星材料,馬其頓早期存在過一些獨立的部落聯盟。各部落均有自己的巴賽勒斯。約在公元前6世紀下半葉,馬其頓可能發生過類似提修斯改革的統一運動,形成早期國家,定都上馬其頓的埃蓋,實行君主制,但公民大會仍然起一定作用。在希波戰爭中,馬其頓依附於波斯帝國,並被迫加入波斯軍隊。
公元前5世紀末葉,馬其頓開始介入鄰國事務,國都移至下馬其頓的派拉。
進入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發生權力之爭,國家幾面受敵,危在旦夕。
危機是轉變的契機。攝政王腓力二世臨危受命,將威脅一一去除。後來他廢黜幼主,自稱國王。經他苦心經營,馬其頓很快成為強大國家。

征服希臘


腓力當政之後,在政治、軍事和經濟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加強王權,削弱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的職能,把它們變成聽命於他的工具。
他改革幣制,確立了金、銀幣的兌換價格,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他建立起一支忠於個人的常備軍,創造了具有極強打擊力的馬其頓方陣,其核心是貴族組成的重裝騎兵,稱“王友”。其重裝步兵謂之“步兵王友”,裝備一桿長6.3米的長矛,所列陣形縱深最多達32列。步兵的作用在於頂住敵人的攻擊,戰鬥的結局則取決於騎兵的對敵兩翼的攻擊。腓力是希臘人中第一位賦予騎兵重大意義的人。
公元前355年,毗鄰馬其頓的中希臘發生城邦混戰,弗西斯因財政緊張,竟洗劫了希臘人的聖地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腓力藉機南下,控制了希臘中北部地區,馬其頓的崛起使一些與北希臘有利益關係的城邦感到了威脅。雅典四方串連,組成反馬其頓聯盟,一度使腓力的擴張企圖受挫。
事後雅典人在堅決反馬其頓的政治家德摩斯提尼的倡導下把觀劇津貼用于軍事開支並令富人分成若干捐獻組,負責造艦。雅典成為其他希臘城邦反馬其頓侵略的中堅。但在雅典人中也有一部分人希望借腓力之手擺脫遍及希臘的城邦危機,把戰火引向波斯。這種看法的代表是修辭家伊索克拉特,他曾多次上書腓力,對腓力思想有很大影響,但主導雅典政策的仍是抗戰的思想。
公元前338年夏,馬其頓軍與以雅典、底比斯軍為首的反馬其頓聯軍決戰於中希臘的克羅尼亞,聯軍慘敗。戰後,希臘各邦被迫承認馬其頓的霸主地位,只有斯巴達保持了自己的尊嚴,拒絕參加腓力在科林斯主持的希臘和會。科林斯大會滿足了希臘大奴隸主的要求,確立了馬其頓的統治秩序。各邦禁止互相攻伐,各邦被內部禁止重分土地,沒收富人財產,取消債務,不準為政治目的解放奴隸。馬其頓軍於會後駐希臘各戰略要地,以保持自己的統治。
前337年成立“希臘聯盟”,即“科林斯同盟”,旨在聯合整個希臘世界的軍事力量與波斯較量。
公元前301年,參與伊普蘇斯戰役。

