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鼠尾草的結果 展開

鼠尾草

植物

鼠尾草(學名:SalviajaponicaThunb.)是唇形科、鼠尾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株高30-100厘米,植株呈叢生狀,植株被柔毛。莖為四角柱狀,且有毛下部略木質化。葉對生,長橢圓形,綠色葉脈明顯,兩面無毛,下面具腺點。鬚根密集。頂生總狀花序,花序長達15厘米或以上;苞片較小,藍紫色,開花前包裹著花蕾;花梗密被藍紫色的柔毛。花萼鐘形,藍紫色,萼外沿脈上被具腺柔毛。花期6-9月。

鼠尾草原產於歐洲南部與地中海沿岸地區。中國主要分佈於浙江,安徽南部,江蘇,江西,湖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生於山坡、路旁、蔭蔽草叢,水邊及林蔭下。

鼠尾草常栽培來做為廚房用的香草或醫療用的藥草,也可用於萃取精油、製作香包等。

(概述圖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鬚根密集。莖直立,高40-60cm,鈍四稜形,具溝,沿稜上被疏長柔毛或近無毛。
莖下部葉為二回羽狀複葉,葉柄長7-9cm,腹凹背凸,被疏長柔毛或無毛,葉片長6-10cm,寬5-9cm,莖上部葉為一回羽狀複葉,具短柄,頂生小葉披針形或菱形,長可達10cm,寬3.5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長楔形,邊緣具鈍鋸齒,被疏柔毛或兩面無毛,草質,側生小葉卵圓狀披針形,長1.5-5cm,寬0.8-2.5cm,先端銳尖或短漸尖,基部偏斜近圓形,其餘與頂生小葉同,近無柄。
輪傘花序2-6花,組成伸長的總狀花序或分枝組成總狀圓錐花序,花序頂生。花期6-9月。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長2-5mm,寬0.5-1mm,全緣,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花梗長1-1.5mm,被短柔毛;花序軸密被具腺或無腺疏柔毛。花萼筒形,長4-6mm,外面疏被具腺疏柔毛,內面在喉部有白色的長硬毛毛環,二唇形,唇裂達花萼長1/3,上唇三角形或近半圓形,長約2mm,寬3mm,全緣,先端具3個小尖頭,下唇與上唇近等長,寬約3mm,半裂成2齒,齒長三角形,長漸尖。花冠淡紅、淡紫、淡藍至白色,長約12mm,外面密被長柔毛,內面離基部2.5-4mm有斜生的疏柔毛環,冠筒直伸,筒狀,長約9mm,外伸,基部寬2mm,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3.5mm,冠檐二唇形,上唇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5mm,寬2mm,先端微缺,下唇長3mm,寬4mm,3裂,中裂片較大,倒心形,邊緣有小圓齒,側裂片卵圓形,較小。能育雄蕊2,外伸,花絲長約1mm,葯隔長約6mm,直伸或稍彎曲,上臂長,二下臂瘦小,不育,分離。花柱外伸,先端不相等2裂,前裂片較長。花盤前方略膨大。
小堅果橢圓形,長約1.7mm,直徑0.5mm,褐色,光滑。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蔭蔽草叢,水邊及林蔭下,海拔220-1100米。喜溫暖、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生長適溫15℃-22℃。耐旱,但不耐澇。不擇土壤,喜石灰質豐富的土壤,宜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中性或微鹼性土壤。

分佈範圍


原產於歐洲南部與地中海沿岸地區。中國主要生長在浙江,安徽南部,江蘇,江西,湖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地;日本也有分佈。

生長繁殖


播種

播種時一般在春、秋兩季。育苗期為每年的9月到翌年4月。由於鼠尾草種子外殼比較堅硬,播種前需要用40℃左右的溫水浸種24時,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20-25℃.一般10-15天出苗,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直播,每穴3-5粒.株高5-10cm時需間苗,間距20-30cm。

扦插

南方於5-6月,北方保護地於3月開始進行。插條選枝頂端不太嫩的莖梢,長約5-8cm,在莖節下位剪斷,摘去基部2-3片大葉,上部葉片摘去一半(以減少水分蒸發),插於砂質土或珍珠岩的苗床中,深度2.5-3cm。插后澆水,並蓋塑料膜保濕,20-30天長出新根后可定植,苗床要求光線充足,土壤濕潤、疏鬆,扦插苗成活率一般在95%左右。

