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蝕是一個中國漢字,讀音為shí。本義是蟲等蛀傷物,引申義為損傷、虧缺,有侵蝕,腐蝕等意思。同“食”,《說文解字》:“蝕,敗創也。從蟲、人、食,食亦聲。”

常見組詞有侵蝕、鏽蝕、剝蝕、蝕本;常見成語有鼠嚙蠹蝕、風雨剝蝕、偷雞不著蝕把米。

字形源流


統一規範簡化為“蝕”。
蝕

基本釋義


(蝕)
shí ㄕˊ
● ● 損傷,虧缺:侵~。腐~。蠹~。~本。
● ● 同“食”。

詳細釋義


蝕 shí
〈動〉
● ● (會意。從蟲,從食,從人,食亦聲。本義:蟲等蛀傷物)
● ● 同本義 [damage]
蝕,敗創也。——《說文》。字亦作蝕。
精銅不蠹蝕。——梅堯臣《劉原甫古錢勸酒》
凡物侵蠹皆曰蝕。——《古今韻會舉要》
● ● 又如:蝕敗(蛀蝕敗壞);蝕嚙(咬嚙損壞)。又如:蝕損(由逐漸侵蝕而形成的損壞);蝕剝(剝落)
● ● 損失;虧耗 [lose]。如:蝕本;蝕耗;蝕昴(后因以指精誠感天而出現的天象)
● ● 日月食 [eclipse]
日月薄蝕。——《史記·天官書》
其月有薄蝕。——《呂氏春秋·明理》
● ● 又如:蝕既(日月蝕盡。也稱“全蝕”);蝕虧(猶虧蝕)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乗力切《集韻》《韻會》實職切,$音食。《廣韻》敗創也。《玉篇》日月蝕也。《釋名》日月虧曰蝕,稍小侵虧如蟲食草木之葉。《漢書·韋昭注》虧敗曰蝕。《晉書·天文志》十輝,五曰暗,謂日月蝕。或曰脫光也。《春秋》本作食。
又《韻會》凡物侵蠹皆曰蝕。
又《集韻》六直切,音力。谷名,在杜南。《前漢·高帝紀》從杜南入蝕中。《李奇注》蝕音力。《如淳曰》蝕,入漢中道川穀名。
又盧東切,音籠。與豅同。詳豅字注。或作琂。

方言集匯

◎ 粵語:sik6
潮州話:sih8
贛方言:shɛt4。蝕本;蝕東西;蝕人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蝕本、虧蝕、腐蝕、侵蝕、月蝕、歲蝕、鏽蝕、薄蝕、磨蝕、災蝕、浸蝕、融蝕、蠶蝕、蝕敗、蝕耗、蝕毀、蝕既、蝕損、蝕剝、蝕虧、蟲蝕、缺蝕、消蝕、海蝕、水蝕、暗蝕、暈蝕、日蝕、斗蝕、吞蝕、剝蝕、冰蝕、全蝕、偏蝕、交蝕、二蝕、駁蝕、風蝕、震蝕、銷蝕、蟲蝕鳥步、蟲穿蟻蝕、電化腐蝕、鼠嚙蠹蝕、耐腐蝕泵。

相關成語

鼠齧蠹蝕、鼠嚙蠹蝕、風雨剝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