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野犬

食肉目犬科動物

非洲野犬(學名:Lycaonpictus):體長100厘米,尾長30-45厘米,體重17-36千克。毛色較雜亂,包括黑色、黃色和白色等,每個個體毛色斑紋均不相同。前肢無爪。前臼齒較大,可磨碎大型骨頭,類似鬣狗。群居,通過叫聲進行定位。採取群體合作方式獵殺中型有蹄動物,追擊時速可達45千米。全年可繁殖,多為雨季,每胎產2-19仔,通常10仔,幼仔一般在其他動物(比如土狼)的巢穴中出生,12-18個月性成熟。

分佈於非洲草原、灌木叢以及稀疏林地,主要分佈於非洲東部和南部部分地區。由於非洲野犬的領域面積較大,隨著棲息地的減少和其他大型食肉動物的競爭,其數量不斷下降,處於瀕危狀態,僅剩25個種群,約有3000隻左右,辛巴威西部的皇日國家公園是其保護區,列入紅色目錄IUNC瀕危。

形態特徵


非洲野犬
非洲野犬
非洲野犬
非洲野犬
非洲野犬
非洲野犬
成年非洲野犬體重為18-34千克,身長85–141厘米,尾長30-45厘米。兩性的差別並不大,雄性比雌性約大3-7%。南部非洲的非洲野犬通常要比東部和西部的體型要大。非洲野犬的毛色與其他犬科動物有比較明顯的差別,它們的毛色奇特而華麗,和斑馬一樣,每一隻非洲野犬的斑紋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隻的色斑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可以很容易地通過色斑進行辨別。在它們的身上有棕色、紅、黑、黃色和白色的區域,就像某個畫家把顏色隨意地塗抹上去似的。它們的毛皮短而稀疏,有的地方甚至是光禿禿的。不過總體說來它們的頭部色調都比較深,尾巴上有白色的毛。耳朵又大又圓,平時豎直在頭頂非常惹眼。身體苗條,長長的腿部肌肉發達,每隻腳有四個腳趾。非洲野犬是唯一前肢沒有上爪的犬科動物
非洲野犬共有42顆牙齒(具體分佈為:(i=3/3;c=1/1;p=4/4;m=2/3x2),前臼齒比相對比其他犬科動物要大,因此可以磨碎大量的骨頭,這一點很像鬣狗

棲息環境


主要生活在非洲的乾燥草原和半荒漠地帶,活躍於草原、稀樹草原和開闊的乾燥灌木叢,甚至包括撒哈拉沙漠南部一些多山的地帶。非洲野犬從來不到密林中活動。

生活習性


領地

非洲野犬的領土範圍大小在200到2000平方公里之間。過去它們數量很多的時候,每個群落大約有40名成員,曾經記錄過的最大群落有100名成員。一般每個群落的成年成員大約是7-15隻,由一對首領統治。群落中往往雌性少於雄性。雌性大多數終生不離開群落,大約有一半的雄性也會這麼做。這些動物的社會結構和行為模式非常獨特。它們善於協作,會照顧生病或受傷的同伴,甚至像對待小狗一樣,健康的成員會給那些病弱者反芻半消化的肉吃,照顧孩子的保姆也會受到同樣待遇。一般來說非洲野犬群是和平的,但雌性首領有時會和麾下的雌犬爆發爭奪繁殖權的戰爭。

狩獵

非洲野犬合作狩獵,它們由雄性首領率領,在領地內遊獵。可以捕食兩倍於它們體重的獵物包括羚羊、角馬和斑馬。主要在早晨和上半夜狩獵,如果月光明亮,它們甚至會忙活一整晚。非洲野犬狩獵依賴視覺而非嗅覺,它們發現獵物後會緊緊追逐,它們的最高時速達到55km/h,直到獵物疲憊不堪。非洲野犬最痛恨鬣狗,往往對單個的鬣狗痛下殺手。

通信

非洲野犬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彼此之間的聯繫,就像犬科家族的其他成員,它們使用氣味(嗅覺),聲音和姿勢(身體語言)進行溝通。它們具有了非常強的氣味。據推測,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地對遠處的其他組成員進行檢測。不像其他的犬科動物,非洲野犬除了交配季節外不用尿標記地盤。當兩個野犬走近和相互接觸時,它們會發出低調咕咕的聲音,它們用咆哮來表達對另一野犬的憤怒。幼崽做一個高音調的嗚嗚聲試圖讓其他組成員注意到自己。

