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汗

排汗

排汗,是一種生理現象,人和動物出汗就如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蒸發的水分一樣,在人的身上長有兩種汗腺:分佈在腋窩等處的大汗腺和遍布全身的小汗腺。當氣溫或體溫升高時,人體通過這些汗腺蒸發出來的水分就是汗液。汗液是無色透明的,其中水分佔99%以上。一般情況下,汗液主要是通過小汗腺分泌的,並且參與分泌活動的汗腺不多,排出的汗液也少到不易被人覺察,這種現象叫做不顯性出汗。一個人一天一夜所發生的不顯性出汗約為500—700毫升,而劇烈運動或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每小時可排汗1000--3000毫升,當然這種情況就是顯性出汗了。由於人每天的不顯性出汗就有500毫升以上,如果活動量增加,排汗就更多。

內容簡介


人為什麼會出汗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可要確切地回答出來,這就是一門學問了。
其實呀,人和動物出汗就如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蒸發的水分一樣,是一種生理現象。在人的身上長有兩種汗腺:分佈在腋窩等處的大汗腺和遍布全身的小汗腺。當氣溫或體溫升高時,人體通過這些汗腺蒸發出來的水分就是汗液。人身上的小汗腺約有200--500萬個,平均一個指頭蛋那麼大的皮膚就有120個,前額、鼻尖等部位的汗腺達180個以上,所以這些部位出的汗也就比較多,有時還能形成汗珠兒。
由於驚嚇或者其他精神因素,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從而使額部、腋部、手掌、腳掌等處大量出汗。吃辛辣、熱燙的食物會大汗淋漓,在醫學上叫味覺性出汗,這是因為口腔粘膜、舌頭等處的神經末梢和味覺器官受到刺激的緣故。
正常出汗,具有調節體溫、滋潤皮膚的作用。出汗可以揮發人體內的熱量,保持體溫的相對穩定和各組織器官的正常活動。在炎熱的夏天,大量出汗可以降低體溫,防止中暑,而冬天出汗較少,揮發的熱量也就少,可以防止因體溫降低而感到寒冷。同時,汗液中的乳酸能夠軟化皮膚角質層、抑制細菌生長,防止某些皮膚疾病的發生。由於出汗能排出部分尿素,所以對腎功能衰竭者還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但如果排汗過多,就要影響到體內的水分和鹽類的平衡。我們看到運動員在比賽后,都要喝些淡鹽水或含鹽飲料,就是為了及時補充水分和鹽類。

正確方法


掌握最佳時間,在陽光中漫步
最佳的曬太陽時間是上午6至10點和下午4至6點,每天曬15分鐘左右。在陽光中漫步是讓人體主動出汗的最佳“能動劑”,而且陽光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還能促進鈣的吸收,一舉兩得。
反序運動促進排汗
反序運動中,倒走最為適合促使身體主動發汗,通過逆向思維的運動法來調節身體的出汗機制。但需注意的是,時刻關注身後的情況,以免不慎摔傷。每天清晨走15分鐘即可讓效果達到最佳。
溫敷毛孔
用溫熱浴巾分別輕輕包裹手臂、雙腿、後背,分別溫敷5分鐘,這樣可以自然地軟化毛孔污物的作用,不會因為裸露在外而讓污物阻塞。在溫敷面結束后,可用手指輕輕按摩皮膚,促進身體代謝,讓毛孔可以更加舒展,為排汗提供暢通無阻的通道。

其他內容


一滴汗液里98~99%的成分主要是水,電氣石汗蒸房其比重約介於1.002~1.003之間,pH值4.2~7.5。NaCl約為300毫克/100毫升。1~2%為少量尿素、乳酸、脂肪酸等。汗液(sweat)是由汗腺分泌的液體。由於外界氣溫升高,或體內產熱增加所致的熱刺激引起的發汗稱知覺發汗。此時發汗區域分佈廣,全身各部位皮膚,尤以前額、頸部、軀幹前後、腰部、手背及前臂等部位最多;其次為頸、軀幹側面及四肢大部分;再次為股內側面及腋下;最少是手掌和足。精神緊張易引起發汗,發汗中樞分佈於中樞神經系統各部位,正常人24小時內不知覺蒸發約600~700毫升水。出汗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所謂的被動出汗,是指由於天氣悶熱、心情煩躁形成的出汗,這種出汗方式對人體是不利的。相反,人體主動運動出的汗,被稱為主動出汗,它有利於保持人體內的溫度,散發熱量,是有益於人們身心健康的。汗的作用是調節體溫,細想起來,人的機體真如同是一台精密的機械。如果不出汗,那就糟了。一運動,血液循環加快,體溫升高出汗,使體溫下降;天冷了,汗腺和毛孔就收縮,不再流汗,防止體溫散失。汗水是我們身體的“空調。”按照中醫的說法,夏天就要出汗,出汗是一種排毒,人的排毒方式有兩種:一是小便,二是出汗。出汗是最有效的排毒方式,一年四季只有夏季是能夠自然出汗的,那會有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有利於經絡平衡和免疫系統的健康。如果老憋著不出汗,時間長了,皮膚就不會呼吸了,最後就會造成很多人體代謝系統的紊亂,並且把這種皮膚的排毒功能都轉到了腎和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