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以水泥混凝土的生產銷售為主的公司

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JiangxiWannianqingCementCo.,Ltd.sz:000789)是由始建於1958年的江西水泥廠作為獨家發起人,於1997年9月2日創立的江西省建材行業首家上市公司,是全國最早採用新型干法水泥工藝線的廠家之一。公司生產的“萬年青”牌系列硅酸鹽水泥廣泛用於機場、高樓、橋樑、隧道、高等級公路等國家大型重點工程建設中。“萬年青”品牌於2007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公司積極響應江西省委省政府推進產業經濟“十百千億工程”的總體部署,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牽手中國建材,共同發起組建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江西南方萬年青水泥有限公司。

公司簡介


公司的發起人為江西水泥廠,該廠是經江西省人民政府報請國家建築工程部批准,於1958年9月由國家撥款投資興建,74年和1976年分兩期建成兩條濕法生產線,年產水泥46萬噸,1984年擴建了國內第一條日產2000噸熟料的窯外分解生產線,1986年建成投產,年產水泥64萬噸,形成了110萬噸的生產能力,成為江西省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也是全國大型水泥企業之一,在職員工人數已過6000人。.企業產量、產值、利稅持續穩定增長,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連續十餘年位居江西省十大盈利企業之列,成為我國水泥產品的大型生產基地.89年晉陞為"國家二級企業",1992年被評為"中國建材50強企業",1993年列入"中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分別被省級貿委和國家經貿委列為"百戶扶優增效工程企業"和"全國300家重點聯繫企業"之一,並審核認定為國家大型一類企業,是華東地區重要的建築材料企業。

公司規模


公司業績

2021年3月26日,萬年青發布2020年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125.3億元,同比增長10%;歸母凈利潤14.8億元,同比增長8.15%;基本每股收益1.8568元,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7元(含稅)。

獲得榮譽


2008年度江西工業優強企業
2004年度建材百強
2007年優秀企業
2008年度江西省優秀企業
2008年度四率先進企業
測量管理體系證書
產品質量免檢證書
環境管理體系證書
建材工業質量管理優秀企業
江西名牌產品證書
2020年12月28日,《2020中國製造業上市公司價值500強》榜單發布,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214位。
2021年1月,位居2020中國上市公司信用500強榜單中第121位。
2021年1月16日,入選2020中國企業信用500強榜單,排名第138位。

媒體報道


萬年轉機

2006-2-17
從每月虧損1300萬元左右,到月平均減虧760餘萬元,再到分廠實現月盈利78萬元;
從人浮於事、人心思走,到和企業同呼吸、共命運;
從捧著“鐵飯碗”坐等客戶,到主動出擊搶佔市場;
這一巨變,只用了短短几個月。
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這個瀕臨絕境的國有企業,是如何從困境中掙扎出來,重現生機與活力的?
讓我們走進“萬年青”,探尋它成功的奧秘。

關鍵詞改革

企業心聲:再不進行“三項制度”改革的“補{TodayHot}課”,企業就要死亡。
“勵精圖治,頑強拼搏,確保完成2006年工作任務”、“向傑出員工學習,掀起比、學、趕、幫、超新高潮”……新春伊始,記者來到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玉山水泥廠,隨處可見的大紅標語讓記者感受到企業的生機。儘管已過下班時間1個多小時,不少辦公室仍有員工在忙碌。
職工說:“是‘三項制度’改革激發了我們的積極性、主動性。”
曾幾何時,“萬年青”一度輝煌,是全國500強企業之一,在全國水泥行業排名前十位。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2001年,全國國有企業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改革進行得轟轟烈烈時,躺在“經濟效益好”這張搖椅內的“萬年青”,仍然沉醉於自己一年幾千萬元的盈利。
2004年6月,萬年青股份公司下屬的玉山水泥廠第二條生產線投產,生產能力達到200萬噸。然而,在它方圓不到100公里範圍內,湧現了大大小小十多個浙江民企,產能超過3000萬噸,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與此同時,一方面水泥市場需求下降,另一方面煤、電又漲價,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當年,萬年青股份公司虧損4700萬元。2005年1至7月,該公司每月虧損1300萬元左右,其中玉山水泥廠處於半停產狀態,每月虧損近600萬元。
窮則思變。陷入困境的“萬年青”意識到,只有變革阻礙經濟發展的舊體制,與時俱進,更新觀念,企業才能絕處逢生。2005年9月,玉山水泥廠開始大刀闊斧進行“三項制度”改革的“補課”。
人事方面——撤併機構、精簡人員。原有的16個車間部室合併為13個,全廠中層幹部由39名減少至26名。
勞動方面——實行雙向選擇、優勝劣汰的制度,在崗{HotTag}人數由538人減少到481人。
分配方面——打破固有分配製度,實行以崗定薪。同時採用績效考核的方式,獎勤罰懶,拉開收入檔次,收入向技術含量高、工作量大、工作環境差的一線員工傾斜。
“三項制度”改革打破了國有企業傳統的思維模式。幹部能上能下,沒有了終身制。中層幹部餘緒林在玉山水泥廠工作了20多年,改革前是水泥車間的副主任,競聘落選后成了生產部的一名普通員工。他說,改革是大勢所趨,雖然我個人利益受損,但廠子能生存,我們才有希望。
一線員工勞動價值得到體現,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更高了。阮彩霞是中控班的班長,儘管這一崗位是廠里的關鍵崗位,技術含量高,可收入卻與較輕閑崗位的核算員差不多。改革后,他的收入每月都超過了2000元,是核算員的三四倍。他感慨地說:“以前工齡長、進廠時間長,工資就高,現在,我們的勞動價值才真正得到體現。”
“幾個蘿個一個坑”變成“一個蘿個一個甚至幾個坑”,職工工作量飽滿,效率更高。以前下午5時廠車人最多,2013年開始經常坐不滿,而晚上10時廠車卻被擠得嚴嚴實實。職工們自覺延長工作時間,主動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凝聚力、向心力大大增強。

