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簡稱“南大工學院”)2009年開始籌建,2009年12月30日掛牌成立,2011年10月10日全面啟動。工學院以南大物理、化學、材料等物質科學學科為基礎,以南京微結構國家實驗室(籌)為重要依託,抓住新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針對國家需求和學科前沿,針對國家目標和地方經濟建設需求,發展現代工程技術,儘快佔領新一代朝陽產業的“制高點”,發展具有鮮明特色、面向未來的新型工程與應用科學學科。

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在建的超過6萬平米的工學院大樓,被規劃成為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未來的總部。

概況


南京大學工學院大樓
南京大學工學院大樓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從2009年開始籌建,2009年12月30日掛牌,2011年5月,工學院大樓(鎮江樓)在仙林校區奠基。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以物理、化學、材料等物質科學學科為基礎,以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依託,引進國內外材料、光學、能源、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及團隊而組成,是面向國家重大技術需求和戰略新興產業,圍繞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產業、生物技術等開展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新型工學院。
工學院除擁有材料物理與化學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江蘇省優勢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外,還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和光學工程兩個博士授權一級學科點。材料學科世界排名前1%,位居全球79名。
學院的宗旨是以物理、化學、生物、醫學以及信息科學為基礎,瞄準現代工科的學術前沿,解決人類對健康、能源、材料、信息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問題,培養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的高層次人才。
2020年11月28日,加入溧水新材料產業聯盟。

學院環境


南大工學院的前身是1993年由著名材料物理學家閔乃本院士創建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系。2009年,祝世寧院士擔任組長,借鑒世界一流大學工學院模式籌建了南大工學院,同時招聘了美國埃默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傑出講席教授聶書明教授擔任院長。學院的宗旨是瞄準現代工學前沿,面向人類和國家對材料、信息、健康和能源等方面的重大需求,通過建設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教師隊伍,開展高水平的科學技術研究,滿足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領域的高層次人才需求,培養領軍人才。
學院下設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量子電子學與光學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系、能源科學與工程系四個系,分別開設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已建成江蘇省微創傷介入醫療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京大學南通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院、氣溶膠生物效應與健康研究中心材料製備與表徵中心、激光技術與工程研究中心、光伏工程與技術中心、儲能材料與技術中心、技術產業化研究中心等學術科研平台。也是“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南京微結構國家實驗室的主要參與單位。
南大工學院作為國際化辦學試點單位,享有人才政策與學科建設的自主權, 全院構建了“國際專家團隊與本土執行團隊”相結合的協同管理團隊,形成了與國際頂尖大學相一致的辦學理念。2015年,學院正式向外專局申報“高校國際化示範學院”。
學院已擁有材料物理與化學二級國家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擁有一個“基金委創新團隊”和兩個“教育部創新團隊”;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兩個國家一級學科博士點;擁有材料工程、光學工程兩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五個本科專業, 形成了從本科生至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學院每年向國家和江蘇輸送近200名基礎好, 具有創新能力的畢業生, 其中本科畢業生120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70名,畢業生的就業率接近100%。
南大工學院大樓
南大工學院大樓
學院建設的目標是:以引領現代工程和產業的創新和發展為己任,為後摩爾時代的信息產業、后化石能源的新能源產業和人類迫切需要的提高人們健康水平的生物醫學產業,提供新一代的技術,成為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創新之源;培養基礎紮實、富於創新精神更多更好的創新人才,成為現代工程應用和發展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培養的重要基地;為國家、江蘇和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成為服務社會的基地;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在江蘇實現“兩個率先”發揮重大作用。

