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
陝西作家陳彥創作的長篇小說
《主角》是陝西作家陳彥創作的長篇小說,被認為是一部動人心魄的命運之書,一個以中國古典的審美方式講述的寓意深遠的“中國故事”。
作者以紮實細膩的筆觸,盡態極妍地敘述了秦腔名伶憶秦娥近半個世紀人生的興衰際遇、起廢沉浮,及其與秦腔及大歷史的起起落落之間的複雜關聯。其間各色人等於轉型時代的命運遭際無不窮形盡相、躍然紙上,既發人深省,亦教人嘆惋。
《主角》講述了一個名叫憶秦娥的女演員隨著改革開放從放羊娃到燒火丫頭再到配角直至主角奮鬥過程的沉浮史。憶秦娥數易其名,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她的奮鬥精神——如果不奮鬥,憶秦娥就不會從牧羊女考入劇團;因舅舅入獄牽連被貶為燒火丫頭的她就可能從此一蹶不振。正是一股奮鬥精神使憶秦娥走出低谷,一躍成為縣劇團的台柱子。從縣劇團調入省劇團初期,憶秦娥並不被待見甚至受到排擠,如果沒有繼續奮鬥的精神,她也可能就是一個B角,充其量是一個A角,正因為秉持一種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憶秦娥才一步一步從B角到A角,從A角到無人能撼動和取代的主角,成為無可爭議的秦腔皇后。
出版封面
《主角》創作時,陳彥在陝西省行政學院工作,學院的幹部職工給陳彥很多關懷,所以小說寫得很順利。這個小說的寫作是在秦腔這個有上千年積澱的傳統文化基礎上,陳彥在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工作了20多年,從做專業編劇到院長,始終在接觸各個時期的秦腔,包括傳統秦腔和現代戲秦腔等。在研究秦腔的歷史文化過程中,與許多藝術家經常打交道,積澱很深厚。
陳彥當時想表達自己經歷社會、逐漸深刻后的認知變遷。就找到了一個秦腔舞台,在秦腔舞台上找到一個主角,再經由這個舞台發散到整個社會舞台,進入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包括改革開放40年的進程、人們內心的變化等。
陳彥當時是有一些野心的,希望表現得更寬闊、更博大一些。因此小說有些場面很宏大,看起來在說演戲,其實並不僅僅是演戲。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窗口和舞台,有時它和戲劇的舞台是結合的,有時候並沒有結合,但這些人物又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平台上演繹著不同於戲劇的生活,這些東西相互印證就完成了我對改革開放40年歷史進程的一種敘述。
《主角》不僅僅是一個演員的奮鬥史,不僅僅是一個秦腔團的歷史,在陳彥創作初期就有這麼一種想法,但陳彥不願意把這個切口拉得很大,切口太大容易寫得空洞,所以找到這個舞台來折射大的舞台。
憶秦娥
該小說的主角憶秦娥最初只是個放羊的孩子,那時她還叫易招弟。因著她舅胡三元是縣劇團的敲鼓手,知道劇團要招人,讓她去報考。來到劇團后,在各種矛盾的激化下,憶秦娥從劇團的正式學員淪落為在食堂幫廚的燒火丫頭,但她靠著自己的勤學苦練,一步步從配角奮鬥到主角。
後來,憶秦娥被調到省上的大劇團——省秦,在這裡,主角配角間的爭鬥愈演愈烈。沒有名利思想的憶秦娥在爭鬥過程中不斷向後退,她只想好好練功、好好唱戲,可是她越是不爭,反而越被往前推,成了大主演。隨著經濟大潮的興起,劇團逐漸衰落,演員們要麼當個體戶做生意、要麼當模特去走穴演出,她卻什麼也沒幹,只一味地練功。多年後,戲曲慢慢得到重視,憶秦娥在這個過程中開始清醒,逐漸走向自覺。她不斷尋訪老藝人,在大家都拋棄傳統時,她反而回到山裡找尋老藝人學藝,從他們那裡汲取營養,最終成為名震一方的“秦腔皇后”。
胡三元
憶秦娥的舅舅,他把憶秦娥帶進了演藝場,是他負責任地照料、呵護著憶秦娥一步一步走進秦腔藝術的殿堂並登峰造極。這個人物缺點與優點並存,既是天使又是魔鬼。作為一個團體里桀驁不馴的專業技術型人才,對事業精益求精,對藝術如痴如狂,既邪惡又正直,敢作敢當。作為司鼓手,能夠把鼓敲得無出其二,不但是一位把司鼓藝術提升到最高境界的藝術大師,而且是一位堅定捍衛司鼓藝術的殉道者。一旦誰輕視或褻瀆這門藝術,一旦誰在演出當中走心或出錯,他便毫不留情地用鼓捶敲掉門牙。就是這麼個人,在生活中卻不檢點,緋聞不斷,而且恃才傲物,常常將自己置於尷尬而危險境地,吃盡了苦頭,受盡了折磨,是個活靈活現的倒霉蛋。
楚嘉禾
