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店鎮

北京市大興區下轄鎮

青雲店鎮,北京市大興區下轄鎮,位於大興區東部,東與長子營、通州馬駒橋鎮接壤,南與安定、魏善庄鎮為臨,西與黃村鎮相接,北與瀛海鎮西紅門鎮兩鎮相望,緊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鎮域面積70.3平方千米。 

1949年3月至1954年5月,為大興縣人民政府所在地。1953年,建立青雲店鎮。1961年,析建青雲店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復鄉。1990年,改為鎮建制。2000年,合鄉並鎮,垡上鄉併入青雲店鎮。 截至2018年末,青雲店鎮有戶籍人口有39239人。截至2019年末,青雲店鎮下轄2個社區和4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104省道旁。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青雲店鎮人口數為69612人。

2018年,青雲店鎮有工業企業245個,其中規模以上1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8個。

歷史沿革


1949年3月至1954年5月,為大興縣人民政府所在地。
1953年,建立青雲店鎮。
1958年,划屬采育人民公社。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青雲店鎮位於大興區東部,鎮境內有鳳河、旱河流經。

水文

青雲店鎮境內有鳳河、旱河流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0年,轄31個村民委員會。 
1997年底,轄31個行政村。
2010年底,轄49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末,青雲店鎮下轄2個社區和49個行政村, 鎮政府駐104省道旁。
社區青雲里社區、青雲店鎮工業開發區社區
行政村老觀里村、顧庄村、東辛屯村、大迥城村、東迥城村、石洲營村、孝義營村、沙堆營村、霍洲營村、壟上營村、解州營村、尚庄村、沙子營村、青雲店一村、青雲店二村一村、青雲店二村三村、青雲店三村一村、青雲店三村二村、青雲店三村三村、青雲店四村、青雲店五村、青雲店六村、東店村、西杭子村、小谷店村、東孫村、太平庄村、大谷店村、西鮑辛庄村、東鮑辛庄村、馬鳳崗村、東趙村、北野場村、南大紅門村、北辛屯村、北店村、小鋪頭村、曹村、寺上村、棗林村、大張本庄村、小張本庄村、泥營村、僂上村、西大屯村、中大屯村、東大屯村、楊各庄村、高庄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青雲店鎮人口數為69612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青雲店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家、工業園區1個(垡上工業區)、農業園區22個。
2017年,青雲店鎮工業總產值完成32.46億元,農業總產值完成3.72億元,財政收入完成8207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1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4.79億元,接待遊客46.9萬人次,旅遊收入4279.95萬元,同比增長4.96%和3.02%。
按照“工業強鎮、農業富鎮、產業帶鎮”的發展目標。青雲店鎮憑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緊緊依託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著力打造以現代服務業、現代製造業、現代都市型農業的多元化產業格局。青雲店鎮共入駐企業325家,涉及服裝、建材、機電、食品等7大行業,其中以寶金龍食品廠、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聯賓塑膠印刷有限公司、北京日昌電氣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內外知名企業為龍頭的規模型企業34家;發展特色農業和設施農業近萬畝,形成以西洋梨種植、西甜瓜、食用菌、特色蔬菜和反季節蔬菜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體系。2006年,青雲店鎮依託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和農產品加工企業資源優勢成功申請下國家級農產品加工基地的建設項目,為推進全鎮農業實現產業化經營邁出了歷史性轉折的一步。
對農業生產,青雲店地區有優良傳統。解放前由於封建土地所有制關係的約束,一家一戶小農經濟,生產力水平很低。解放后隨著生產關係的變革,解放了生產力,農田基本建設和科學種田水平的逐步深化與提高。已向現代化大農業的方向邁進。該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為主,還有部分小雜糧和其他經濟作物,共佔地34525畝。其中水稻12339畝,多分佈在東北片東辛屯、大回城、東回城、沙堆營、垡上營等。東南片也有部分地塊種植水稻。小麥、玉米佔地18821畝,以鎮上和東南片為主。小雜糧、油料等佔地3365畝,以沙子營、太平庄、小谷店、東鮑辛庄等村為主。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應用,農民從不認識到認識,改變了以前“糞大水勤、不用問人”的傳統觀念。1954年8月,青雲店鎮“安全農業社”在宋景全、曹鳳鳴兩組試驗玉米人工授粉技術500畝,獲得增產效果。1956年大興縣農業部門在青雲店一村三隊試種“小麥樣板田”平均畝產466斤,比上年增產一倍。1964年4月,中國農科院玉米專家陳國平在青雲店二村搞玉米機播、密植、溝灌試驗,縣長陳修正組織農業科技人員在青雲店鎮蹲點,進行小麥“三密一稀”、“四密一稀”機播試驗,都取得了高產經驗。1965年公社社管農業科技的付主任於1966年從山西祁縣引進雜交玉米親本種子在老觀里等村進行繁育、配製雜交玉米種,並大規模推廣。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批判“唯生產力論”一時科技工作為人問津。1970年後逐步恢復。公社建立科技站。四級科技網成立,農業科技工作步入正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經濟體制發生了變化。1983年後普遍實行聯產承包到戶。為了適應新形勢,1983年3月成立了“科學技術協會”。農業公司總經理吳克義人主席,王書柏任副主席,張桂沄任秘書長。1986年大谷店秋播小蔥研究會成立,1990年東店村小麥、玉米兩茬噸糧研究會成立。
本地區有種植蔬菜的悠久歷史,解放前垡上營的大蔥就有名氣。其他各種蔬菜也小面積種植,建國後到七十年代,隨著多種經營的發展,蔬菜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品種、質量、數量種植栽培管理技術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商品量大大提高,一年四季都有新鮮蔬菜上市。對於服務首都富裕集體,繁榮市場,保證市民蔬菜供應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本地區種蔬菜品種較多:大蔥、大蒜、大白菜、大蘿蔔、胡蘿蔔、冬瓜、西葫蘆、南北瓜、苦瓜、絲瓜、黃瓜、芹菜、菠菜、油菜、香菜、韭菜、圓白菜、菜花、萵筍、蔥頭、豇豆、芸豆、架豆角、茄子、豆角、大菽、茴香等等。

