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月刊)創刊於1965年,是由郭沫若華羅庚嚴濟慈和錢志道等一大批老科學家親手於1965年2月在北京創辦的。先後有30多位院士擔任學報的編委。學報與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等30多個國家以及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圖書館、研究機構和大學進行交流,被美國的《化學文摘》(CA)、《數學評論》(MR)、《劍橋科學文摘》(CSA)和德國的《數學文摘》(Zbl Math)和俄羅斯《文摘雜誌》(AJ)等以及國內著名資料庫收錄。多次獲安徽省以及教育部期刊獎。

歷史沿革


1964年7月28日,學校決定籌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並對外公開發行,每半年出版一期,全年兩期。同年8月27日,獲中央宣傳部批准出版。12月11日,郭沫若校長親自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題寫刊名,並撰寫長篇發刊詞,寄語學報能保持“三嚴”(嚴密、嚴格、嚴肅)態度、培養“三敢”(敢想、敢說、敢做)獨創精神。
1965年2月,郭沫若、華羅庚、嚴濟慈和錢志道等一大批老科學家於北京親手創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學校組成了以華羅庚為主編、嚴濟慈和錢志道為副主編以及吳文俊、趙九章、錢臨照、郭永懷等45人為編委的高水平編輯委員會。頭兩捲髮表的論文水平都相當高,基本上反映了當時科大的科研成果,華羅庚在前兩卷每卷都發表了重要學術論文。
1967年,學報受“文化大革命”影響而停刊。
1973年科大遷址合肥,學報復刊。此後,學報雖不時受到干擾,有時一年僅出版一期,但從未間斷過編輯出版工作。
1976年開始,學報所刊載的論文質量明顯回升,除刊有少量自然辯證法方面的論文外,已基本恢復到以自然科學論文為主。
1980年,學校成立了以楊承宗為主編,阮圖南、馬興孝、沈鳳麟、陶懋頎為副主編,王水、石鍾慈、錢臨照、龔升等22人為委員的第2屆編輯委員會,學報改半年刊為季刊,在“徵稿啟示”中明確定位為“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同時開始編排英文目錄,嘗試出版專輯,還在當年多次對封面進行了設計。
1981年開始接收英文稿件,編排中英文摘要,成為以中、英文兩種文字出版的“雙語”刊物,並且聘請了孫瑞禾教授擔任英文顧問。
1982年開始出增刊。
1984年對封面重新進行了設計,經多次調整底色之後於年底又換回原封面。
1991年再次設計封面,一直沿用至今。
1998年改季刊為雙月刊。
2001年學校成立了以校長朱清時院士為主任、王水院士為主編、范維澄院士等21人為編委的第6屆編委會。第6屆編委會
2002年度會議明確了要把學報辦成“精品”、“一流期刊”的目標。
2006年學報期開始大幅改版。

報刊影響


學報在20世紀80年代曾在標準化與規範化以及注重對外交流等方面走在國內學報界前列。被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研究課題組於1992年列入100種“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於1994年列入300種“1992~1993年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第73名;連續4次(1992,1996,2000,2004)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列入中文核心期刊;被許多部門和高校列為評審正高職稱認可或發表論文重獎的“國家級重點學術期刊”。
2007年配合學校50周年校慶出版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承擔的“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NSRL)”、“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天文望遠鏡(LAMOST)”這兩項國家大科學工程的專刊和《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校慶專刊》、《近代力學系校慶專刊》。

收錄情況


美國<化學文摘>(CA)
美國<數學評論>(MR)
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
德國<數學評論>(Zbl Math)
俄羅斯<文摘雜誌>(AJ)
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科技精品庫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
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
中國化學化工文摘
中國數學文摘
中國物理文摘
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
中國力學文摘
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
中國地質文摘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1,2,3,4版)
龍源期刊網

歷史榮譽


CA 化學文摘(美)(2009)
SA 科學文摘(英)(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誌(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2001年 安徽省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2002年 第3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2004年 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中獲得“優秀編輯出版質量獎”
2004年 安徽省高等學校優秀學報一等獎
2005年 安徽省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