這是一個與主人公完全相反的人物,很到位地配合和襯託了主人公。按照傳統思維方式,如果要從作品裡面尋找一個陰暗面或反派人物的話,楚嘉禾便是這樣的形象——正反對稱,相向而行。楚嘉禾出身名門,生活優裕,心高氣傲,工於心計,奸詐狡猾,人格低下,手段卑劣。與憶秦娥同處於相同的環境和平台上,為了達到個人目的,不擇手段,她既是主人公憶秦娥的姐妹、閨蜜、同事,又是對手、競爭者和陷害者,事事處處與主人公作對,時時處處刁難、陷害主人公,而這樣一個全方位與主人公悖離的典型人物形象卻是生活當中精確到可以與之對號入座的真實可信的鮮活形象,也正是楚嘉禾這一形象的卑劣、陰險、精緻、狡詐和惡毒,更明顯地突出了憶秦娥的高尚、單純、粗略和善良。在作品中,楚嘉禾這一令人氣憤和唾棄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刻畫得極為飽滿和準確。
整部小說有兩條大的主線,一條是憶秦娥一步步成為“秦腔皇后”的奮鬥;另一條線是憶秦娥被迫卷進紛爭的沉浮。《主角》從1976年寫到2016年,從鄉村到都市再輾轉海外,透過秦腔舞台,描摹出中國最古老劇種與整個社會在時代洪流中歷經的萬千變幻。通過主角憶秦娥的成長經歷,再現了秦腔這個劇種在地方及省城由興盛到衰落,再到轉型,再到興起的過程。作為流行於西北五省區的大劇種,秦腔在改革開放前一度面臨“消亡”危機,很多老戲排完了,新戲又沒跟上來。1976年古典戲解禁,大概在1978到1983年前後,陝西民間長期壓抑的看戲熱潮噴涌而出,很快形成演出高峰。《主角》的故事也開始於這個期間。1990年代,隨著傳播、娛樂和消費方式多元化,大批劇團成立輕音樂團、模特隊、舞蹈隊,衣著暴露,頻繁商演。《主角》里,陳彥先後寫了五個性格各異的團長,展現了當時“名角挑團”制、傳統戲團面臨改革、演員下海從商等現象。1990年代中後期,秦腔茶社悄然興起。西安的秦腔茶社最高峰達到近300家,同時出現了名為“搭紅”的打賞新形式。小說中,憶青娥有無數擁躉,每晚“搭紅”高達數萬元。煤老闆的劉四團為引誘她,一晚拋出3萬條“搭紅”和100萬元現金,易青娥斷然拒絕,再未踏足茶社。後來經濟形勢逐漸嚴峻,劉四團逃跑了,象徵著秦腔茶社衰落。現實中,主要原因則也包括觀眾審美水平普遍提高及經濟轉型。2004年,全國文藝院團改革,西安成為四個試點城市之一,戲曲產業化不可逆轉。改革雖然催生不少民間演出班社,激活了基層演出市場。但劇本革新成為陝西戲曲發展的現實難題,傳統劇目亟須“經典化提升”,票房和口碑兼具的現代戲更是鳳毛麟角。小說中,“小憶秦娥”角色的走紅也象徵秦腔新生力量崛起。小說中也滲透著他的反思:秦腔為代表的傳統戲曲經歷短暫輝煌,受到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成了博物館里的老古董,從業者紛紛改行下海,直到當下民族文化又被重視並得到提升。陳彥認為,創作就是要堅守民族文化,才能走向世界。作品延續作者一貫以小人物為中心,為小人物立傳的寫作模式,刻畫了一代秦腔金皇后憶秦娥這一形象,並輻射一大群周邊藝人,講述了這一劇種的發展歷程以及這些藝人的命運。雖然後來憶秦娥成為戲劇舞台上的主角,但一開始她是真正意義上的小人物,剛進劇院從事幫廚餵豬的最底層工作,住在灶門口。《主角》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寫舞台上的主角,小說圍繞著一個名叫憶秦娥的秦腔演員展開,描寫她從11歲拜師學藝到51歲功成名就的生命歷程和舞台生涯,又從憶秦娥寫到她女兒宋雨,時間跨度40多年。作者試圖通過戲劇舞台生活的一角,窺探一個時代的脈動與一個群體的生命律動。小說的敘事場景也在不斷擴展拉開,既有鄉村也有都市,既有國內也有國際,既有情場也有生意場,甚至還有人間天堂和地獄的對比。小說時間跨度大,從改革開放一直寫到當下,對近半個世紀的時代風雲變化也有較多的著墨之處,用秦腔藝人的視角串聯起了整個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歷史變遷,個體命運沉浮附著在時代的巨變之上。整部小說有兩條大的主線,一條是憶秦娥一步步成為秦腔名伶的打拚故事;另一條線是憶秦娥被迫卷進紛爭的故事。憶秦娥彷彿從一開始就被牽著鼻子走,相繼被師父挖掘,被選進縣委領導層,被省級劇團引進等等。她自己本身更多的還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小時候險些被性侵的經歷讓她對愛情和異性有著天然的抵觸心理,這些不幸的經歷籠罩影響了她的一生。