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宗教
古希臘宗教
希臘宗教最基本的內容是崇拜居住在奧林匹斯山的12位神靈。它們分別是眾神之父宙斯、天后赫拉、智慧之神雅典娜、農神薩圖努斯(saturnus)、戰神阿瑞斯、匠神赫菲斯托斯、光明神阿波羅、女獵神阿耳忒彌斯、海神波塞冬、眾神之使者赫爾墨斯、美神阿芙羅狄忒、酒神狄奧尼索斯。除公認的12位神靈,各地還有自己崇拜的保護神、小神靈以及英雄人物。其中一些英雄傳說為大多數古代希臘人熟識,所以具有普遍的意義,如:赫拉克勒斯、提修斯、阿斯克列皮奧斯、狄奧斯庫里兄弟。
古希臘宗教
古希臘人對人類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文化中的神話、宗教、藝術與其他各國文化相比獨具特色。遠古時期,西亞移民、土著居民與希臘人的祖先阿該亞人經過千年融合形成了希臘三大民族。希臘統一之前,各民族擁有各自的神靈體系,經過漫長的融合過程,特別是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希臘詩人荷馬用神話把這一堆龐大的東、西方民族的神靈,按照氏族的形式編織成神話故事,並確定了希臘人的主要崇拜對象是奧林匹斯天神。
最初宇宙是混沌的,後來從混沌中產生地母蓋亞,蓋亞生了天神烏拉諾斯;烏拉諾斯和蓋亞結合,生下12個泰坦巨神。在諸泰坦巨神中,普羅米修斯是創造人類的大神。泰坦神族的統治被宙斯推翻,宙斯成為宇宙的主宰。以後,他建立了以他為首的奧林匹斯山(在北希臘)諸神的統治。奧林匹斯山有12主神:眾神之父宙斯(雷電之神)、宙斯之妻赫拉(婚姻女神)、海神波賽東、智慧神雅典娜、太陽神阿波羅、冥王哈迪斯、愛與美之神阿芙狄羅忒、戰神阿瑞斯、火神赫淮斯托斯、亡靈的接待者赫爾墨斯、農業女神得墨忒爾、灶神赫斯提亞。
古希臘宗教
《荷馬史詩》是一部關於戰爭與英雄的歷史,也是希臘宗教經典,荷馬是希臘人的宗教導師。那時,希伯來人還只能通過父輩描述來了解他們的上帝,而荷馬史詩卻早已把眾神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希臘人面前。但是,與希伯來宗教一樣,希臘宗教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逐漸由較淺陋低級的宗教發展為更高級,更高尚的信仰。早在荷馬之前,希臘人就已有了自己的宗教。
荷馬史詩之前的宗教是一種原始宗教。如所有原始人一般,那時的希臘人認為樹木、泉水、岩石、山峰及鳥獸都具有神秘的力量,稱之為精靈。他們認為,每個精靈,無論好壞,都需要人贈送禮物,尤其是食物,才能博得其好感,不使他們發怒。希臘人宰殺綿羊讓血流到地上以取悅大地的精靈;焚燒羊腿使其香味飄到空中以取悅天空的精靈。後來這些精靈變成了男神與女神,隨之興起了新的宗教崇拜。
希臘人進入愛琴世界后,他們的宗教繼續發展。在這裡,他們發現愛琴人最崇拜的是大地的精靈—即地母或大母神,她使土地生長穀物與果實,使人們生存。這位女神被引入他們的宗教,同時包括其它的神,這就與希伯來人吸收他們在巴勒斯坦發現的迦南太陽神相似。
早期希臘宗教中的神祇往往具有動物形象。荷馬史詩中也出現過這類說法。如赫拉有一張“母牛臉”,雅典娜臉如“貓頭鷹一般”,阿基琉斯的老師人頭馬神喀戎則是馬身人首。這些自然精靈具有人類形象與品質,只是他們擁有無窮法力而永生不滅。
古希臘宗教