栽培技術


上盆定植

基質選擇疏鬆通氣性好的園土加有機肥和複合肥,也可用泥炭7份加園土3份混合,可加適量銨態肥料,帶土定植於口徑10cm以上的營養缽中。

肥水管理

生長期施用稀釋1500倍的硫銨,效果較好,低溫下不要施用尿素。為使植株根系健壯和枝葉茂盛,在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可噴施磷酸二氫鉀稀釋液,保持盆土濕潤,花前增施磷鉀肥1次。

溫光管理

上盆后溫度適當降低到18℃,過1個月可降至15℃。如溫度在15℃以下,葉片就會發黃或脫落;溫度在30℃以上,則會出現花葉小、植株停止生長的現象,炎熱的夏季需要進行適當遮陰,幼苗期加強光照防止徒長。

株形整理

植株長出4對真葉時留2對真葉摘心,促發側枝花詬摘除花序,仍能抽枝繼續開花。

田間管理

成株后可再次間苗,增加距離,生長得較旺盛,定植后,保持土壤疏鬆,田間無雜草。定植的第1年鮮葉產量不高,第2年以後鮮葉產量逐漸增加,花未現蕾時採收(鮮葉可以提取芳香油或陰乾後作為商品出售)。第2次收割在9月中旬左右,第3次收割在10月下旬下霜之前,每次收割后及時施肥、澆水。10月末或11月初第3次收割后即進行越冬覆蓋,以保證下一年的產量。

主要變種


多小葉鼠尾草
多小葉鼠尾草
鼠尾草-多小葉變種硃砂草(四川灌縣),春丹參(四川)
此變種與鼠尾草不同在於葉在莖下部密集,長達13cm,一回或2-3回羽狀複葉,小葉多數,小,形狀多變,花冠下唇中裂片深凹,2裂片叉開,邊緣明顯具牙齒。
主要分佈於中國四川中部,廣東中部。生於草坡,河邊,灌叢,海拔750-1200米。

主要價值


食用

葉片具有殺菌滅菌抗毒解毒、驅瘟除疫功效,可涼拌食用;莖葉和花可泡茶飲用,可清凈體內油脂,幫助循環,養顏美容。還可以作料食用,但不宜大量長期食用(因其含有崔柏酮,長期大量飲用會在體內產生毒素)。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鼠尾草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315千卡
蛋白質10.6g
脂肪12.7g
飽和脂肪酸7g
多不飽和脂肪酸1.8g
單不飽和脂肪酸1.9g
水分8g
碳水化合物42.7g
胡蘿蔔素3540μg
11mg
430mg
91mg
1070mg
1650mg
25mg
28.1mg
0.76mg
4.7mg
維生素A590μg
維生素B2(核黃素)0.34mg
煙酸(煙醯胺)5.7mg

藥用

【藥用部分】花、葉
【性味歸經】苦,微寒,無毒。〔藏器曰〕平。
【功能主治】鼠瘺寒熱,下痢膿血不止。白花者主白下,赤花者主赤下(《別錄》)。主瘧疾水蠱(時珍)。

其他用途

精油及其衍生物用於日用香精中,鼠尾草還可製成香包。
園林綠化方面可作盆栽,用於花壇、花境和園林景點的布置。同時,可點綴岩石旁、林緣空隙地,顯得幽靜,擺放自然建築物前和小庭院,因適應性強,臨水岸邊也能種植,群植效果甚佳,適宜公園、風景區林緣坡地、草坪一隅、河湖岸邊布置,既綠化城市也聞香。

研究價值

化學成分
全草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glucoside),熊果酸(ursolic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acid),2α-羥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acid),委陵菜酸(torment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馬斯里酸(maslinicacid),乙基-β-D-吡喃半乳糖甙(ethylβ-D-galactopyranoside)。

防治方法


主要病害有葉斑病、立枯病猝倒病等,幼苗期多發,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蟲害常見的有蚜蟲、粉虱等,可藥劑噴殺。

植物文化


鼠尾草花語:家庭幸福,家庭觀念。
紫色鼠尾草——智慧
鼠尾草
鼠尾草
紅色鼠尾草——心在燃燒
藍色鼠尾草——理性
鼠尾草
鼠尾草
鳳梨鼠尾草——熱烈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