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聲

雙聲

雙聲是指兩個漢字的聲母相同。如普通話“大地”[da di]是雙聲,兩個字的聲母都是。兩個字是不是雙聲,不同方言區或不同時代的人認識並不完全一樣。如閩南方言“農林” [lo lim],“無面” (閩南話“沒趣兒”)[bo bin]都是雙聲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則不是雙聲又如“五牛”兩個字,從《廣韻》音系看,五,疑古切;牛,語求切,是雙聲,但在現代漢語普通話則不是雙聲。

區分


雙聲常常與疊韻連說。

定義


較早為雙聲疊韻下定義的是清代李汝珍(約1763~約1828)。他在音鑒中說:“雙聲者,兩字同歸一母,疊韻者,兩字同歸一韻也。”而雙聲疊韻的實際運用早在南北朝時代就開始了。劉(約465~約532)《文心雕龍·聲律》:“雙聲隔字而每舛,疊韻雜句而必暌。”可見,在那時候雙聲疊韻即已被文人認識到了。《南史·謝庄傳》記載:“王玄謨謝庄:‘何謂雙聲疊韻?’答曰:‘玄護為雙聲,為疊韻'”王玄謨和桓護曾率兵北伐,在打過敗仗,謝庄用解釋什麼叫雙聲疊韻來跟他們開玩笑(當時“玄”、“護”雙聲,“”、“”疊韻,在今天普通話里既非雙聲,又非疊韻)。這說明在當時士大夫階層的生活中也已開始應用雙聲疊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