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因位居大沽河(今海河)入海口而得名。位於天津市東南50千米海河入海口南岸,隔河與塘沽相望。西連海河平原,東瀕渤海灣,周圍地形低平坦蕩,海拔0~5米,多鹽田、窪淀、沙灘。
![大沽口](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4/mf4340b1de1a7188831940ce3ef1e4ece.jpg)
大沽口
乘坐110路、111路閘南線、627路、822路到和美 苑站下車,沿
天津大道向東步行約600米可至。
天津濱海高速(S11)至天津大道出口下高速即是。
![大沽口](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9/m2960ac914466722993c4682b7e800667.jpg)
大沽口
同治十年(1871)再次增添炮台、炮位,至此,炮台計有:大沽北岸、南岸、草頭沽、石頭縫、南灘等,共有大炮99尊,構成大沽要塞防禦體系。1840~1937年,英、法、日等國軍隊7次入侵京津,其中5次由
大沽登陸
咸豐八年(1858)五月英法聯軍2000餘人,艦船20餘艘攻大沽,一部登陸,直逼天津,迫使清廷簽訂《
天津條約》。咸豐九年七月,英法聯軍1500餘人,艦船20餘艘再次闖入大沽海口,炮轟炮台,派兵登岸。大沽守軍擊毀敵船多艘,擊殺敵兵數百,敵軍登陸失敗。光緒二十六年(1900)六月,八國聯軍 2萬餘人、軍艦30餘艘攻大沽,入侵津京。由於清廷腐敗,實行媚外政策,於次年簽訂《
辛丑條約》,條件內容之一即全部拆毀
大沽炮台。今大沽口東北已建成天津新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