《主角》是一部宏大之書,是用“生命灌注的人間大音”,涉及戲曲文化、歷史變遷、社會變革、藝術境界、女性主義等多個領域。比如從女性主義角度來理解,《主角》也是一部探尋女性命運的作品,無論是主人公憶秦娥還是胡蔡翔、米蘭,抑或是楚嘉禾、惠芳齡等年輕一代,都被時代卷進來,演繹了各自悲情的一生。再比如,小說借憶秦娥之口多次談及關於藝術本質問題、藝術境界問題。總之,小說通過小人物的成功之旅書寫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困擾描寫,將小說的主題進一步升華,在延續為小人物立傳的基礎上,反映了人類面臨的共同困境。在《主角》里,不僅憶秦娥是主角,那些配角,也都是以自己生命為軸心的主角,由舞台到生活無不如此。誠如作者所言,小說涉及二三百號人物,他們都在自己的輪盤上爭當著主角,即使是廚房的大廚、二廚,也不免有主次之分,縱是陰間的牛頭、馬面,誰走前,誰走後,誰為主,誰為輔,也都是大有講究的。因而,主角是一種象徵,生活中誰都是主角,誰又都是配角。或者說,普通人才是生活的真正主角。這也是陳彥聚焦小人物的書寫一以貫之的基石。即便是主角,在作者看來,也是整個行當吃苦最多的人,這種基調夯實了作者對小人物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精神的歌頌與褒獎。
陳彥表示,寫作《主角》時他著力承繼了三個傳統,一是現實主義,二是中國小說,三是中國戲曲。他認為,以憶秦娥近半個世紀的人生起伏為敘事線索,敘述幾代秦腔人的命運沉浮,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歷史邏輯和時代境遇,展示中華民族艱難而曲折的奮進歷程,這就是《主角》。《主角》出色地做到了結構與主題與作家情感和敘述方式的完美契合,讓讀者看不見摸不著感受不到人工斧鑿的痕迹。通篇順暢自然,既有高潮迭起的強烈震撼,又有流水不斷的舒緩愉悅,整體結構給人以完美無缺的印象。《主角》是非常注重語言運用、提煉和升華的,作者採用了與作品格調、節奏、情緒和內容完全契合的一種語言表達模式,讓閱讀者在欣賞人物、故事的同時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和風采。生動、簡潔、質樸、口語化是《主角》這部作品語言的一大特色和亮點,同時,大量的、恰到好處的方言應用為作品增添了神奇的帶入效果。生動性指的是語言的質感。作者在敘述和描寫的過程中,沒有著意玩弄語言技巧,也沒有人為地創造新的句式,更沒有玩味辭藻,而是根據作品整體韻律,選用適合人物特點和故事情節發展的獨具個性氣質的語言進行表述,這種語言貌似隨意,實則質感強烈,具有一種妙不可言的天然吸納力和黏著性。簡潔、質樸是這部作品語言藝術的顯著特色,這種語言符合這種氣場的作品和這些人物的特點,以短句和短詞構建作品給人以輕鬆、明快、乾淨、利落之感。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該小說寫個人與時代的關係,並在大的時代環境中塑造出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
文學評論家吳義勤:“《主角》將人物放在具體的歷史情境和日常生活中,在社會變革和時代遷移的節點上,寫經濟變革、體制轉換中的眾生面相,時可窺見時代的影子。”
陝西省作協副主席王海:陳彥的《主角》無疑是一部史詩作品。
時間 | 榮譽 |
2018年10月19日 | 入選第三屆施耐庵文學獎。 |
2019年4月 | 該書入選“2018年度中國好書”文學藝術類圖書。 |
2019年6月21日 | 該作品入選2018年“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 |
2019年8月2日 | 入選陝西推薦申報中央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 |
2019年8月12日 | 入選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提名。 |
2019年8月16日 | 《主角》榮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
出版年 | 出版社 |
2017年 | 《人民文學》 |
2018年1月 | 作家出版社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