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炮台遺址
位於天津市
大沽口炮台遺址位於天津市,原置於海河南北兩岸,俗稱“津門之屏”。明代,大沽口開始設防,清代修炮台,置大炮,設施不斷加強,逐漸形成以“威,鎮,海,門,高”為主體的完整防禦體系。近代,隨著外國列強對華侵略,大沽地區更成為北方的軍事要地。南有虎門,北有大沽,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兩座重要的海防屏障。後來大沽口炮台遺址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以“海門古塞”之譽評為“津門十景”之一,並確定為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88年國務院公布大沽口炮台遺址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沽口設防於明代嘉靖年間,大沽口炮台始建於清代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重要戰場,是首都的海上門戶,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國內具有較高文物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近代海防遺址之一。“庚子事變”后,根據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被迫拆毀。作為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歷史見證,是近代歷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1988年國務院將大沽口炮台遺址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將其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13年被評為“全國4A級旅遊景區”,2016年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其建築外形呈不規則的放射狀,猶如炮彈爆炸的形狀,取義於“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民族精神的迸發”。整個建築用高強度鋼板覆蓋,用銹色體現歷史的厚重與深沉,極富震撼力與藝術性。博物館屬遺址類博物館,建築面積3900平方米。主要由序廳、京畿海門、沽口禦侮、國門淪陷等部分組成,採取博物館與紀念館相結合的陳列藝術形式,傳統與現代手段相結合的陳列方法,通過聲、光、電等現代手段。客觀而生動地展現大沽口炮台曆經外敵入侵、幾經興廢的悲壯歷史和中國人民不畏列強,頑強抗爭的史跡,更多地體現大沽口炮台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及豐厚的歷史積澱。
景區的大門位於西側,在此購票進入后,左前方即可看到博物館。博物館建築的造型很獨特,是一個放射狀的金屬建築,寓意為爆炸的炸彈,整個建築的外表是鐵鏽色,顯得滄桑古老。進入博物館即可開始參觀文物及資料的展示,博物館分為序廳、京畿海門、沽口禦侮、國門淪陷等幾個部分,還有3D影院和臨時展廳。通過古鐵炮、古鐘、炮輪、石碑等文物展示了19世紀舊中國屈辱的歷史,使人了解當年國人抗擊外敵的奮勇和無奈,可以一一參觀了解。
參觀完博物館后從出口向東步行幾十米,即可看到一座高高的炮台。在城牆之上一座大炮和幾個小炮對準海面,滄桑壯觀,可以登上炮台與之合影。
門票:30元/人(學生證和團體票半價);
講解費:15人以上150元/場、15人以下100元/場;
3D電影:200元/場。
(冬時令)8:30-16:30,(夏時令)8:30-17:00;
3D電影定點播放時間:10:00、11:00、14:00、15:00
一、乘坐旅遊專線1路直達終點站——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
旅遊專線1路所經站點明細:
高鐵濱海站至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方向:高鐵濱海站→濱海新區政府南門→輕軌市民廣場(大連東道)→建港里→和美苑→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
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至高鐵濱海站方向: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港口醫院→輕軌市民廣場(大連東道)→濱海新區政府南門→高鐵濱海站
首末班發車時間
高鐵濱海站首班車發車時間為8:00,末班車發車時間為16:30。
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站首班車發車時間為9:00,末班車發車時間為17:30
二、天津站方向——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
1.乘坐城際動車到高鐵濱海站下車,南出口出站,步行157米至高鐵濱海站公交站點,轉乘旅遊專線1路到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下車。
2.乘坐津濱輕軌9號線到市民廣場站下車,步行370米通過過街天橋至輕軌市民廣場(大連東道)站,轉乘旅遊專線1路到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下車。
一、東北方向——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
沿海高速(S11/海濱高速)→天津市臨港站出高速→S11向正南方向行駛→過海河大橋→下橋500米即到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
二、山東方向——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
三、北京——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
線路一:
線路二:
京津塘高速公路→塘沽收費站→向東直行新港五號路→臨港立交橋橋下→右轉行駛至新港四號路→臨港立交橋→直行過海河大橋→下橋500米即到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
