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雪白的牆的結果 展開
- 朦朧詩
- 2003年宋春麗主演電視劇
雪白的牆
朦朧詩
《雪白的牆》中國當代文學家梁小斌(1954—)的朦朧詩代表作品。該詩歌創作於1972年,於1979年10月被選入高中語文課本。
雪白的牆
媽媽,
我看見了雪白的牆。
早晨,
我上街去買蠟筆,
看見一位工人
費了很大的力氣,
在為長長的圍牆粉刷。
他回頭向我微笑,
他叫我
去告訴所有的小朋友:
以後不要在這牆上亂畫。
媽媽,
我看見了雪白的牆。
這上面曾經那麼骯髒,
寫有很多粗暴的字。
媽媽,你也哭過,
就為那些辱罵的緣故,
爸爸不在了,
永遠地不在了。
比我喝的牛奶還要潔白,
還要潔白的牆,
一直閃現在我的夢中,
它還站在地平線上,
在白天里閃爍著迷人的光芒,
我愛潔白的牆。
永遠地不會在這牆上亂畫,
不會的,
像媽媽一樣溫和的晴空啊,
你聽到了嗎?
媽媽,
我看見了雪白的牆。
正像《春天的故事》那首歌里所唱到的,“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春風滌盪了神州大地層層的陰霾。但人們不會忘記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神州大地變得千瘡百孔、滿目瘡痍;不會忘記那個讓人心靈阻隔的年代,人與人之間充滿了懷疑和猜測;不會忘記那個黑白顛倒的年代,人們的心靈被塗抹的骯髒不堪,整個社會充滿了污濁、暗淡。詩人梁小斌寫於1980年《雪白的牆》是對經歷十年浩劫人們心靈的一次真切呼喚。文革之後,人們從劫後餘生的創痛中復甦,開始憧憬美好的生活,並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作者從一個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他看到一個工人在粉刷那個曾經髒亂不堪的圍牆,雖然他工作很吃力,但面帶微笑,因為它遮蓋了那些污言穢語。那個曾經在夢中出現的潔白的牆如今就出現的眼前,它比牛奶還要潔白。我要去告訴所有的小朋友不要再在上面塗抹,永遠讓它潔白。這是發自兒童內心的呼喚,發自心靈深處的愛。作者以通曉明白的語言,深邃的象徵,去喚醒人們的曾經麻木的心靈。生活中人們易於忽略一些小的事情,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微笑,然而正是這些易於被人們忽略的事情往往能夠喚起人們的真愛。對於詩歌創作,梁小斌認為:“意義重大不是由所謂重大政治事件來表現的。一塊藍手絹從曬台上落下,同樣也是意義重大的。”因此,他在藝術實踐中致力於從日常生活擷取平凡的意象,以表現某種深刻的寓意。本詩中,作者選擇了“潔白的牆”這個尺方之地,顯現了神州大地的全貌,以小見大,避免了大而空洞的說教。詩人運用象徵的手法來表達這個深刻的主題。“潔白的牆”象徵了純潔的心靈,美好的生活。“粗魯的字”象徵了對人們心靈所遭受的毒害。“蠟筆”本來是可以畫出美麗圖畫的工具,但在這裡卻變成了製造黑暗和污濁的幫凶。“工人”象徵了和詩人一樣心懷天下,以真誠和愛心去關愛他人,去喚醒他人的拯救者。孩子的“夢”象徵著光明和希望。“媽媽,/我看見了雪白的牆。”作為主旋律在全詩中先後出現了三次,其中在詩歌的開頭和結尾各一次,這樣的結構不但使全詩首尾呼應,氣勢連貫,而且達到了一詠三嘆的藝術效果,加強了詩歌的感情基調。詩意在反覆的詠嘆中,達到了高潮。詩作中借用兒童的眼睛抒發了詩人的主觀感覺世界,使詩由具體變得抽象,新鮮獨特的象徵的選擇,使詩作亦真亦幻,讓人們有一種朦朧感,這些和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國朦朧詩的創作主張不謀而合,所以本詩也可以列入朦朧詩的研究範疇。此篇和作者的另一篇詩作《中國,我的鑰匙丟了》在寫作風格、視角選擇和意義表達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雪白的牆[朦朧詩]
人物生平
山東榮成人,1954年生於安徽合肥。
1972年畢業於合肥市第32中學。同年開始創作詩歌。
1976年參加工作,先後為合肥製藥廠工人、秘書,安徽人民廣播電台文藝部編輯,《婚育》雜誌編輯部主任。
1979年經詩人公劉介紹到北京參加詩刊社舉辦的首屆“青春詩會”;
同年10月,《詩刊》發表《中國,我的鑰匙丟了》《雪白的牆》等作品,它們後來被列為新時期朦朧詩代表作,選入高中語文課本。
1984年提出“必須懷疑美化自我的朦朧詩的存在價值和道德價值”,其間創作《斷裂》組詩。
同年被工廠除名,之後一直靠階段性的打工為生。前後曾從事過車間操作工、綠化工、電台編輯、雜誌編輯、計劃生育宣傳幹部、廣告公司策劃等多種職業。
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05年中央電視台新年新詩會上,被評為年度推薦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