希臘的宗教不是由傳教士、預言家或聖人創造的,而是靠詩人、藝術家用神話為主要內容發展起來的結果。神話故事中的神靈觀念成為希臘宗教的核心,並為希臘宗教確定了一個系統的神靈觀念信仰體系。希臘宗教主要以奧林匹斯教和狄奧尼索斯、俄耳甫斯教為主要派別,其中又以奧林匹斯教為主。希臘宗教的起源、崇拜對象、宗教儀式具有多樣性,其在三大民族融合中就混雜了多種成分,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自稱可以為每位希臘神找到他的外來名字。神話中的狩獵女神阿耳特彌斯與愛神阿佛洛狄德都源於東方宗教。神話中的人面獸身的女妖斯芬克斯與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極為相似。希臘地理環境優越,三面臨海,發達的航海技術使他們與各國建立了商業往來。開放性的商品經濟使古希臘人思想開放,接納許多外來文化成就,善於取人之長,為己所用;古希臘大小200多個城邦各自建立起信仰的神,宗教、神廟、祭司都不過問城邦政治,只從事宗教活動。神話諸神,不受城邦黨派政權的保護,他們也不以某神為鬥爭。最能體現希臘宗教特色的活動場所是宗教聖地、神廟、祭壇、神托所和豎立在神廟中的神像。希臘人把聖地往往選在能顯露神的氣息的地方,如風景優美的奇峰異石,鬱鬱蔥蔥的林地,還有某種樹林作為象徵世代延續的特殊標誌。
古希臘宗教
古希臘宗教
古希臘宗教
波塞冬是一位權能和威力僅次與宙斯的海神。宙斯、波塞冬和哈得斯在推翻了他們的父親克洛諾斯的統治以後,劃分天空,海洋和冥府為各自統治的領地,而大地則為眾神共同的場所。宙斯主掌天空,哈得斯主掌冥府,波塞冬則成為海洋之王。手持三叉戟,驅著金鬃銅蹄白馬駕駛的黃金戰車巡弋海域。1928年人們在優卑亞島附近的海底找到了這尊青銅像原作。他兩腳分立,雙臂舒展,一手好像執著三叉戟作投擲的樣子,一手指著投擲的方向。這尊“開放型”圓雕完美的解決了重心問題,顯示出波塞冬藐視一切,大義凜然的威嚴氣概。
古希臘宗教
由於古希臘宗教淵源極其廣泛,加之城邦林立且政體與經濟形態各異,難於統一等因素的影響,故神的來源廣、數量多,神的故事豐富而駁雜,神的系統不一而足。雖有全希臘崇拜的一些神,如神王宙斯等,但人們對其崇拜並未達到絕對地步,致使這些神從來也沒有達到如同古埃及的三位太陽神,古代兩河流域的馬爾都克與亞述神曾經擁有的至高無上的國神地位,更談不上享有耶和華、安拉那種唯我獨尊的殊榮。古希臘因此成為泛神論的國土。一神教始終沒能形成。與多神教相一致,古希臘的神廟幾乎隨處可見,崇拜中心很多,宗教節日的數目更達到令人吃驚的地步。在希臘世界里,僅阿爾忒彌斯神廟就有80處之多。這大概與神的來源說法不同,故事豐富及崇拜者各異有關,有些神,比如宙斯,竟有大約50個別號。在各地形成的眾多崇拜中心,最著名的要數多多那的宙斯廟、德爾斐和提洛島的阿波羅神廟、地峽泰納龍角的波塞冬廟、埃皮達夫羅斯的神醫聖所與埃萊夫西斯的密儀中心。
古希臘宗教
古希臘宗教活動頻繁,但祭祀儀式相當簡單樸素,一般僅需祭酒、祭獻一些穀物、果品、油脂、花環或其他裝飾物之類。但這對一些大型宗教活動的隆重與熱烈絲毫無損。
古希臘神廟雖然眾多,宗教事務繁雜,卻沒有形成特殊的祭司階層。凡屬公民範疇的男女老少,均可通過推選充當祭司,其任期短者僅一個月,但多為終生制。在古希臘,祭司純屬榮譽職務,沒有實權,其工作是奉神守廟,無異於一種變相的奴隸。其原因主要是,多神崇拜使祭司難於統一思想與步調,希臘的民主政治與貴族共和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祭司形成一個特殊的利益階層以及祭司工作無利可圖而不被人看重等。
