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營鎮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下轄鎮
周營鎮,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下轄鎮。
漢朝時期,建村,名許家屯,后因元廣威將軍周忠在此駐軍而得名周營;1956年,撤區並鄉成立周營鎮公社,屬薛城區;1984年,設周營鎮。截至2018年末,周營鎮戶籍人口為55790人。截至2020年6月,周營鎮下轄37個行政村。
2011年,周營鎮財政收入1221萬元,比上年增長28.1%。
漢朝時期,建村,名許家屯,后因元廣威將軍周忠在此駐軍而得名周營。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屬嶧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建立周營鎮,屬嶧縣。
1956年,撤區並鄉成立周營鎮公社,屬薛城區。
1984年,設周營鎮。
2001年,陶官鄉併入。
周營鎮
周營鎮地處薛城區東南部,東與嶧城區陰平鎮毗鄰,南鄰嶧城區曹庄鎮、微山縣韓庄鎮,西接沙溝鎮,北與嶧城區榴園鎮接壤, 行政區域總面積86.19平方千米。
周營鎮地勢北高南低,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為主。境內主要有九頂鳳凰山、老牛山兩座山峰,海拔在80—180.9米。境內還有多處高位丘嶺地,主要有李庄北紅石嶺、陶官東嶺、金馬嶺、高村東嶺等,一般海拔在60—80米。
周營鎮境內溝渠、河流多為季節性河流,主要河流有3條,高村大沙河、周營大沙河、邵樓大沙河均源自北部山區,流入微山湖或京杭大運河。
周營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澇災、地震等。旱災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冬春季,近年來發生較嚴重的一次在2011年春季,自2010年10月份開始乾旱,持續到2011年4月份無有效降雨,造成境內大沙河乾涸。澇災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夏季。
區劃沿革
1956年7月,周營區轄4個鄉:周營、南常、多義、牛山4個鄉。
1960年1月,周營公社下轄5個行政村:周營、南常、高河、牛山、灣槐樹。
2011年末,周營鎮下轄38個行政村:安樂庄、二村、三村、四村、五村、單樓、大韓窪、東李庄、褚樓、高架子、王樓、牛山、大鞏湖、小鞏湖、高村、前金馬、大孫庄、北馬庄、后金馬、李村、蔡官莊、陶官、胡庄、常埠、劉橋、石廟、邵樓、磨庄、張場、灣槐樹、鐵佛、河灣、石門、侯許庄、官楊庄、沙井、一村、沙河涯;下設148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周營鎮下轄37個行政村:安樂庄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單樓村、大韓窪村、東李庄村、褚樓村、高架子村、王樓村、牛山村、高村、前金馬村、大孫庄村、北馬庄村、后金馬村、李村、蔡官莊村、陶官村、胡庄村、常埠村、劉橋村、石廟村、邵樓村、磨庄村、張場村、灣槐樹村、鐵佛村、河灣村、石門村、侯許庄村、官楊庄村、沙井村、一村、沙河涯村、鞏湖村。鎮人民政府駐三村金匯路11號。
2011年末,周營鎮總人口5.4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000人,城鎮化率11.0%。總人口中,男性28369人,佔52.1%;女性26109人,佔47.9%;14歲以下8223人,佔15.5%;15—64歲39114人,佔73.0%;65歲以上6033人,佔11.5%。2011年,人口出生率11.4‰,人口死亡率7.1‰,人口自然增長率3.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32人。
2017年,周營鎮常住人口為52044人。
截至2018年末,周營鎮戶籍人口為55790人。
周營鎮人口數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51591 |
男 | 26843 |
女 | 24748 |
家庭戶戶數 | 9056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4110 |
周營鎮
2014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3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27.1%;實現公共財政總財力4142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196萬元,同比2013年增長11.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756元,同比2013年增長14.5%。
2018年,周營鎮有工業企業32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7個。
2011年,周營鎮農業總產值達到5.6億元,比上年增長3.3%。2011年,周營鎮大力建設“蔬菜大鎮”工程。全鎮瓜菜種植總面積達到3.6萬畝,蔬菜年產量達到20萬噸,年實現產值1.3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5萬噸,其中小麥2.6萬噸,玉米2.3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大豆、花生等。
周營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兔、肉鴨、蛋雞為主。2011年,生豬存欄量3.2萬頭,羊存欄量1.1萬隻,牛存欄量1400頭,兔存欄量15萬隻,家禽飼養量21萬羽。
2011年,周營鎮有林木面積2.8萬畝,其中防護林1.8萬畝,經濟林0.3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40萬株,林木覆蓋率26%。
2011年,周營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1.3億元,比上年增長31.8%。周營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職工141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8億元,比上年增長26.9%。
