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

電影《公民凱恩》中角色

凱恩本名查爾斯·福斯特·凱恩,是美國的報業大王。

黎明時分,猶如帝宮般威嚴的桑那都莊園的剪影,屹立在佛羅里達州海濱一座山頂上。攝影機的鏡頭緩緩推近莊園的大鐵門,鐵門頂端鑲嵌著碩大的字母“K ”。鏡頭穿過鐵門推近宮堡式的建築,又越過窗戶,逼近卧榻上的一垂危的白髮老人。只見他嘴唇翕動,喃喃地吐出“玫瑰花蕾”幾個字;他手上握著一個水晶球鎮紙,球心帶有雪花紛揚中的農舍景物——驀地,手鬆了,水晶球滾落於地,砰然碎裂。

被人稱作“美國忽必烈”的報業巨子查爾斯·福斯特·凱恩,在76歲時孤寂地死去。

角色經歷


凱恩傳奇的生平
一部新聞紀錄片畫面,展示了凱恩傳奇的生平,一幅黑框的凱恩的照片,佔滿整個銀幕。各種報紙頭版通欄報導了這位權勢人物的死訊。解說詞稱:“凱恩的帝國在其昌盛時期,曾經控制著37家報紙,13家雜誌和一個無線電廣播網。它是帝國中的帝國。”新聞鏡狀追溯了凱恩發跡致富的緣起,其後創辦《問事報》,涉足政界,成為風雲人物。他曾兩度結婚兩度離婚,一次是與總統的侄女愛米麗成婚,青雲直上;一次是與“女歌星”蘇珊成婚,轟動一時。恰恰是他與蘇珊桃色醜聞被揭露,導致他在競選州長的政治生涯中一敗塗地,從此一蹶不振。在經濟大蕭條之後,“凱恩帝國”迅速走向衰落。到晚年,凱恩在桑那都莊園,深居簡出,孑然一身,直到病逝。
一家雜誌的主筆若斯東,對這部倉促剪輯、止於皮相的新聞片並不滿意,便委託青年記者湯姆遜對凱恩生平作深入調查,並要他弄清凱恩臨終遺言“玫瑰花蕾”的真實含義,以揭示這個“美國忽必烈”作為人的真實形象。
湯姆遜訪問的第一個對象,是凱恩的第二任妻子蘇珊,她現在是亞特蘭大城一家低級酒吧的歌女,年近50仍濃妝艷抹,但斷然拒絕接受採訪,一聲“滾出去”的逐客令,或許正隱藏著這位當年紅伶的人生痛楚。
在費城的賽切爾紀念圖書館,湯姆遜獲准進入檔案室,查閱了已故銀行家賽切爾未經披露的回憶錄手稿。1870年大雪紛飛的冬天,小凱恩的母親經營著一座家庭式膳宿公寓,早幾年有個房客拖欠房租,便用一張廢礦井的產權契約作抵押,不料這個廢礦井後來被確認竟是富礦,凱恩一家頓時發跡。當凱恩母親將他連同財產託付給賽切爾,要送他去大都市受教育。小凱恩對於要他成人後做什麼“美國最闊的人”毫不理解,不肯離開媽媽和這個鄉野小鎮,就用雪橇猛撞賽切爾。但他最終還是被帶走了,雪地上留下那副孩子玩耍的雪橇。凱恩成年獲得財產權后,便自作主張買下第一家報社,出版《問事報》。他公然與賽切爾作對,興之所至時還大談維護社會正義,假惺惺地要保護窮人不受大公司剝削(他擁有這家公司的巨額股標)。賽切爾手稿上寫著這樣的結語:凱恩只不過是一個走運的流氓,被慣壞了的、沒有責任感的無恥之徒。
在紐約《問事報》的摩天大樓里,湯姆遜會見了當年同凱恩合作辦報的總經理伯恩斯坦。這位老人回憶起1890年凱恩第一天接管報社的情景,凱恩年輕氣盛,不可一世。他主張製造轟動新聞而不問事實真相確否,以此與《紀實報》爭奪讀者。但凱恩在向公眾發表的“原則宣言”里則義正辭嚴寫道:“我要向本市居民提供一份日報,它要忠實地報導新聞…… 不允許有任何特殊的利益來干預這些新聞的真實性。”凱恩信奉實用主義,革故鼎新,從辦報而投身政治,還把對手《紀實報》的全班人馬拉進了自己的報社,甚至製造輿論鼓動美國捲入1897年的美西戰爭。他還懷著政治野心,實現了與總統侄女愛米麗的婚姻。至於問到“玫瑰花蕾”,作何解釋伯恩斯坦則無法破解,只說,那或許是一個他愛過的姑娘,或許是“他失去什麼東西”。最後,伯恩斯坦建議湯姆遜去找凱恩的大學好友、後來當上戲劇專欄員的里蘭,並說此人對凱恩的私生活佔有一手材料。
在一家醫院裡,湯姆遜找到了坐在輪椅里的里蘭。窮途潦倒的里蘭對他說,凱恩是靠權力來生活的,他是個蹩腳的辦報人,“他使自己的讀者得到消遣,但從來沒有跟他們講過實話”。他與總統侄女愛米麗純屬政治聯姻,其破裂是必然的;後來,他與歌女蘇珊邂逅,一見鍾情,干出“金屋藏嬌”的風流韻事。當凱恩投身政治、況選州長之際,其政敵蓋蒂斯便以“凱恩在愛巢中和‘歌女’雙雙被捉”的醜聞將他擊敗。凱恩為蘇珊修建了歌劇院,但天分有限的蘇珊首場演出便告失敗。里蘭撰文如實批評,說蘇珊不過是“一位漂亮的,然而是力不從心的票友”。這篇批評文章,里蘭因酒未能卒篇,由凱恩代筆完成。文章見報,里蘭旋即被凱恩解僱,他們的友誼也就破裂了。凱恩在政治與愛情兩方面均遭挫折,自此,便隱居於桑那都如帝宮的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