東征


馬其頓王國東征圖
馬其頓王國東征圖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波斯派來的刺客殺死在他女兒的婚禮上。亞歷山大,腓力二世的兒子,當年年僅20歲就繼位了,並以權謀和武力鎮壓了希臘人反馬其頓運動。舉義的底比斯被毀滅,公民或被賣為奴,或被處死、流放,土地則被分割予它邦。馬其頓國內的政敵也被悉數清除。在希臘的一片喧嘩聲中,亞歷山大恢復了統治,並於公元前335年組建起一支由3萬步兵、5000騎兵構成的東征軍,在第二年初春渡過赫淪斯滂海峽,開始了歷史性的希臘化征程。
亞歷山大從小興趣廣泛又聰明勇敢,12歲時曾馴服過別的騎手不能駕馭的烈馬。13歲到16歲,他的父親為他聘請了當時希臘“最博學的人”亞里斯多德作家庭教師,他向老師學習了哲學、醫學、科學等各方面的知識。他最喜歡的書是《伊利亞特》,他一心想向阿喀琉斯學習,創下輝煌的偉績。腓力二世被害后,希臘被征服的城邦認為這是擺脫馬其頓帝國控制與奴役的天賜良機,他們紛紛起義暴動,但年輕的亞歷山大在短短的兩年裡就平息了騷動。為了維持龐大的軍隊以鎮壓希臘各城邦的反馬其頓運動,為了實現自己征服世界的野心,亞歷山大把目光放向了領土遼闊、資源豐富、財富滾滾的波斯。
公元前334年的春天,亞歷山大率領35000人的大軍和160艘戰艦,開始了遠征東方的行動。行前,他把自己的所有地產收入、奴隸和畜群分贈給人。一位大將問道:“請問陛下,您把財產分光,給自己留下什麼?”亞歷山大說:“希望,我把希望留給自己,它將給我無窮的財富!”
此時的波斯正值大流士三世統治,內政腐敗,危機四伏。馬其頓軍與波斯軍在小亞細亞的格拉尼庫斯河畔展開首次會戰,大勝。隨後馬其頓軍輕取整個小亞細亞。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率軍在敘利亞的伊蘇斯平原打敗大流士三世親率的10萬餘波斯軍,俘虜大流士三世的母親、妻子和兩個女兒。亞歷山大稱讚大流士的宮殿:“這樣才象個國王!”
接著,亞歷山大向南進軍敘利亞和腓尼基,又派手下大將攻佔了大馬士革,從大流士的軍械庫里獲得大量戰利品。他親自率領部隊南下,經過7個月的艱苦戰鬥,攻下了推羅城,把推羅城的3萬居民賣為奴隸。
亞歷山大圍攻推羅城時,大流士三世曾派使者求見亞歷山大,願意出巨款贖回他的母親、妻子和女兒。還要割讓半個波斯帝國給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的一員大將帕曼紐心滿意足地說:“如果我是亞歷山大,我就接受這個條件。”亞歷山大則毫不動心,他說:“我不是帕曼紐,我是亞歷山大。”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切斷波斯陸軍與海上艦隊的聯繫后,長驅直入埃及,自稱是太陽神“阿蒙之子”。他親自勘查設計,在尼羅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亞歷山大城,他要它永存人世,做為他偉大戰績的紀念碑。埃及的法老為亞歷山大加上了“法老”的稱號。在慶功的宴會上,亞歷山大分外興奮,他說:“英雄的偉大就在於不斷開拓疆土,不斷增加權力,盡情享受美味佳肴和少女的美色。”
公元前331年春,亞歷山大率軍插入兩河流域北部,10月同號稱百萬的波軍決戰於高加美拉。在交戰中,大流士三世棄陣逃跑,致使全線崩潰,波斯從此喪失抵抗能力。馬其頓軍佔領波斯都城巴比倫和蘇薩,繳獲無數戰利品。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佔領波斯波里斯,獲12萬塔蘭特巨資,並焚燒在巴比倫、蘇薩、波斯波利斯和埃克巴坦各波斯王宮以示報復。波斯帝國至此滅亡。不久,亞歷山大又沿裏海東進,窮追大流士三世。進入安息前獲悉大流士三世被其部下所殺。但他並未因此止步,於公元前329年穿越現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處的興都庫什山(與中國新疆的帕米爾高原相接),直至中亞錫爾河一帶。