古希臘宗教
由於泛神論或多神崇拜對人的思想行為的束縛比起一神教來要輕,因此古希臘人的思想信仰缺乏同一性,他們的思想也比古代東方個文明地區的人們活躍得多。這與古希臘貴族共和國和民主政治的興盛不無關係。可以說,古希臘眾多的宗教節日特別是前述著名的具有泛希臘性質的節慶賀賽會,為希臘各族各邦提供了溝通思想、交流情感的場所和機會,這對古希臘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都是有利的。
古希臘奉行多神教,沒有一個特殊的祭司階層的控制和干預,沒有必須遵守的統一的宗教信條的束縛,加之民主法制建設較好,致使人們擁有相當程度的思想自由和政治權利,哲學和自然科學因此同宗教較早分離。希臘宗教沒有東方宗教那樣森嚴、神秘和恐怖的感覺,也沒有地方那樣嚴厲的保守的僧侶階層去竭力壟斷教義的解釋權和控制人們的思想,甚至迫害所謂“異端”。藝術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滿足自我表現的慾望,而決不會受到祭司或寺院的干涉和迫害。馬克思就曾說:“埃及神話決不能成為希臘藝術的土壤和母胎。”古代藝術家們在觀察生活或創作構思的時候,不必根據神的啟示或權威的獨斷,而是從現實生活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因此創造出了輝煌的文化成果。
希臘人的宗教思想和生活習俗對文化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他們認為神靈是最完美的人的體現,神不但具有人的形象,而且具有人的感情和經歷。這就和君主專制國家“人的神化”不同,他們把皇帝提高到神的境界神則是至高無上的宇宙主宰。而希臘人則認為神和人並沒有不可逾越的界限。這種對神的看法,隨著民主政治的法哲人日益加強,他們信仰神靈的同時,更相信人的自身智慧和力量,重視現實世界,神話不過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因此希臘的許多神像都是典型的、完美的人的形象。許多文學作品,都取材於神話,表現歷史和現實。這就使希臘文學藝術家走上了表現以人為中心的現實主義道路。希臘宗教意識是東方宗教與基督教精神之間的過渡環節。東方宗教意識是一種被當作缺乏自我意識的宗教意識,基督教精神則是自我意識的宗教精神,而希臘宗教意識表現出了神性與人性的結合,由此形成了希臘特有的多神精神體系及其基礎上所形成的理想藝術。著名學者威廉·福克斯給我們描繪了希臘宗教的獨特性和使諸神人格化的傾問:“諸神和人們的塵世利益之間的密切關係給希臘的宗教打上了清楚的烙印,它使諸神下凡,具有人的模樣和情慾,因此,崇拜者在需要的時候,只要伸出手去就能觸摸到幫助他的神”。
這樣,古希臘的宗教就大大有利於文化的發展,並且常常決定了文化的特殊形式。
在文學領域,希臘神話是古希臘文學、藝術作品取之不盡的題材。馬克思說:“希臘神話不只是希臘藝術的武庫,而且是它的土壤。”作為古希臘文學最高成就之一的《荷馬史詩》,雖然描寫的是“英雄們”即人的故事,但卻賦予了他們淵源深厚的神根,史詩中的英雄多為神與神、神與人交媾而生。比如大英雄阿伽門農,其父是邁錫尼之王阿特柔斯,而阿特柔斯則為珀羅普斯之子,珀羅普斯又是小亞呂底亞之王塔坦羅斯之子,而塔坦羅斯的父親便是宙斯,正因如此,人們總是按照宙斯的形象來描述阿伽門農。又如雅典國家的締造者忒修斯,他是埃勾斯之子,而埃勾斯則是刻克洛普斯古阿提卡地神與該亞之子)的兒子等等,由於有了神的參與和文學特有的想象力,真實、質樸的史詩便鮮活了起來,離奇多彩、妙趣橫生又引人入勝。於是《荷馬史詩》成了全希臘的瑰寶,被譽為千古絕唱。
