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垣鄉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轄鄉

一平垣鄉,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地處堯都區西北部,東與魏村鎮接壤,南與土門鎮為鄰,西與蒲縣黑龍關鎮、克城鎮毗鄰,北與洪洞縣左木鄉相接。鄉人民政府駐地距區政府約26千米。全鄉行政區域面積134平方千米。

1956年3月,設一平垣鄉。1959年3月,設一平垣公社。1984年10月,一平垣公社改一平垣鄉。2000年11月,屬臨汾市堯都區。截至2018年末,一平垣鄉戶籍人口為16377人。截至2020年6月,一平垣鄉轄10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一平垣村。

2018年,一平垣鄉財政總收入1783.21萬元。

2021年,堯都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7698人。

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屬臨汾縣第八區。
1952年,屬臨汾縣第七區。
1956年3月,撤銷區級建制,境內設一平垣鄉。
1958年9月,屬臨汾縣土門七一公社。
1959年3月,設立一平垣公社。
1983年7月,屬縣級臨汾市。
1984年10月,一平垣公社改一平垣鄉。
2000年11月,屬臨汾市堯都區。
一平垣鄉圖片
一平垣鄉圖片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一平垣鄉地處堯都區西北部,東與魏村鎮接壤,南與土門鎮為鄰,西與蒲縣黑龍關鎮、克城鎮毗鄰,北與洪洞縣左木鄉相接。鄉人民政府駐一平垣村,距區政府約26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5千米,全鄉行政區域面積13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一平垣鄉地處呂梁山脈前緣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分為山地、丘陵。境內最高峰位於坂底村紅土凸,海拔1471.6米;最低點位於辛店村桑坪居民組,海拔675米。

水文

一平垣鄉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刁底河1條,從西北至東南流經境內段家凹、楊家坡、一平垣、卓里、辛店等村,長約13千米。
一平垣鄉圖片
一平垣鄉圖片

自然資源


一平垣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石膏、石灰岩、鐵、耐火黏土等,其中煤炭地質儲量3.4億噸,可采量為1.8億噸,以2號、9號、10號煤為主。優質石灰岩儲量8706萬噸,石膏儲量1449萬噸,鐵、耐火黏土零星分佈。其他自然資源有野生動物30多種,野生植物300多種。
截至2011年末,一平垣鄉森林面積110779畝,有林地面積9.8萬畝,其中防護林9.8萬畝,經濟林2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0萬株,林木覆蓋率38%。
一平垣鄉圖片
一平垣鄉圖片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9年3月,一平垣公社轄燕兒溝、一平垣、澗溝、赤河、楊家坡、鄭家莊6管理區,154自然村。
1963年,6管理區劃分為一平垣、卓里、辛店、官地、赤河、丁家莊、馬庄、官道堯、鄭家莊、蟒王、核桃凹、段家凹、坂底、楊家坡、閆馬河、料江、房家凹、羅家圪垛、連家堯19生產大隊。
1973年,撤銷官地大隊,增設嶺上、張家莊大隊。
1984年10月,一平垣鄉轄20個村民委員會。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一平垣鄉轄10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一平垣村。
一平垣鄉區劃詳情
一平垣村辛店村嶺上村赤河村核桃凹村
楊家坡村閆馬河村房家凹村羅家圪垛村虎頭山村
一平垣鄉圖片
一平垣鄉圖片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一平垣鄉轄區總人口15811人,其中均為農村人口。另有流動人口96人。總人口中,男性8222人,佔52%;女性7589人,佔48%;14歲以下3533人,佔22.35%;15歲~64歲10325人,佔65.3%;65歲以上1953人,佔12.35%。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0‰,人口死亡率6.0‰,人口自然增長率1.0‰。
截至2018年末,一平垣鄉戶籍人口16377人。
截至2020年8月,一平垣鄉總人口為16394人。
2021年,堯都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7698人。
總人口15527
8125
7402
家庭戶戶數3556
家庭戶總人口(總)15289
家庭戶男7905
家庭戶女7384
0-14歲(總)4494
0-14歲男2328
0-14歲女2166
15-64歲(總)10177
15-64歲男5436
15-64歲女4741
65歲及以上(總)856
65歲及以上男361
65歲及以上女49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4819
一平垣鄉圖片
一平垣鄉圖片

經濟


綜述

2018年,一平垣鄉財政總收入1783.21萬元,其中當年收入1415.56萬元,上年結轉367.65萬元。一平垣鄉當年收入合計1415.56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1415.56萬元,佔比100%。