撤軍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率領軍隊離開中亞,經過開伯爾山口,南下侵入印度,企圖打到“大地終端”。他在印度河谷建立了兩座亞歷山大城,迅速佔領了西北印度的廣大地區。他想進一步征服印度的心臟地帶,向恆河流域進發。但此時亞歷山大的士兵已厭倦了長期的緊張戰爭,再加上印度的炎熱、暴雨和疾病,他們拒絕前進,要求回家。他們紛紛舉行集會,發生嘩變,印度的土著居民也群起反擊。亞歷山大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公元前325年,將大部隊撤出印度。
亞歷山大的部隊分兩路撤回。一路在海軍將領涅阿霍斯的率領下取海道由伊朗海灣入波斯灣;一路由亞歷山大親自率領,從陸路經卡曼尼亞沙漠而歸。公元前324年初,兩路大軍會師在巴比倫境內的奧皮斯城。由於長途跋涉,亞歷山大的部隊損傷極大。將近10年的亞歷山大遠征,終於結束了。亞歷山大將巴比倫作為首都。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它的版圖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依多瑙河和黑海,僅起名為亞歷山大的要塞便建起70多座。
在遠征以前,亞歷山大認為希臘民族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民族,只有這個民族才真正具有開化的文明,而其他非希臘民族都是野蠻的民族。隨著東征,亞歷山大逐漸認識到波斯人和希臘人一樣具有傑出的智慧和才能,他們也應該受到尊敬。因而亞歷山大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改變,他認為各民族應該是公平、平等、和睦相處。他因此產生了一個偉大的計劃,想讓波斯人、希臘人與馬其頓人結為友好的同伴。為了促進馬其頓人和波斯人、東方人的融合,亞歷山大和大夏貴族羅克珊娜結婚,並鼓勵馬其頓人和東方女子結婚。在蘇薩城,亞歷山大舉行了一次盛大奢華的結婚典禮,他親自和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兒斯塔提拉結婚。同一天舉行婚禮的馬其頓將士有1萬對之多。在婚禮上,亞歷山大宣布:馬其頓人和東方女子結婚,可以享受免稅權利,他還給新婚夫婦饋贈了許多禮物。
在巴比倫,亞歷山大還整編一隻龐大的軍隊,將3萬波斯青年編入馬其頓部隊。並準備繼續進行遠征。他計劃侵入阿拉伯與波斯帝國北面的土地,還想再次入侵印度征服羅馬、迦太基和地中海西岸地區。但不幸的是公元前323年6月,亞歷山大突然患惡性瘧疾,從發病到生命結束僅10天時間,他匆匆離開了世界。
由於死亡的突然降臨,亞歷山大未明確他的接班人,導致爭奪王權的激烈鬥爭。在鬥爭中,他的母親、妻子與兒女都被反對黨殺死。將領們紛紛擁兵自立為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馬其頓王國從此分裂。亞歷山大龐大的帝國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
亞歷山大的東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開拓了人們的眼界。東方的城市出現了優美的希臘式雕塑和建築,東方的天文學和數學知識也傳入希臘、西方,豐富了西方的知識寶庫。亞歷山大的東征,還開闢了東西方貿易的通路。他在東方建立的幾十座城市,都逐漸發展成為商業中心。如埃及的亞歷山大港至今仍是埃及著名的大海港。

希臘化時代


亞歷山大死後,他的部將之間經過幾十年的鬥爭,建立了一系列希臘化國家,馬其頓王國僅據有巴爾幹半島一隅(見希臘化時代)。公元前276年,安提柯二世·貢納特被馬其頓軍隊擁立為王,建立安提柯王朝(前276~前168)。該王朝積極參與希臘化諸國之間爭權擴地的角逐,力圖控制希臘。由於阿哈伊亞同盟勢力的增長,公元前229年和前228年雅典和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相繼擺脫了馬其頓的羈絆。腓力五世(前220~前179在位)企圖重新君臨整個希臘,並且在伊利里亞和小亞細亞擴張,與逐漸向地中海東部滲透的羅馬發生衝突。公元前215~前205年的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羅馬與馬其頓均未取得決定性勝利,以大體維持現狀的和約告終。第二次馬其頓戰爭(前200~前197)期間,腓力五世在庫諾斯克法萊戰役中敗北,被迫放棄馬其頓境外的所有領地。第三次馬其頓戰爭(前171~前168)則以馬其頓王佩爾修斯(前179~前168在位)在皮德納戰役中的慘敗告終。佩爾修斯被俘處斬。此後,馬其頓不再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存在,被劃分為4個彼此分離但仍保持一定自治權的地區。第四次馬其頓戰爭(前149~前148)期間,羅馬鎮壓了馬其頓人大規模的起義以後,又將4個地區合併,使其和伊利里亞、帖薩利亞一起組成一個由羅馬人直接治理的行省。