古希臘宗教
古希臘在建築方面也達到很高水平,對後世西方產生深刻的影響。古希臘的建築藝術主要體現在神廟建築上,其特點是神殿周圍環以圓形柱廊。公元前七世紀後期,希臘先後形成兩種圓柱形式,即多利亞式和愛奧尼亞式,而愛奧尼亞式”的創造者就是一個被德爾菲神諭所稱為自己兒子的人—愛奧。看來,古希臘的建築柱式還富有神味呢。在古希臘,人們對於建造神廟是頗為熱情的,這甚至使石匠在城邦的產生和繁榮時期“成了一個主要勞動部門”。正是這種熱情和虔誠,才使希臘的建築藝術在神廟的建築上達到了頂峰,它那精雕細作的施工、富麗堂皇的裝飾以及那空靈毓秀、明朗和諧的構思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此相比,居民建築倒被冷落了,難怪當時的一位作家在描述雅典的市區時會這樣寫道:它“滿是塵土而且十分缺水,由於古老而亂七八糟,大多數房屋破破爛爛,只有少數好的”。
希臘的雕刻藝術與宗教也有關係。最使希臘人引以自豪的是人體雕刻,這是一種飽含著複雜思維的藝術語言,裸體雕刻是來源於古希臘四年一次的競技會,競技會具有強烈宗教色彩,其運動項目中有參賽者在弦琴伴奏下向阿波羅神唱讚美詩等活動。因此,競技會就成了希臘人獻給神的祭品。為了表明自身的虔誠,希臘人將自己認為最美、最純潔的軀體獻給神,所以,在賽會上都是赤身露體。實際上“舉行競賽本來正是要了解上蒼把勝利之福恩賜給了誰;正是為了紀念,大概也是為了永保那些上天加恩的靈跡,勝利者才委託當時最負盛名的藝術家製作自己的雕像。”反過來,也正是由於這些“委託”才使雕刻家們充分地掌握了人體比例和動態知識,也才有了諸如《擲鐵餅者》、《持矛者》……等一系列名作誕生。
古希臘哲學與宗教是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繫的統一體。一方面,古希臘哲學把人與自然區分開來,在觀察事實和理性思考的基礎上解釋自然、社會和人生,因而與感性直觀的宗教世界觀有著根本區別。另一方面,由於哲學是從宗教神話中分離出來的,它與宗教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希臘人的靈魂觀念很強烈,即使是當時走在理性思維前列的哲學家,也難以擺脫宗教的影響。被認為是古希臘第一位哲學家的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始基,世界是有生命的,並且充滿了神。把數看成事物本性的畢達哥拉斯“建立了一種宗教,主要的教義是靈魂輪迴和吃豆子的罪惡性。”續后,蘇格拉底也曾頗費口舌地論證過靈魂的存在。其弟子柏拉圖更是發展了畢達哥拉斯的神秘主義和靈魂學說,他的思想對基督教哲學和神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古希臘宗教
在希臘神話的描述中,強調最初的宇宙是處於混沌狀態的,後來才從混濁中產生了地母蓋婭。後來蓋婭和天神烏刺諾斯結合,生下12個提坦巨神。在諸提坦巨神中,普洛米修斯是創造人類的大神。提坦神族的統治被宙斯推翻,宙斯成為宇宙的主宰。以後,他建立了以其為首的奧林帕斯山諸神的統治。