2011年末,周營鎮有工商註冊的商戶1600戶,從業人員達到330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6億元,比上年增長12.1%。銷售收入近6000萬元,實現稅收970萬元。
孫氏宗祠
牛山孫氏宗祠坐落於周營鎮牛山村北部,順山勢定址,選孫氏始祖舊址,取締於牛山命脈運系。宗祠座北朝南,三進兩院,實佔地2048平方米(橫寬32米,深長64米),即有門樓、巷堂大殿、記事堂、英烈堂,共7棟17間主要建築。全部建築均為磚木結構,古樸典雅,莊重肅穆,楹柱間距,高低尺寸皆遵清章,是研究宗法政治文化和宗祠建築藝術極其寶貴的實物遺存。楹聯、碑記具有清代民間書法、雕刻、詩詞、建築等藝術特點,對宗祠建築學來講,也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標本。
2006年12月,孫氏宗祠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營鎮金馬村有著編織花席傳統工藝,全村幾乎家家編席,上至80歲的老人,下至六、七歲的兒童,人人都會編席,戶戶靠編席致富,是遠近聞名的花席專業村。他們不僅編花席,還會編圍席、摺子席、書棚、帷、坐墊等各種工藝品,這些工藝品編有“喜”“福”“壽”“漢文”以及花、鳥、蟲、魚等各式各樣的圖案。鼎盛時期,全村一年編織花席等手工品40多萬件,戶均收入在3500元以上。1989年、1994年金馬花席等編織工藝品曾兩次在中國廣州廣交會上展銷,被日本及東南亞各國看好。
周營鎮境內有省道S245經過。
周營鎮投資220萬元的中心幼兒園和投資162萬元的沙井小學教學樓已投入使用,投資260萬元的六聯小學教學樓二層主體建設基本完工,完成鐵佛小學、沙井小學、六聯小學旱廁改造工程,新建水沖廁所200平方米;全鎮9所小學實現冬季供暖,努力不讓一個孩子在寒冷中學習。
2011年末,周營鎮有幼兒園14所,在園幼兒583人,專任教師49人;小學7所,在校生2600人,專任教師24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278人,專任教師120人;高中1所,在校生1700人,專任教師90人。小升初升學率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高中升學率95%,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2011年,周營鎮教育經費達150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00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00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1400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8%,比上年提高了5%。
周營鎮
周營鎮積極組織開展文體活動,加大文體配套設施投入,努力提高群眾生活品質。投資15萬元,新購置養殖技術、人文社科等書籍6000冊,書櫥20個,每村配置不低於5米的文化宣傳欄;安裝體育健身器材4處,配備籃球、乒乓球、象棋等娛樂用品;成立了周營文體協會,全鎮目前共有56支廣場舞隊伍。在蔡官、李村、沙河涯開展了“一村一場戲”送戲下鄉活動,積極組織群眾籌備參加全區籃球賽和廣場舞大賽,極大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2011年末,周營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2個,衛生院1所;病床5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64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21人,其中執業醫師28人,執業助理醫師60人,註冊護士3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0.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0.2萬人次,住院手術241台次,出院病人700人次。
2011年,周營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3/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1萬人,參合率98%。
2011年末,周營鎮有體育場地15處,7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9%。
2011年末,周營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戶,人數36人,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40人次,共支出4.5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58戶,人數3033人,支出350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5人,支出13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40人,支出54萬元;農村臨時救助510人次,支出11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0萬元。社區服務設施10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5個,社區服務站3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2個,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3萬元,捐贈物資折款2.1萬元,使36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
基本建設
周營鎮
2011年10月,金馬花席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