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節
唐玄宗李隆基生日
唐玄宗的生日。據《舊唐書.玄宗紀》載,開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誕日,燕百僚於花萼樓下。百僚表請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天寶七年“秋八月己亥朔,改千秋節為天長節”。唐王維有《奉和聖制天長節賜宰臣歌應制》詩。
天長節是八月初五,源於中國的唐朝,那天是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的生日。唐開元十七年(729年)改稱“千秋節”,天寶七年(748年)改為“天長節”,“天長”二字源於《老子》中“天長地久”一詞。
《明皇寶錄》載:“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百官上表請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天寶七年(748年)改為天長節。”
據有關史料記載,在唐代曾經盛行的“千秋節”是唐玄宗採納大臣張說的建議,將自己的生日每年農曆八月初五立為“千秋節”。據《唐會典·卷二十九》載:“開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張說等上奏,請以是日(按:是日即李隆基之生日)為千秋節,著之甲令,佈於天下”。開元十七年八月初五,唐玄宗、楊貴妃便盛宴慶祝第一個“千秋節”。
742年他又採納大臣們建議,改年號“開元”為“天寶”,為相應“千秋節”,又於天寶元年“割江都、六合、高郵三縣置千秋縣”(即今天長市)。六年後,奇事發生:一日皇都“大同殿”的柱子上忽生靈芝,神光照殿,祥雲繚繞。文武百官認為設皇帝生日為“千秋節”欠佳,望皇帝順應天道改“千秋節”為“天長節”,讓大唐“天長地久”。
玄宗應允,“千秋縣”亦隨之易為“天長縣”。而“天長節”慶祝14年後發生“安史之亂”,玄宗退位,肅宗登基后,也將自己生日九月三日定為“天平地成節”。因玄宗尚在,故兩節一度並存。因兩節靠近,朝廷遂行改革,八月十五恰處兩節中間,便將兩節折中為“天長節”。
八月十五為“中秋”,早有記載,但當時並非節日,只表時序,亦無民間活動。《唐書·太宗記》才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記載,但並不普及,只是文人相聚,吟賞拜月。
代宗和德宗都延續過“天長節”,只是越來越簡,中唐後期王朝衰頹,“天長節”不再舉辦,並逐漸淡出,而“中秋節”慢慢在民間尤其是文人間復活。
奉和聖制天長節賜宰臣歌應制
唐·王維
太陽升兮照萬方。
開閶闔兮臨玉堂。
儼冕旒兮垂衣裳。
金天凈兮麗三光。
彤庭曙兮延八荒。
德合天兮禮神遍。
靈芝生兮慶雲見。
唐堯後兮稷契臣。
匝宇宙兮華胥人。
盡九服兮皆四鄰。
乾降瑞兮坤降(一作獻)珍。
天長節
唐·梁鍠
日月生天久,年年慶一回。時平祥不去,壽遠節長來。
連吹千家笛,同朝百郡杯。願持金殿鏡,處處照遺才。
梁鍠:唐玄宗天寶中人,曾官執戟,現存詩十五首,見《全唐詩》卷202。他最有名的作品是《詠木老人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