在古希臘人的想象中,眾神居住在希臘北部巍峨的奧林帕斯山上,那裡是一個神的天國,由12個主要的巨神維持著天地間的秩序。他們是天神宙斯、天后赫拉、太陽神赫利俄斯、智慧女神雅典娜、戰神亞力司、愛和美之神阿芙羅狄蒂、月神阿耳忒彌斯、信使神赫耳墨斯。火神赫斐斯塔司、海神波賽冬、農神得墨忒耳、灶神(家神)赫斯提亞。而神靈的最高代表就是眾神之父宙斯,他以雷電霹靂為武器,主宰著人世間的一切,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然而,在古希臘人的心目中,神和人又是同形同性的。他們認為,神的美麗、權能、智慧、法術雖然超越凡人,但是他們的形象、品格、情感、思想等卻與凡人無任何區別。他們也一樣的有喜怒、有好惡、有慾望,並且有時互相嫉妒,互相口角,互相愛戀,互相仇恨,甚至於互相廝殺。諸神平時聚居於奧林帕斯山巔,宴飲作樂,談笑歡娛;有時則離開他們的寶座,下降塵凡,參與人事;有時竟因人事之故,各袒一方,自相爭鬥。因此,人們只有同他們建立恰當的和善關係才有利於生存。否則,氣候乾旱、莊稼欠收、終身不育、瘟疫流行、船隻失事、戰爭失敗等等災難就會降臨。於是,人們就用祭神的方式,來向神靈表示虔誠之心。人們把宙斯及諸神當作神明,頂禮膜拜,堅信對他們的祈禱、禮拜與祭獻,可以免除災難,得到庇佑和幸福。
在希臘人的心目中,最美的生活就是和神的生活最接近的生活,那就是宗教祭祖節日中的活動。每當農業豐收或橄欖、葡萄熟了的時候,人們就歡聚在一起進行祭神慶典活動。當初,這種祭神活動僅是一項隆重的禮節,用簡單的舞蹈動作表示對神的崇敬和感激,到後來這種祭神活動便成為一種盛大的節日。凡遇季節變化,重要農事,軍事活動,生死婚嫁等,人們都要停止勞動,舉行集會。隨著這種儀式的發展,產生出了舉行祭神歌舞、體育競技和戲劇表演這樣隆重的祭典盛會。對古希臘人而言,他們從來未曾想到為了敬神需要去苦修、守齋、禱告與懺悔,他們一心只想與神靈同樂,給諸神看最健美的舞蹈和裸體競技,用藝術和詩歌創造輝煌的作品,以壯觀的喜劇和悲劇場面,表達人類最奔放、最莊嚴的情感,使人們能暫時與神明並肩共娛,歡度人世間最幸福的時刻。
在古希臘,特別是在古希臘本土最繁榮的伯里克利斯時代,每年在雅典舉行的此類節日活動竟有60次之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為智慧女神雅典娜、酒神戴奧尼蘇斯及列尼爾等所舉行的盛大祭祖慶典。而在希臘各地的其他城邦,不管其地域大小、人口眾寡,也禁有許多豐富多彩的祭祖慶典活動。因此,在泛希臘的國土上,每年都有成百上千個祭把節日,它們僅僅是在舉行的時間、規模、日程安排等方面不同而已。在這些祭掃慶典活動中,內容主要有隆重的祭祝儀式、史詩的朗誦彈唱、歌舞音樂以及伴有戲劇和競技項目的表演等。在這些活動中,帶有宗教色彩的競技運動日益為人們所喜愛,因而逐漸形成了許多地方性的競技賽會。據史料記載,雅典自庇西特拉圖時代(公元前6世紀中葉)起,祭掃性的體育競技會就已經具有了全體民眾的性質。當時組織者即把大批裝橄欖油的陶瓮當作節日慶典賽會的獎品,分發給與賽的優勝者,這便與民主貴族統治時的軍事競技的性質截然不同。到了希臘全盛的古典時期(公元前5一前4世紀中葉),正如雅典最著名的政治家伯里克利斯在一次講演中所說的那樣:“年復一年地舉辦競技和祭獻,我們便使得心靈有息勞休瘁的種種可能,正如在家庭環境的常規中,我們有日常娛樂以驅除憂悶與怠倦。”“我們沒有忘記使疲憊了的精神獲得休息,我們的生活方式是優雅的。”據有關資料統計,在這一時期,希臘人一年中大約有五分之一的時間,用來參加各種類型的祭祖競技以及社交娛樂活動。古希臘人的這類祭把競技活動,完全是同他們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而其中又以同神靈信仰與戰爭的聯繫最為緊密。