關鍵詞管理

企業心聲:治企必須從嚴,管理就是效益。
“萍鄉五陂永發煤炭有限公司,合同熱值5300千卡/千克,實際熱值5206千卡/千克,熱值扣款9.4元/噸……”在玉山水泥廠供應部,記者看到了這樣一份表格。為嚴格控制煤炭品質,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自2012年11月份開始,該廠規定,凡是進廠煤炭每噸發熱量低於合同規定的發熱量100大卡的,每噸扣供應商10元錢,超過100大卡的,每噸獎勵5元。
一名供應商從寧夏運了一批煤炭到玉山廠,進廠檢測時,發現每噸煤炭的發熱量低了近800大卡。根據規定,每噸煤要扣他80元錢,這樣一來,他這一趟將血本無歸。這位供應商天天在廠里磨,希望廠里能“高抬貴手”。耗了半個月,無功而返。這種做法,在以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對一個企業來說,堵住管理漏洞,就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經過認真分析,萬年青股份公司意識到,從內部入手,嚴把管理關是企業扭虧為盈的關鍵。為此,公司樹立科學管理的理念,把採購管理作為重要環節,向管理要產量要效益。
於是,《煤炭採購管理辦法》、《進廠煤炭估算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先後出台。玉山水泥廠供應部在改革中,改變以往單一採購的做法,實行公開競標,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嚴格控制價格。各車間、各部門都制訂了成本指標及考核辦法,實行全員監控、人人掛鉤的辦法。
嚴格的管理制度,使煤炭供應商不敢以次充好了,廠供應部的工作人員也更加精打細算了。供應部一位工作人員說:“過去採購,一個電話打給供應商,貨就送上門了,舒服得很。現在,大到一台設備,小到一個零配件,都要直接跟廠家、商家聯繫,還要多方詢價,貨比三家。”
通過減少中間環節,該廠原材料價格降低成本30%。2012年,10月份以後,砂岩進價由原來的每噸18元下降為10.9元,每月節約20餘萬元;原煤進價由原來的每噸520元下降至480元左右,一年可節約近100萬元;機械配件的採購價下降了33.8%;輔材價格下降了13.18%。萬年青股份公司全年降低採購成本463.62萬元。
與此同時,千方百計降低能耗,增加效益。玉山廠在保證出廠水泥質量的前提下增加混合材的摻加量,不僅降低了成本,並且年消化工業垃圾上萬噸;在生料製備過程中,摻加了煤矸石中的熱能,使熟料鍛煉過程中的煤耗由原來的每噸熟料180多公斤降至160公斤左右。
改革發展的洗禮讓“萬年青”爬坡越坎,獲得重生。2005年10月,也就是改革后的第一個月,玉山水泥廠創造出生產水泥、熟料各11萬噸,減虧233萬元的佳績;11月份,以銷售水泥(熟料)13.5萬噸的成績再次刷新記錄,在10月份的基礎上繼續減虧150萬元;12月份,銷售量創下17.14萬噸的新記錄,一舉扭虧為盈,實現盈利78萬餘元。
新的一年,萬年青人鉚足幹勁,信心十足。萬年青股份公司提出:所有的控股公司、全資子公司2006年全部實現無虧損。
“基業永固,萬年長青”,離開萬年青股份有限公司時,大門口的幾個字驀然躍入記者眼帘。是啊,這不僅是所有萬年青人的共同願望,更是他們的錚錚誓言!有了這種決心,“萬年青”一定能夠再現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