族群

非洲野犬是合作狩獵的動物,過著緊密的群體生活,每群有一對能夠繁殖的首領犬,它們用尿液標誌領地。壽命大約10年。它們由雄性首領率領,在領地內遊獵。雌性首領不允許群體中的其他雌性繁殖,雌性非洲野犬會輪流看護新生幼犬。行為很像小狗,它們一般都逆來順受,很少存在霸氣。它們會舔唇口,趴在後面,將自己的耳朵持平,嘮嘮叨叨,而不是眼神接觸。如果由呲牙見面,豎立尾巴,或一個盯梢的姿勢,這些就有埋伏其他野犬的意圖。在野犬的家庭內部沒有發現纏繞威脅的地方。如果有身體衝突而引起嚴重爭鬥,這是非常罕見的。此時如果有一方試圖抓住其他野犬的喉嚨,另一方就會抓地,通過裝死直到對方放棄。

食物

非洲野犬一般以中等體型的有蹄動物為食,比如高角羚。與其他犬科動物類似,它們一般對獵物會長期跟蹤,在追擊時速度可以達到45英里/小時。群體中的非洲野犬通過叫聲進行定位。在得到獵物后,它們會將其帶回巢穴,分給小狗、母狗以及年老病弱的其他同類。非洲野狗全都是優秀的獵手。野犬群們追擊獵物時,並不是依靠隱蔽來偷襲,這和大部分貓科成員不同。群體成員用發音來幫助協調行動並追蹤,其語音特點類似鳥聲,是一個不尋常低吼聲或唧唧聲,狩獵成功后,飽食的野犬會將肉帶回反吐出來,給群體中的那些在巢穴中守衛或哺育的同伴吃。包括生病或受傷的野犬以及老得不能跟上群體的老野犬。

分佈範圍


分佈於安哥拉、貝南、波札那、布吉納法索、中非共和國、查德、衣索比亞、肯亞、馬拉維、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塞內加爾、南非、蘇丹、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尚比亞、辛巴威。
可能滅絕:剛果、象牙海岸、幾內亞比索、馬里、奈及利亞、多哥、烏干達。
區域性滅絕:蒲隆地、喀麥隆、埃及、厄利垂亞、加彭、甘比亞、迦納、茅利塔尼亞、盧安達、獅子山、史瓦濟蘭。
非洲野犬分布圖
非洲野犬分布圖

生長繁殖


非洲野犬過著緊密的群體生活,每群有一對能夠繁殖的首領犬,它們用尿液標誌領地。壽命大約10年。雌性首領不允許群體中的其他雌性繁殖,它們甚至會奪走其他雌犬的幼崽。雌性非洲野犬會輪流看護新生幼犬。一年的任何時間都可以繁殖,高峰期為雨季的後半期,即每年的3月到7月間。懷孕大約需要10周,每胎小狗數量不等於2-20隻都有。生殖間歇期為12-14月,如果幼仔全部死亡,則可以縮短為6個月。幼仔一般在其他動物(比如土狼)的巢穴中出生,斷奶期為10周。3個月後小狗就會開始外出活動。8-11個月大就能夠自行捕食,12-18個月達到性成熟。

亞種分化


傳統分類

非洲野犬(5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
1非洲野犬東非亞種LycaonpictuslupinusThomas,1902
2非洲野犬西非亞種LycaonpictusmanguensisMatschie,1915
3非洲野犬指名亞種LycaonpictuspictusTemminck,1820
4非洲野犬中非亞種LycaonpictussharicusThomas&Wroughton,1907
5非洲野犬索馬利亞亞種LycaonpictussomalicusThomas,1904

最新分類

非洲野犬(2個亞群) 
中文名稱學 名
1非洲野犬北非亞群Lycaonpictus(NorthAfricasubpopulation)
2非洲野犬西非亞群Lycaonpictus(WestAfricasubpopulation)

保護現狀


由於非洲野犬的領域面積較大,所以隨著棲息地的減少和其他大型食肉動物的競爭,非洲野犬的數量不斷下降,已經處於瀕危狀態。主要分佈在非洲的東部和南部部分地區,在非洲的39個國家只有25個種群,約有3,000隻左右。在非洲已經建立起一個非洲野犬的保護區,主要位於辛巴威西部的皇日國家公園。

保護級別

由於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瀕危(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