在古希臘人的意識中,其境內的奧林帕斯山上的諸神是與他們相互間的戰爭密切相關的。他們認為,諸神不僅密切關注他們的戰爭,而且也像城邦各國那樣,分成了許多派別,直接參加到他們的戰爭中來。每一個城邦,要想在戰爭中獲取勝利,都必須爭取獲得諸神全力以赴的“支持”。然而,“諸神和地上的統治者一樣,他們在人們當中分配福拉的時候,是願意怎樣辦就怎樣辦的,就是沒有道哪原則。惡事在大地上存在,甚至占著統治地位,這一點就表明,諸神不可能是全能全知同時又是公正慈悲的。”(希羅多德語)但是,古希臘人並不懷疑諸神的全知和全能,他們篤信只要向人類的造物者作虔誠而又恭順的祭掃,就會得到神靈的公正宣判與大慈大悲的降臨。所以希8為,在世間的一切事物中,如果他們失敗了,這是神靈“拋棄”的結果;如果勝利了,則是神靈“估助”的結果。
在著名的《荷馬史詩》中,作者對公元前2000年中葉所發生的特洛耶戰爭的記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希臘人進行祭把競技活動的特色和蘊含的意義。
這場戰爭原來是從三位女神—天后赫拉、聖母雅典娜、愛和美神阿芙羅狄蒂—爭論何人為最美而開始的。三大女神鬥麗爭妍,一面請特洛耶國王普萊阿穆的王子巴瑞思來作裁判,一面卻都分別向他行賄,最後是阿芙羅狄蒂以應允王子,能得到曠世第一流美人為妃而贏取了“最美”的榮譽。於是阿芙羅狄蒂遂只好襄助巴瑞思,將本為斯巴達王孟納雷阿斯之王后的、那個嬌艷元比的海倫強掠而去。待到希臘人跨海遠征特洛耶,企圖奪回海倫時,奧林帕斯山諸神即分裂為兩派而各助一方—天神宙斯本欲平息紛爭,置身事外,但他那位力袒希臘的天后赫拉卻以異香敷身誘使宙斯就寢。等到宙斯再次醒來瞻望戰場時,特洛耶人已面臨覆滅之局勢了!
當古希臘聯軍大將阿喀琉斯瘋狂地追逐特洛耶大將赫克脫時,“所有的神都在默默地看他們”,而無敵的阿喀琉斯卻又始終追不上赫克脫。“他之所以能逃避,只是靠了阿波羅的最後干涉,因為那一位神最後一次到他身邊來,給與他迅速的腳力”。
古希臘宗教
阿喀琉斯得到了諸神的全力“支持”,他向赫克脫高興地叫到:“雅典娜正在等著拿我的槍來打倒你,任何東西都救不得你了。”當赫克脫的投槍在阿喀琉斯的盾牌上被崩了回來后,他對著蒼天痛苦地喊叫:“是雅典娜愚弄我,死已經離我不遠了,……我是無法躲避他的了。”
戰鬥結束了,被神拋棄的赫克脫,死在被神支持的阿喀琉斯槍下。一場驚天動地的特洛耶戰爭,是由於諸神之間的摩擦而引起的,又是由於奧林帕斯山上的諸神分成了對峙的兩大集團,使這場人間悲劇綿亘十年之久,最後,又同樣在神的旨意下,才使這場耗掉了大量生命和財力的戰爭,以一方的勝利和另一方的失敗而告結束。
既然在古希臘人看來,奧林帕斯山上的諸神與希臘人的戰爭勝敗、禍福死生如此息息相關,緊緊糾纏,那麼他們又怎麼能不以各種激烈的競技形式來向諸神展現自己的全部忠誠呢?又怎麼能不渴求在戰爭中得到諸神的全力幫助而獲得勝利呢!而體育運動競技中的勝利,正好是戰爭中實力較量的勝利的預兆和縮影。因此,要獲取競技賽會上的勝利,正是古希臘人要獲取戰爭中的勝利的心情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這就是所謂的“最高榮譽,莫過於用身手贏來勝戰”。而要保證能得到戰爭的勝利,就必須以對神靈的崇敬與祭把來取得諸神的全力支持。這樣,祭把競技活動便在泛希臘的國土上得到了廣泛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