四、天津——大沽口炮台
線路一:
天津大道向東直行→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
線路二:
津濱高速行駛→塘沽出口→向東直行大約10公里→臨港立交橋右轉上橋→海河大橋下橋500米即到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
五、輕軌塘沽站——大沽口炮台(全程約11公里/20分鐘)
線路一:
輕軌塘沽站向東行駛500米上橋→新港四號路→約6公里后稍向右轉上臨港立交橋→直行過海河大橋下橋500米即到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
線路二:
從輕軌塘沽站沿河北路向南直行→海門大橋→河南路→行至天津大道左轉,沿天津大道直行即到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
六、塘沽火車站——大沽口炮台(全程約15公里/25分鐘)
線路一:
線路二:
從塘沽火車站出發向東行駛500米→右轉至福建路→上海道左轉→直行新港二號路→港口醫院→右轉上橋(津高速S11)→海河大橋,下橋500米即到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
以上交通路線為2019.9.13更新。
大沽口炮台遺址位於天津市塘沽區東南,海河入海口兩岸,地理坐標:北緯38°58′38″-39°59′26″,東經117°42′10″-117°42′55″。該區域地處天津市區東部約45公里處,緊鄰塘沽區開發區,距塘沽區中心約8公里。遺址公園規劃四至範圍為:東至海河漁船閘引河主航道和海河入海口主航道連線,西至濱海大道西側200米的吹泥地中小路,南至津沽路東是草地南緣,北至濱海大道與海河漁船閘引河主航道交點,總佔地面積約93.8公頃。
1901年清政府簽《辛丑條約》,炮台被拆毀,僅余遺址,唯有南岸“威”字型大小炮台,上磚下石建築,內部三合土夯實,還保存完好,為近代列強侵華與中華民族抗禦外侮鐵證。
炮台
1841年,經過數年經營,大沽口炮台已建成大炮台5座、土炮台12座、土壘13座,組成大沽炮台群,一套完整的軍事御體系已見雛形。
大沽口炮台遺址
隨時間的變遷,炮台在工藝上已大有改進,木材、青磚之外,再用二尺多厚的三合土夯實,炮彈打上去,至多只是個淺洞,而且,炮台增高到三至五丈。
大沽口炮台
從1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間,外國列強為奪取在華的經濟利益和政治特權,於1858年,1859年,1860年,1900年先後四次對大沽口發動入侵。先後對大沽口炮台發動了四次入侵。他們依仗“船堅炮利”把大沽地區置於其鐵蹄蹂躪之下,乃至進逼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把譽為東方藝術宮殿的圓明園焚之一炬,迫使清統治者兩次離京出逃。
1997年7月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在原“威”字炮台遺址建大沽口炮台遺址紀念館。這裡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鐵證,這裡是進行愛國圖強教育的課堂。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天津大沽炮台
大沽口炮台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是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保護這些歷史文化遺存,塘沽區政府曾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於人力、財力等多方面的因素,這些工作大多停留在基礎調研、保存遺址的層面上.對歷史文化的挖掘和開發利用還遠遠不夠。濱海新城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高速運轉下的傳統歷史的喪失已經引起了城市規劃師和經營者的普遍關注.對傳統歷史文化保護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大沽口炮台遺址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大沽口炮台飽經滄桑,幾經興廢,它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鐵證,教育後人“勿忘國恥”,牢記“落後挨打,科技興國”的信條。
大沽口炮台遺址景區的大門位於西側,在此購票進入后,左前 大沽口炮台(2張) 方即可看到博物館。博物館建築的造型很獨特,是一個放射狀的金屬建築,寓意為爆炸的炸彈,整個建築的外表是鐵鏽色。
進入博物館即可開始參觀文物及資料的展示,博物館分為序廳、京畿海門、沽口禦侮、國門淪陷等幾個部分,還有3D影院和臨時展廳。通過古鐵炮、古鐘、炮輪、石碑等文物展示了19世紀舊中國屈辱的歷史,使人了解當年國人抗擊外敵的奮勇和無奈,可以一一參觀了解。
參觀完博物館后從出口向東步行幾十米,即可看到一座高高的炮台,在城牆之上一座大炮和幾個小炮對準海面,滄桑壯觀,可以登上炮台與之合影。
大沽口炮台是中華民族抗擊侵略,不畏強暴的歷史見證。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天津大沽炮台(4張) 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間,外國列強為奪取在華的經濟利益和政治特權,於1858年,1859年,1860年,1900年先後四次對大沽口發動入侵他們依仗“船堅炮利”把大沽地區置於其鐵蹄蹂躪之下,乃至進逼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把譽為東方藝術宮殿的圓明園焚之一炬,迫使清統治者兩次離京出逃。
在侵略者槍炮逼下,清政府簽定了一個個不平等條約。
面對強大的侵略者,大沽地區軍民,一次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同入侵之敵進行殊死搏鬥,向世界顯示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勇敢堅強的民族氣概。為此,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於1859年寫下《新的對華戰爭》一文,嚴厲譴責侵略者挑起“海盜式”的戰爭,熱情讚許中國抵抗是“有理”的正義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