文化


地名由來
青雲店鎮因地處今永定河東,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清康熙年間改稱“青潤店”,光緒年間稱青雲店。

古遺址

真武廟碑記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三月,青雲店鎮北頭,現三村三地帶有一座“真武廟”。1985年只發現一塊《重修真武廟碑記》。當時碑南向,額座均雕二龍戲珠,豆清石,額明“萬古流芳”。碑高2.8米,寬0.6米,陰文為,高南五十里有巨鎮青雲店北其有古廟一所。前靈宮者,後計母位於中者,為真武故成稱真武神雲。
天仙聖母廟記
青雲店鎮東店村西頭,原有《天仙聖母廟》一座,現只留有一石碑。碑文記載《天仙聖母廟》重修於明朝、萬曆、丁未年(1607年)碑身高3米,寬0.95米,厚0.25米。碑向南,螭首龜跌,風化嚴重,此碑廣道路邊,自然風化,人為刻砸嚴重,已歪傾。
經幢
青雲店鎮南一村小學是“庵廟”原址。1983年院內發現原“經幢”已為兩截。形八棱,另有幢座一個。上邊鐫刻有佛像,及安次縣北徐里,此幢現存大興文物所。其中一截長為0.49米,另一截長為0.52米,直徑均為0.34米,大邊均為0.19米,小邊均為0.10米,考證本幢初於遼代。
石碑
青雲店街村北頭大橋西側欄牆下,有一漢白玉石碑,長約2.5米,厚0.20米,較完整;外面只觀碑側面,未拓;年代不詳。
重飾行宮碑記
重飾行宮碑記位於青雲店三村大隊北頭熊家院內;明朝時期,三村原有古寺廟多處,現留有石碑四塊一塊壓在村北頭橋欄下,一砌在三村水井井邊;兩塊在熊家院內;(其中一塊為碎碑);《重飾行宮碑記》為熊家院內壓水機傍,碑長1.6米,(碑首長0.5米),寬0.65米,厚0.14米,正面碑額《重飾行宮碑記》,背面碑額“十方眾信,萬古流芳”。
黃釉葬缸
青雲店三村社員在劉姓墳地,挖出清代時期的葬缸一口,缸蓋已碎,於1983年由大興文物所收存,口徑0.77米,園腹大口,小底,四以釉堆繪仙人、鵬鳥、松竹等。1982年11月留有黃釉葬缸照片。
黃釉荷花缸
青雲店中學原址為文老公宅,解放後為大興縣公安局佔用。1954年後改建中學,六十年代初,建中學教室時,曾於地下窯藏清代瓷器若干件。1983年索回“黃釉荷花缸”,另於解放后公安局佔用時出土窯藏瓷器之一,即“四足青花壺”大興文物所有照片。此壺出土時情況不詳。
三村《石碑》
此碑約為明代石碑,已砌在井台上,東面為群眾院牆。上面字跡待機翻過拓印,碑長約2.5米,寬約0.85米。此碑位於三村大隊井台傍。
東店《經幢》
青雲店東店村群眾從豬圈內發現青石八棱經幢,長0.85米,底徑0.35米(上略小)大面0.20米,小面0.11米,大面上浮雕觀音佛。據群眾介紹,此經幢是由村東口運來的,實物現存大興文物所。據考證此經幢始於遼代。
大谷店《經幢》
青雲店南大谷店村小學校內,留有金代八角形經幢一個,長1.40米,直徑0.40米,大邊寬0.20米,小邊寬0.12米,一面已殘缺,殘缺部分在該村原香廠內當台階用,已拓。
顧庄《和尚缸》
