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爺們上法場
老少爺們上法場
清代同治九年,天津發生了洋人被殺、教堂被焚、要犯被救的案件。洋人興師問罪,朝廷恐懼,派欽差去津門查辦。經再三周旋與洋人商定,10月19日那天必須處死16名人犯,但兇手沒有著落。欽差與天津道台合謀用400兩紋銀收買情願頂罪受死之人。守備張大辮子將這差事和200兩紋銀交給了外甥金螃蟹,金螃蟹又以100兩紋銀將此差交給了天津衛有名的混混二狠子。此計果然奏效,這中間有邋遢張用賣身錢葬了父親,落了個孝子的美名;有燒望海樓扇面而被定死罪的賽道子老先生;有用身家性命換取一張更改出身文書的強舉人;有夢想得道升天的李八瘋子;最後,金螃蟹連二狠子也沒放過,把他也送入死牢。一天,獄卒給二狠子帶來的一個木匣里的一張紙條,說出了他們受騙的真相,大夥聽后氣憤之極。何道台為安撫這幫爺們,親臨大牢,憑那三寸不爛之舌開導著他們。金螃蟹遭到妓院艷秋的暗算被送到大堂。由於賽道子的突然死去,15名犯人一口咬定金螃蟹是殺洋人、燒教堂的主犯,金螃蟹有口難辯。10月19日到了,16名人犯身著戲裝,談笑自若,面無懼色,在清兵的押解下緩緩走來。百姓知道他們為了大義抵命的事,齊聲喊好助威,紛紛敬酒壯行。16個老少爺們受寵若驚,個個趾高揚,昂首闊步,腳鐐聲聲,好不悲壯。在一片喧囂聲中向法場走去。
老少爺們上法場
演員 | 角色 |
李幼斌 | 強舉人 |
郝岩 | 艷秋 |
李大強 | 金螃蟹 |
劉廷堯 | 李八瘋子 |
丁一 | 小門子 |
蔣伯平 | 賽道子 |
李莉 | 大姐 |
白英寬 | 獄頭 |
杜旭東 | 蒙面人 |
趙乃勛 | 邋遢張 |
導演 | 金韜 |
編劇 | 周振天 |
清朝末年,清政府對內欺壓盤剝,對外則卑躬屈膝。洋人在中華土地上胡作非為。老百姓自發組織起來,在領頭人大鬍子的帶領下,燒教堂,殺洋人,震驚中外。於是,洋人炮艦雲集大沽口,逼迫清王朝以十六個中國人抵命。朝廷慌了手腳,命令天津道台何崇德和綽號為張大辮子的張仁貴負責此案。張仁貴心生一計,命外甥金螃蟹用二百兩銀子買一顆人頭。金螃蟹暗訪幾天毫無結果,行賞讓二狠子提供線索。二狠子見錢眼開,軟硬兼施迫使邋遢張賣身送葬。金螃蟹又買通老道士,讓他勸李八瘋子冒充殺洋人的好漢。正準備把艷秋贖出來的強舉人聞知此事若有所思,金螃蟹趁機規勸他。轉眼,已湊到十五顆人頭。張仁貴和金螃蟹正樂時,二狠子索錢來了。金螃蟹心生一計,一方面給二狠子賞錢,一方面指使捕快以偷教堂洋表之罪捉拿二狠子。二狠子走投無路,只好答應充當最後"好漢"。艷秋得知實情,偷告強舉人,說只要一塊喊冤,命還有救。於是,大牢內喊聲一片,何道台只得親自出馬,擺上一大桌豐富的菜,請老少爺們入席,告之以實情。眾爺們沉默著、思考著。這時,大鬍子歸案自首,並提議要笑著哭著鬧著上法場。何道台只得同意。此時,十六人中死了一人,恰好又發現一人,是艷秋眾姐妹裝入麻袋的金螃蟹。金螃蟹咎由自取。行刑時辰已到,官兵們打鑼開道,百姓們爭先恐後湧上街頭,老少爺們大聲叫喊:"給咱撒點錢吧!"老百姓們撒著錢,何道台撒著錢,紙錢撒向四方,漫天散著紙錢。
路人甲:臨行前,眾好漢,可有話講。
上路了,喝了砍頭的酒(眾百姓:恁么的)
(齊)砸了這大酒碗,老少爺們兒上法場,眾位請上眼哪。(叫好聲)、
咱為嘛穿行頭(旁:為嘛)咱為嘛介打扮兒(旁:就是)
(齊)父老鄉親說一說,咱算不算好漢。(眾百姓:好漢,好漢,好,好。)
哎我就是關雲長,要斬將過五關。
再瞧這猛張飛,把當陽橋喊斷。
我就是孔明諸葛亮,要草船借箭。
你瞧介位爺(嗯?),大號叫時遷。
偷雞摸狗撈外快,也算一好漢哪。(叫好聲)
咱不光有武將(齊:怎麼著)
還有個大文官。(齊:好)
(齊)文官武將真齊全,咱們要大登殿哪。
(齊)咱們是為誰死,咱為嘛把頭斷。(某百姓:說吧。)
(齊)為國為民為皇上,咱們甘願把頭獻。
投胎轉來世,要把那情債還。
我介是窮怕了,再不當窮光蛋。
吃山珍海味呀,穿綾羅綢緞。
娶上那幾房漂亮媳婦(齊)就一天摟三遍哪。(笑聲)
你了別高興(女:缺德),你了別心酸(老人嗚咽:嗯嗯)
有恩有怨必有報,咱們二十年後見。(叫好聲)
走過了望鄉台,就看見了閻王殿,二百銀子賣了命了,再給咱灑點錢吧。
強大的歷史背景。
荒誕卻真實。
顏色,基調,語言,方言,鏡頭結構,運動效果,配樂與靠前的音效............充滿了腦子。
看準了,行動!
100兩銀子買一個腦袋。大清國瘋了!這是怎麼了?
為此展開,鋪陳,渲染,悲愴。
乾淨的表演,並不清淡,也不瘋長,更不扭捏。
也許,這就是時間的痕迹,時間的力量。
但已經成為定格。
成為,一塊磁石。
那個年代沒有給大辮子舔屁股溝子的畜生編導,那個年代的正氣與對藝術的執著!一部《老少爺們上法場》,一部《京都球俠》,都是那個年代寓意深刻的好電影。我們可以看到年輕的張豐毅和李幼斌,值得收藏。
同治九年五月,土棍若干,相聚攻教堂,共死教士十數人,震驚世界。法國將興
問罪之師,清廷乃懼,欽差來津查辦。劫灰雖在,兇手無名。乃時總兵張某,接
洽無賴,做頂凶之好漢,每名頂凶銀二百兩。刑期,說笑自若,從容就死。
——節選自戴愚庵《沽水舊聞·燒河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