專業設置


學院下設四個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量子電子學與光學工程系、能源科學與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系。
設有五個本科專業: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碩士招生專業: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光學工程、材料工程(專業學位)、光學工程(專業學位)
博士招生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
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專業圍繞著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領域,重點圍繞人工帶隙材料與器件、能源環境材料與技術、信息功能薄膜材料與器件、微納結構製備與器件和材料微結構設計等研究方向,開展材料科學研究與關鍵技術探索,力爭為解決國家重大需求提供新材料、新原理、新技術和新器件。
主要課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材料物理、材料表徵、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材料科學基礎實驗、材料物理實驗、機械設計與工程材料加工
材料化學
材料化學專業強調現代精細材料合成與光電子技術相互結合,深入系統地研究各種材料製備工藝及其與材料性能的關係,發展新型功能材料的人工設計技術,採用先進的實驗技術和方法,研究和發展具有特定微結構和性能的新型功能材料。目前的研究著重於在原子和分子的層次上,設計和製備新型無機和有機光電子材料和微電子材料。
主要課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材料科學、材料化學、材料表徵、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物理化學實驗、材料化學實驗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依託微結構國家實驗室(籌),致力於培養研究領域能夠橫跨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納米技術和量子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領域的專業人員,主要學習光電信息產生的相關機制和規律、光電信息的傳輸和處理、光顯示、光纖通信、光電檢測技術,以及光電設備與光電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接受光電信息學科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致力於培養學生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領域,特別是在基於功能微結構的光電信息材料和器件上能夠從事設計、製備、測試及其系統應用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的實踐、創新能力。
本專業畢業生可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及相關領域的公司、工廠、研究所和院校從事科研、教學、產品設計與應用技術開發工作或科研、產品開發、工藝設計、生產及經營的管理工作。優秀畢業生可繼續深造攻讀該專業或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
主要課程:量子力學電動力學、模擬電路、通信原理、應用光學、高等光學、光通信技術、現代信息光電子學、光電子器件與工藝、光電專業實驗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以能量轉換與存儲材料及其器件的設計、製備與應用工程技術為特色的專業。本專業培養適應國家新能源戰略需求,掌握能源轉換與利用原理和新能源器件、裝置及系統的設計與運行技術,能勝任太陽能、生物質能、氫燃料電池、動力型二次電池等新能源獲取與存儲技術相關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技術開發及技術經濟管理等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本專業分流到四個專業方向進行深入的專業學習:“二次電池技術”、“生物質能源技術”、“太陽能光伏技術”,“氫能與燃料電池”。畢業生適宜在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及能源、材料、電力、航空航天、信息、交通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與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相關的研發、教學、生產及營銷管理等工作,也可以進入國內外一流高校繼續深造學習。
主要課程:能源科學與工程概論、能量轉換與存儲原理、可再生能源導論、電化學、電化學測量技術、二次電池技術概論、化學反應工程、新能源科學基礎實驗、新能源器件與工藝實驗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門理、工、生、醫多學科交匯融合的交叉學科,是多種工程學科向生物醫學滲透的產物。生物醫學工程、創新藥物和現代疾病診斷與治療的關鍵核心技術緊密相關,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撐學科之一。該學科“將工程科學的原理和方法與生命科學的原理和方法相結合,認識生命運動的定量規律,並用以維持、改善、促進人類健康”。重點培養在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分子工程與納米醫學、細胞工程與再生醫學、生物醫學影像、生物醫學信息與系統生物學等方向具有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生物醫學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從事生物醫用材料、組織工程、納米醫學、再生醫學以及生物能源等研究的科研機構或高校(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生物醫學工程相關的工程技術、產業或管理部門從事應用研究、技術開發或管理工作。
主要課程:生物醫學工程導論、生物醫學電子學、模擬電路、Problem Based Learning、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理學、解剖學、分子工程與納米醫學、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生物醫學成像原理及儀器

硬體設施


南大工學院大樓
南大工學院大樓
坐落在仙林校區的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大樓由美國知名的HDR 設計公司設計,該公司曾為許多世界知名大學以及研究所設計過教學樓和實驗室。主導此次設計的Brian先生介紹到,他們以“打造世界前十工學院”、“吸引頂尖人才”、“加強合作交流”、“尊重南京文化”“強調高科技是世界發展的未來”為設計宗旨,經過與南京大學校領導和現代工學院院領導的多次討論,形成了此次的現代工學院大樓總體設計圖和設計報告。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大樓總共有六萬平米,分為四個獨立板塊,分別用於學院四個系的教育科研,並通過長廊將各個系的建築聯繫起來,以加強彼此的交流溝通。另外,考慮到南京夏季的高溫天氣和中國的建築特徵,還將在大樓中心建設一個中心庭院,供師生交流和休閑,並在其頂部加蓋特殊材料製作的頂棚,已達到降溫的目的。除此之外,為符合光學、材料等試驗的防震等特殊要求,大樓還將建設一層地下實驗室供南大師生研究使用。
學院地址: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南京大學科學樓912

師資力量


學院有一支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在內的高水平人才隊伍,學院正在積極從國內外引進具有國際化視野和現代工程背景的高水平學者充實教師隊伍。計劃到2020年,學院達到120名教授、副教授的規模。
截至2014年12月,學院著力打造一支國際化高水平教學團隊。現有教授37 人、副教授19人,專職科研人員27人,絕大部分的教師都有境外知名大學的科研經歷。其中包括擁有中科院院士1名,中組部入選者6名、“青年千人”13名,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3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國家基金委創新團隊1 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 個, “973”計劃和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7人。