青雲店北顧庄村商曰生院內南角,有清代“和尚缸”,黃釉,通高1.30米,由缸身、缸蓋、缸頂三部分組成。缸身高0.75米,四周畫有花鳥,雙馬,蓋上有一壽字,出土時缸內有骨架一具,磚一塊。照片存大興文物所有“和尚缸”照片。
小回城《石鼓》
青雲店東北小回城村農民張鳳桐家門口存放一對石鼓。光面無字,據考證“石鼓”約初於清代。商0.45米,中暖圍2.05米,徑0.58米。
石刻《荷花缸》
園型石缸,外浮雕花紋。缸高0.60米。外圍3米,缸口直徑0.95米,低略小,沿厚0.10米。
碑葬
在青雲店小回城古城地,城頭坑北約50米處,群眾取土時發現一小型不完整磚墓,勾紋磚35×17×6厘米。出土小玉飾5件。
古城遺址
戰國漢朝時期,青雲店大回城一帶建有古城。據前些年觀察,大小回城村北約300米見方範圍內暴露村磚瓦片居多。磚瓦陶片多為繩紋、布紋。近些年村民取土,有完整的陶器出土,1983年秋,群眾又發現陶井2處,出土兩件文物。

人口


截至2017年末,青雲店鎮有戶籍人口3.5萬人,流動人口2.4萬人。 
截至2018年末,青雲店鎮有戶籍人口有39239人。

交通


青雲店鎮有京濟公路經此。
青雲店鎮
青雲店鎮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7年,青雲店鎮推進沙子營、大谷店村辦園建設,新增學位40個。
青雲店鎮
青雲店鎮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青雲店鎮提升村級綜合文化室26個,組建村級文藝隊伍39支,開展文體活動20場次,參與群眾3000餘人次。

醫療衛生

2017年,青雲店鎮建成中醫館、體檢中心,組建9支慢病團隊,鎮衛生院納入廣安門醫院南區醫聯體。

社會保障

2017年,青雲店鎮開展培訓24期、1500人次,舉辦招聘會12場,實現就業433人;建成大東養老照料中心,完成三村二、東辛屯2個養老服務驛站改造;發放社會救助資金981萬元;發放補助資金352萬元;籌措資金160萬元,建成林下經濟項目5個。
環境保護
2017年,青雲店鎮“煤改電”工程完成散戶報裝2275戶、村級公益設施39家、農業園區22家,補貼600餘萬元,回收散煤2462噸,拆除燃煤鍋爐980台;清退市級上賬“散亂污”企業69家、VOCs企業100家;加大執法處罰力度,立案10起,治拘2人;苫蓋裸露地表230萬平方米,嚴禁“三燒”,資源化消納樹葉秸稈6000餘噸;履行“河長制”職責,設立公示牌126塊,實施河道清淤,清理排污口85處,採取服務外包模式,推進村級污水處理站及鎮級再生水廠建設。
基礎設施
2017年,青雲店鎮完善大張本等4個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公廁無障礙改造和外部修繕,完成道路大修13公里,更換6個村及府前街路燈350盞,完成1916戶抗震節能改造工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清運垃圾6.5萬噸、清理髒亂點4000餘處,取締地撮式垃圾站,新增垃圾箱43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