農業

一平垣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馬鈴薯、油菜等。
2011年,一平垣鄉生產糧食2464噸,人均155.8千克,其中小麥2320噸,玉米144噸。
2011年,一平垣鄉農業總產值3137萬元,比上年增長35.4%。
一平垣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雞為主。2011年,一平垣鄉生產肉類2354噸,其中豬肉1616噸,牛肉67噸,羊肉172噸;禽蛋475噸,鮮奶24噸;畜牧業總產值175萬元。
根據山區乾旱缺水的狀況,結合一平垣鄉地廣人稀,坡多草旺,資源豐富的優勢,確定“依託資源,大興林草,科技富民”的調產思路,確定“三個一”工程的發展規劃,即一萬畝優質核桃生產基地,一萬畝苜蓿基地和一千個養殖大戶,到2003年底已完成優質核桃栽植5000畝,紫花苜宿種植5000畝,養殖大戶930戶,鄭家莊養殖場和二郎溝綜合養殖場已按期建成,爭取世行貸款80萬元。全鄉幾年來大力發展酸棗接大棗,現已有50萬株進入盛果期,效益初現。

工業

2011年,一平垣鄉工業總產值達到15.6億元,比上年增長150%。

商業

截至2011年末,一平垣鄉擁有商業網點30個,職工50人。
2011年,一平垣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40萬元,比上年增長14.3%。
2011年,一平垣鄉擁有大型農業機械2台(輛);農民人均純收入7419元。

煤礦產業

根據十六大關於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為進一步提高企業盈利額,提高經濟效益,搞活煤炭經濟,成功把四座鄉辦煤礦,即馬峪煤礦,什一林煤礦、后溝煤礦和聯營煤礦推向民營。2003年,全鄉年產原煤150萬噸,帶動全鄉運輸業迅猛發展。2003年底,全鄉擁有大型運輸車輛800輛,農用車2000餘輛,經濟收入可達2500餘萬元。
一平垣鄉圖片
一平垣鄉圖片

交通


一平垣鄉境內有縣鄉級公路5條,總長約35千米。
一平垣鄉轄區內的主要交通幹線有國道520、省道329、魏坂路、垣北路。
一平垣鄉圖片
一平垣鄉圖片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一平垣鄉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1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50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堯都區虎頭山蒲劇團。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一平垣鄉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100人,專任教師30人;小學8所,在校生508人,專任教師11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2所,在校生257人,專任教師6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一平垣鄉有農村實用人才281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一平垣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2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6張。專業衛生人員10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000人次,住院手術30台次,出院病人160人次。
2011年,一平垣鄉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衛生廁所普及率均為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3664人,參合率94%。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一平垣鄉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5%。

社會保障

2011年,一平垣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32戶,人數725人,支出76.56萬元,比上年增長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8人,支出33600元;農村醫療救助1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人次,共支出38750元,比上年增長4%;農村臨時救濟37人次,支出9600元,比上年增長5%。

基礎設施

一平垣鄉圖片
一平垣鄉圖片
1、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全面完成,20個村的高低壓電網的改造全部竣工。
2、人畜吃水工程發展較快,完成修築旱井1500眼,旱井配套700眼,極大解決人畜吃水困難。
3、通訊工程迅猛發展,固定電話由1999年的5門增加到750門,行動電話由1999年的79部增加到900餘部,新架通訊光纜18公里,移動和聯通信號塔4座,有效解決了山區信息閉塞的突出問題。
4、有線電視實現零的突破,一平垣村已安裝有線電視270戶。
5、公路建設步伐大,垣北公路、魏坂公路有了常年養護隊,臨大公路一平垣段即將拓寬改造,徹底改變路難走的現狀,全鄉共整修田間道路50公里,新修田間道路15公里,通道綠化130公里。
6、“四化”學校建設取得長足發展,興建楊家坡初中雙面3層教學樓一座,興建一平垣小學3層單面教學樓一座,辛店小學3層單面教學樓一座,共投資500餘萬元。
7、截至2011年末,一平垣鄉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95千米,投遞點20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0.21萬份、期刊0.1萬冊。截至2011年末,一平垣鄉有固定電話用戶0.17萬戶,行動電話用戶0.85萬戶。

林業建設

積極貫徹退耕還林政策,完成10045.2畝的任務。共栽植苗木80餘萬株,苜蓿6000餘畝,形成大上林草的良好氛圍。

旅遊


虎頭山古道

《平陽府志》記載的黑虎腰,俗稱虎頭山。位於臨汾市一平垣鄉。現存的虎頭山古道觀是臨汾市正式批准的宗教道觀活動之所,被堯都區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多為清式建築,現存建築均屬清代和民國時期的補葺。景區層巒疊嶂,溝壑縱橫,群山環抱,奇峰峻岭,道溝相連,蜿蜒起伏。
虎頭山古道
虎頭山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