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臀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臀,漢語常用字,讀音tún。基本含義為屁股;引申含義東西的底部。

臀的常用組詞為臀部、提臀、臀圍。包含臀的常用成語為豐乳肥臀。

該文字在《國語·周語》和《易·夬》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釋義


● ● 屁股:~部。豐~。~鰭。前後~尖。

詳細釋義


〈名〉
● ● 屁股 [buttocks]
臀,尻也。——《聲類》
姤臀元膚,困。臀困於株木。——《易·夬》
故名之曰黑臀。——《國語•周語》
● ● 又如:臀杖(刑罰名。打屁股)
● ● 器物底部,底 [bottom]
其臀一寸,其實一豆。——《周禮•考工記》

字源演變


會意字。 《說文》:“?,髀也,從屍下,居幾。?,?或從肉隼。臀,?或從骨殿聲。” (髀,音bì,大腿。隼,音sǔn,作聲符)段玉裁註:“髀者股外也,此雲髀者專言股后。凥,各本作居,誤,下基也。?者,人之下基。凥幾者猶言坐於床。隼,聲也。今《周易》、《春秋》、《考工記》皆作臀,從肉。軍后曰殿,即臀之假借字也。” 《說文》小篆?字是會意字。從“基之義, “幾”即几案之幾,可以憑依。?之異體字?是從肉隼聲,為形聲字。?字另一異體字作?,從骨殿聲的”像人坐於某物之上, “”表示下形聲字。從屍、從肉、從骨作形符,在此可相通。甲骨文之臀字作“”,為指事字,指示人之臀部所在。甲骨文:“癸卯子卜,至小牢用豕(臀)。”正用臀字之本義。何琳儀《古文典》(1233頁):“?,金文作(師㝨簋)。從亓從屍,會臀部位置之意。臀之初文。 《集韻》:‘?, 《說文》髀也。或作臀。’屍亦聲。?,定紐部;屍,透紐脂部。透、定均屬舌音,脂、為陰陽對轉,?為屍之准聲首。戰國文字或加爪繁化,或加典為音符(秦文字)。”又:“隨縣簡?,讀殿,殿後之兵車。”至東漢末年熹平石經始見臀字,文獻中漢劉熙釋名》已經見臀字,為後代楷書所繼承。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羅馬字國際音標
徒渾平聲合口一等duondʰuən

方言集匯


◎ 粵語:tyun4
◎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tun2 [客英字典] tun2 [海陸豐腔] tun2 [梅州腔] tun2 [東莞腔] tun2 [陸豐腔] tun3 [寶安腔] tun2 [客語拼音字彙] tun2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部】臀 ·康熙筆畫:19 ·部外筆畫:13
《廣韻》《集韻》《韻會》徒渾切《正韻》徒孫切,音屯。《說文》髀也。本作。《字彙》腿靨。《博雅》臀謂之脽。《易·夬卦》臀無膚。《周語》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注》尻也。
又《韻會》底也。《易·困卦》臀困於株木。《注》最處底下。《周禮·冬官考工記》氏為量,其臀一寸。《注》底深一寸也。又人名。《左傳·宣二年》公子黑臀。《注》晉文公子。又勝臀,齊人,見戰國策。
臀

音韻集成


方言集匯
◎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tun2 [客英字典] tun2 [海陸豐腔] tun2 [梅縣腔] tun2 [東莞腔] tun2 [陸豐腔] tun3 [寶安腔] tun2 [客語拼音字彙] tun2
◎ 粵語:tyun4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殿duːn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徒渾平聲一等合口上平二十三魂dʱuənduənduənduənduənduondwəntun2duonduon廣雅雲臀謂之脽亦謂之[/臎]也。說文作[尻/]髀也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ꡈꡟꡋtundun平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真文合真文陽平合口呼tʰuən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徒孫八真平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三鴛婉怨乙陽平腿也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臀鰭、臀疣、窟臀、臀杖、鳥臀目、鳥臀類、臀骱脫臼、掇臀捧屁。

相關成語

掇臀捧屁。

英語翻譯


s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