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禾

清華大學博士生

田禾,男,1988年3月出生於湖北省孝感市,中共黨員,本科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現為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2010級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石墨烯電子器件。

人物簡介


田禾首次將石墨烯引入到阻變存儲器中,使得器件功耗降低47倍,論文發表在國際電子器件領域最頂級學術會議IEDM(國際電子器件會議)上。以第一作者發表SCI 論文17篇(總影響因子為90.627),申請2項國家發明專利和1項PCT國際專利。
曾獲2013 IEEE EDS PhD Student Fellowship(2013年IEEE電子器件學會博士生獎學金) (全球每年僅3-4人可獲獎),教育部博士生學術新人獎,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清華大學“學術新秀”,清華大學綜合優秀一等獎學金,清華大學優秀共產黨員,清華大學一二九輔導員獎,清華大學優秀黨支書等榮譽。

個人經歷


4年前,在保送直博前,田禾就堅定地嚮導師說:“我是立志要做科研的人,我想做出中國人自己的晶元。”從那時起,他堅定了自己對科研事業的追求,立志要為人類的進步與發展做出貢獻。
田禾將自己的科研之路稱為“我的學術夢”。“發IEDM,讓微納器件領域因為我而變得不一樣!”這是田禾在其“學術夢”航程揚帆啟程時說過的一句話。
2012年,他的論文已經被有微納電子器件領域“Science”之稱的IEDM接收。然而,用田禾自己的話講,他的追夢之路卻一直是“起起伏伏”。
2011年5月,田禾投出自己的第一篇學術論文。他在石墨烯新型應用領域,研製了一種新型的石墨烯聲源器件。“5、6個月的時間裡,投了幾家高水平的期刊,都不被接收。我心裡很難受,覺得自己的人生跌落到低谷。”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努力分析,田禾找出論文的不足之處並進行了修改,論文最終被ACS Nano(美國化學協會《ACS納米》雜誌)接收。
“我在美國交流的前三個月的時間裡做的實驗一直沒有進展,但是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保持平常心態,就能獲得新的認識。”2012年3月份,田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交換時,經常做實驗到凌晨3點,連續嘗試了無數次但一直未能獲得成功。就在整個團隊想要放棄的時候,他們看到了隔壁實驗室中還有同學在做實驗。“這個時候,一種動力就涌了上來,它告訴我,不能放棄”。3個月後,田禾與他的團隊終於獲得了理想的實驗結果。
田禾認為,做科研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增長見識的過程,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肩膀上眺望遠方。“還要勇於對別人的研究進行質疑,前人的成果不能成為我們做科研的束縛。”他曾經用3個月的時間反覆做同一個實驗,試圖把石墨烯放入太陽能電池中。
實驗結果顯示,將石墨烯放入太陽能電池中不僅不能提高性能,卻會降低性能,這同很多文獻中的結果不一樣。田禾與他的團隊經過分析發現,石墨烯的加入帶來了更大的電阻。此時,田禾轉換思考角度,“怎樣用石墨烯帶來更大的電阻?”由此,才有了前文提到的“首次將石墨烯插入到阻變存儲器中,使得器件功耗降低47倍”這樣優異成果的誕生。
“不計一時一刻的得失,有起有伏才有美好的人生。”田禾認為,做科研就要不怕走彎路,在這樣不斷經受困難和歷練過程中才能發現問題的本質,隨之而來的是意想不到的收穫。“絆倒你的有可能是金子哦!”田禾啟髮式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