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仲餘

謝仲餘

謝仲餘,男,漢族,廣東德慶人,1946年4月出生,大專畢業。廣州市金象工業生產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廣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第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委員。20世紀80年代初,謝仲餘毅然脫離公有制企業,自謀職業。由於思想敏銳、經營視野開闊、堅守誠信,他所經營的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謝仲餘熱心於慈善、公益事業,同時,他還致力於文學創作,通過自己的寫作抒發對社會的看法和勸世理論。

個人簡介


謝仲餘在座談會上發言
謝仲餘在座談會上發言
謝仲餘是廣東省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批個體戶,人稱“焊機大王”。他創辦的企業在“從未向銀行借過一分錢,也 不拖欠任何一個人的工薪”的情況下不斷發展壯大,而在民營企業平均壽命不到兩年的歷史時期里是不多見的,因此,他被人們譽為私營企業的“常青樹”。謝仲餘曾是第十屆廣州市政協常委,歷任廣州市工商聯副會長、廣州市慈善會副會長、廣東省私營企業協會副會長等職;2008年,他被評為“全國愛國擁軍模範”,並多次被廣東省、廣州市政府授予“愛心獻功臣”等稱號。

人物事迹


自謀出路

謝仲餘生活留影
謝仲餘生活留影
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廣州的個體工商業小荷初露尖尖角。畢業於高等機電專業 的謝仲餘,將這一切看在眼裡,掛在心上,1981年,他毅然決定告別公有制企業,自謀出路。剛“下海”時,謝仲餘把20年所有的積蓄——450元買了些破舊的機器,然後維修機器。由於認真細緻、技術過硬、服務好,他不到一年光景,就成了萬元戶。從無本錢變成了有資金,於是,他便拿出積蓄請來了幾個學徒,還添置了一些廢舊機械,在家裡辦起了金象機械工場。
改革開放初期,許多的機械電器基本上都從蘇聯進口,社會上普遍使用的電焊機也是國產蘇式的,粗大笨重、用起來不方便。細心的謝仲餘,敏銳地覺察到其中的商機,他判斷中國電焊機市場是一個待開發且潛力巨大的行業。據此,學機電專業出身的謝仲餘,立即琢磨如何製造小型電焊機。經過無數個日夜的鑽研,他終於研發出了一種功率相當、體積合理,但只有國產蘇式五分之一大的手提式電焊機。慢慢地,小型金象電焊機憑著體積小,功率大,壽命長,成本低的優點,頑強地在市場站穩了腳跟,後來還行銷省內外,遠銷東南亞各地。

誠信第一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國家陸續出台了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系列政策,認可民營企業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人民生活帶來好的經濟效益。由於經濟政策鼓勵,政府部門支持,謝仲餘的工廠也由當初的作坊經營、個體字型大小,發展成為私營企業、公司經營,人數也從一個變成五個、五個變成了幾百個。
謝仲餘對他的產品一直有獨到的經營理念。他堅守經營“三本”的原則,即:“本心,本事,本錢”。“三本”之中,本心最重要,是擺在首位的。所謂本心,其實就是本德、誠信,收了人家一元錢,就要幫別人做足一元錢的活,如果做了九毛錢,那就是欺騙,後患無窮,路就會越走越窄。所以,本心在人們做事或企業經營中永遠都是第一的。第二是本事,知識就是力量工業生產沒有過硬知識不行,沒有知識的企業不會有進步,沒有知識產品不值錢,無法養活自己,註定被社會淘汰。最後才是本錢,本錢屬最容易擁有,特別是有融資機構。但是離開本心和本事,本錢越多越危險,隨時都會有可能虧光。

回報社會

謝仲餘致富不忘國家、不忘回報社會。他常說:“民營企業家的成長和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政策。因為國家給了我們機會,才讓我們找到了一份最理想的終身職業,我們從這份職業中所獲得的一切,都源於國家政策,回報社會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他自1988年起,積極參與擁軍活動,共為擁軍等捐款現金達800多萬元,占其財產的十分之一。他積極參與各項公益慈善活動,特別是扶貧濟困、擁軍優屬、敬老助養等活動更是十多年如一日,深受當地政府的肯定和群眾的稱讚。

專註寫作

謝仲餘愛好文學,自2000年起,開始寫小說。他先後出版了10萬字的廣州方言諷刺小說《肥記飯店》,60萬字的長篇小說《人海人》,60萬字的長篇小說《了富貴浮沉》,被譽為“老闆作家”。當人們問他“為何這麼忙,還忙裡偷閒寫小說”時,謝仲餘說,他入“爬格仔”行,原因很簡單:一是自小喜歡看書,尤其是章回體小說;二是想通過小說抒發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和勸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