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模式
現代醫學模式
醫學模式是對人類健康與疾病的特點和本質的哲學概括,是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時期和醫學科學發展階段,認識和解決醫學與健康問題的思考。醫學模式的核心是醫學觀,主要研究醫學的屬性、職能、結構和發展規律。古代主要是神明模式和自然哲學模式,建立了中國陰陽五行學病理學說,到後來依次經歷機械唯物論醫學模式、生物醫學模式以及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現代醫學起源於生物醫學模式,從純生物學角度研究宿主、環境和病因三大因素的動態平衡。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和疾病譜的變化,人們逐漸認識到原有醫學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為現代醫學開拓了廣闊的空間,賦予了更豐富的內涵,拓展了醫學的境界。強調關心病人,關注社會,注重技術與服務的共同提高。並且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傳統醫學有趨於一致之處。提示了現代醫學的發展方向。
醫學的進展越來越快,在職醫生也要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因而醫院不僅要承擔醫學院校學生的臨床培訓任務,還要組織醫生的繼續教育。於是現代化醫院就成了集治療、預防、科研和教學四項任務於一體的綜合性醫務單位。這種有分有合、分而再合的變化正反映了醫學發展的辯證法。
醫學發展的社會化趨勢
醫學發展的社會化是指從個人分散的醫療活動轉變為社會分工協作進行的系統醫學活動的過程。隨著都市化的發展,生產和生活消費行為的進一步社會化,使公共衛生和社會保健問題變得日益突出,人類保護健康和與疾病鬥爭日益突破個人活動的局限,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即需要國家、社會的參與,採取相應的社會措施。人類活動的全球化已使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傳染病和非傳染病跨越國界,成為全世界應該共同防範的問題,這些均使醫學社會化的趨勢不斷加強。
疾病譜和死因譜的轉變
全球疾病譜和死因譜發生了重大變化。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世界各國都出現了以心臟病、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和意外傷害佔據疾病譜和死因譜的主要位置的趨勢。這些疾病的病因複雜,它和人的性格、行為與生活方式、心理因素乃至經濟生活條件、能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等多種因素都有聯繫。
現代醫學模式在當前疾病譜和死因譜改變的情況下,是指導衛生保健工作的正確思想和科學方法。在進行以消滅和控制急慢性傳染病、寄生蟲病為重點的第一次衛生革命的同時,必須開闢第二戰場,進行以防治慢性疾病為主的第二次衛生革命。
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需求也日益多樣化,已不再僅僅滿足於對疾病的防治,而是積極地要求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還要求和諧的人際關係和社會心理氛圍。
醫學科學與相關學科相互滲透
目前醫學領域中,學科日趨分化,產生了許多新學科,如行為醫學、病理心理學、分子醫學、量子藥學等,醫學各學科已從不同側面揭示了人體活動規律及人體與環境的聯繫。而在高度分化的同時又出現高度綜合,以綜合為主的新學科也相繼產生,如社會醫學、環境醫學、信息科學、系統科學等。
醫學認識手段的現代化,使對疾病的認識趨向於社會化,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對個體經驗的過分依賴,加強了分工協作,不同專業共同參與對疾病的考察,以及他們之間實現認識上的互補,為多學科參與醫學實踐、為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參與醫學認識與實踐均提供了可能。
1現代醫學模式恢復了心理社會因素在醫學研究系統中應有的位置。
2現代醫學模式更加準確的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義和生物醫學的價值。
3現代醫學模式全方位探求影響人類健康與疾病的因果關係。
現代醫學模式是:生物醫學模式、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中醫學醫學模式:人體——自然——社會心理(天人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