科研成果


學院在研的“973”項目有14項,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以及面上青年基金項目64項,以及30多項省部級企業的課題,在研經費1.3億元。
學院的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發表在Science、Nature Mater.、Phys. Rev. Lett. 、Adv. Mater、Nano Lett.、J. Amer. Chem. Soc. 和Angew Chem. Int. Ed.等頂級學術期刊,近五年發表SCI論文500餘篇。獲得中國發明專利98項、國 際專利3項。
近年來,學院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入選2007年“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1項,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人才培養


學院貫徹“三三制”人才培養方案,深入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承擔了教育部教改項目“材料科學複合型人才培養與實踐”和江蘇省研究生教改項目“新型工程學科多層次創新型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著力培養提高人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注重數理基礎的同時,強調工程技術能力的培養。
學生將在一年級末開始專業分流,本院分流的本科專業有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光電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5個方向。二年級以後開始具體專業的學習,並可能得到教授們提供的進實驗室加入科研的機會。
近年來,學院獲得全國教學成果獎、江蘇省教學成果獎各1項,建成江蘇省“材料科學與工程技術教學實驗中心”,聯合多家知名企業建成人才培養基地,在這種推崇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創新成果層出不窮:本科生研究成果發表SCI論文或申請專利已達30餘篇/項;在“挑戰杯”大賽、全國數學建模大賽、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等重大賽事中頻頻獲獎。在培養的學生中,更有在成為研究生后一年即獲得中國光學領域“王大珩”獎。
在南京大學建設世界高水平大學的進程中,工學已成為我校“文理工醫”協調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南京大學“三三制”人才培養的整體框架下,努力把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建設成為新生的、新型的、滿足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的一流工科學院成為我們的當務之急。
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圍繞這一目標,以學科建設思路為指南,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原則是,既體現鮮明的工學特色,又繼承南京大學重視基礎、系統紮實的傳統特色,同時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規劃發展和建設現代工程學院的人才培養體系,以形成具有南大特色的工科體系,培養出不僅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又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的新型人才,提升現代工程學院畢業學生在工程技術界的競爭力。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由材料科學與工程、量子電子學與光學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四大現代工學學科所組成,這些都是與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相關的發展中學科。各學科之間的相互關係與工學的傳統學科群體系是有顯著差別, 如何在學院層面上構建合理的本科基礎課程體系,是需要探討與解決的課題。為此,在對國內外相關學科的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廣泛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南京大學傳統的人才培養體系,形成既充分體現四個學科各自特色,又強調現代工學的統一基礎的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以材料與器件為知識體系的核心,以典型應用與系統集成為牽引,瞄準科技前沿與國家需求,以學科建設帶動人才培養的發展思路。在課程建設中,大力加強工程技術基礎課與專業課建設,加強工程技術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新一代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網路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醫學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在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中,對以下四個方面給予了特別的關註:(1)工學中具有普遍性的工程技術類專業課程的建設;(2)學院各學科方向共同知識與技術基礎的課程內容的提煉;(3)光學工程、新能源、生物醫學等新建專業的專業課程的建設;(4)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實踐教學平台的建設。

國際合作


• 和俄亥俄州立大學、韓國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境外學校開展本科生交流;
• 開設“天地名人講壇”、“天地現代工學論壇”兩個系列講座,每年邀請境外名校教授講座;
• 開設暑期課程,邀請美國西太平洋國家重點實驗室Chambers教授、紐約大學孫力教授等授課。

所獲捐贈


在2012年5月19日的南京大學110周年校慶捐贈儀式上,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獲得了南京大學榮譽教授、天地集團董事會主席楊休的3億元捐款。作為著名的企業家和慈善家,楊休有著和武訓一樣的辦學理想,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的他坦言道,之所以想辦工學院,是由於他在創業過程中,高科技企業的慘敗讓他意識到中國缺少一流的工程師,痛定思痛后他下決心辦一所工學院,請最好的老師,培養一流的學生,為國家和社會發展服務,而楊休的願望與南京大學對工學方面的發展計劃不謀而合,於是也就達成了此次的合作。
此次獲贈的3億捐款將用於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今後的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師資引進、科學研究等方面。聶書明院長在此次論壇上還公布了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對於基金使用的初步想法:將設立5位傑出教授,每位將獲基金1千萬元,每年受益50萬元;將設立院長基金,用於招聘傑出人才和大樓、設備的維修;另外,還將在鼓樓和仙林校區分別設立現代工學名人講堂,促進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