基本概況


政治

在政治上,君主權力加強,而馬其頓古老的人民大會的權利則被忽視。安提克三世登基后,從來沒有召開過人民大會,而且在政治上,馬其頓的國王也被神化,具有東方國家的特點。

城市

城市的增加是馬其頓的另一個變化,前316年,卡山德建立了帖撒羅尼卡和卡山德利亞兩座城市,而在前293年,迪米特里一世則建立了迪米特利亞城。這些城市與舊都佩拉一起,成為了僅次於南方希臘的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商業重鎮。

鄉村

然而鄉村是眾多馬其頓人生活的地方,除了自耕農外,還有租種國王及貴族土地的佃農。城市裡除了一部分的家庭使用奴隸外,奴隸制幾乎未在馬其頓廣泛的擴展。馬其頓的社會經濟因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而日趨衰落,接連不斷的內戰和高盧人的南下進攻,使得馬其頓更加的貧弱,僅土地稅只有200塔蘭特。

南部希臘

南部希臘地區長期存在反馬其頓勢力,雅典、斯巴達、科林斯等古老的希臘城邦此時已經無力來領導反抗,新的埃托利亞同盟和阿卡亞同盟旋即興起,但是二者卻始終未能統一對抗馬其頓。而希臘城邦則發展出了聯邦制的雛形,但不幸夭折。馬其頓王國時期,南部希臘的社會矛盾由於土地問題而激化,甚至南部希臘的大奴隸主常常反對甚至弒君,城邦制度逐漸湮沒於歷史長河之中。

帝王世系


阿吉德王朝

卡拉努斯(Karanus)
科伊諾斯(Koinos)
提里馬斯(Tyrimmas)
帕迪卡一世 700-678 BC
阿吉烏斯一世(Argaeus I) 678-640 BC
腓力一世 640-602 BC
埃羅普斯一世(Aeropus I)602-576 BC
阿爾塞塔斯一世(Alcetas I)576-547 BC
阿敏塔斯一世(Amyntas I)547-498 BC
亞歷山大一世 498-454 BC
帕迪卡二世 454-413 BC
阿奇拉一世 413-399 BC
克拉特魯斯(Craterus)399 BC
奧雷斯特斯(Orestes) 399-396 BC
阿奇拉二世 396-393 BC
阿敏塔斯二世(Amyntus II)393 BC
保薩尼阿斯(Pausanias) 393 BC
阿敏塔斯三世(Amyntus III)393 BC
阿吉烏斯二世(Argaeus II)393-392 BC
阿敏塔斯三世(Amyntus III) 392-370 BC(複位)
亞歷山大二世 370-368 BC
托勒密一世 368-365 BC
帕迪卡三世 365-359 BC
阿明塔斯四世359-356 BC
腓力二世 359-336 BC
亞歷山大三世(大帝)336-323 BC
安提帕特,攝政 334-319 BC
腓力三世 323-317 BC
亞歷山大四世323-310 BC
帕迪卡,攝政 323-321 BC
安提帕特,攝政321-319 BC
波利伯孔(Polyperchon),攝政319-317 BC
卡山德,攝政 317-306 BC

安提帕特王朝

• 卡山德 306-297 BC
• 腓力四世 297-296 BC
• 亞歷山大五世 296-294 BC
• 安提帕特一世 296-294 BC

安提柯王朝

• 安提柯一世(獨眼) 306-301 BC
• 德米特里一世(圍城者)294-288 BC
• 利西馬科斯 288-281 BC
• 托勒密二世 281-279 BC(托勒密王朝)
• 墨勒阿革洛斯 279 BC(托勒密王朝)
• 安提帕特·厄特賽阿斯 279 BC(安提帕特王朝)
• 托勒密 279-277 BC ??
• 亞歷山大·阿里達烏斯 279-277 BC ??
• 安提柯二世(戈努斯人) 277-274 BC
• 安提柯二世 272-239 BC(複位)
• 德米特里二世 239-229 BC
• 安提柯三世(永遠許諾的人) 229-221 BC
• 腓力五世 221-179 BC
• 佩爾修斯179-168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