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大橋

沙溪大橋

沙溪大橋(Shaxi Bridge)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境內一條連接洛浦街道與大石街道的橋樑,位於三枝香水道之上,為迎賓路組成部分。

沙溪大橋始建於1991年,1992年12月18日竣工投用。

沙溪大橋北起洛浦街道沙溪村、南至大石街道涌口村,線路全長553米;橋面為雙向四車道城市次幹路,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項目總投資2308.8萬元。

建設歷程


●規劃背景
1988年,洛溪大橋建成使用,隨之而來的是洛溪島與番禺陸地之間車流量激增;為解決105國道擁堵問題,原番禺市(今番禺區)政府決定興建迎賓路,線路需修建一座新跨河通道連接兩岸。
沙溪大橋
沙溪大橋
1990年,在原番禺縣召開縣第十一屆人民代表會議上,規劃建設沙溪大橋工程。
●施工記事
1991年,番禺路橋實業總公司啟動沙溪大橋建設工程。
1992年12月18日,沙溪大橋建成通車。

橋樑位置


沙溪大橋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北部,地處珠江南水系支流三枝香河道上,北端位於洛溪島洛浦街道,南端位於大石街道,主橋西距下游大石大橋約2千米。全段屬於迎賓路(X270)組成部分,北端銜接沙溪大道,南端銜接朝陽東路。沙溪大橋西側新橋設計線位平行相距舊橋邊緣50厘米,南起於迎賓路大涌路路口人行天橋,依次經金輝大酒店、朝陽東路口、番禺香江大酒店、三枝香水道和綠茵島小區,北止於迎賓路綠茵島人行天橋,兩端接舊路。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沙溪大橋是一座斜拉橋,與其它斜拉橋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中國國內首座獨塔單面板拉橋,而非拉索橋。這種單面板拉橋採用預應力混凝土剛性板代替柔性拉索,既吸收斜拉橋建築高度小等優點,又克服斜拉橋拉索防腐蝕和更換困難等缺點,同時還增大橋樑的整體剛度,利用高強度鋼絲強度。主梁為單箱四室變截面箱梁,主橋下部分結構為薄壁墩和鑽孔灌注樁基礎,15號墩塔與主梁、斜拉板固結;14和16號墩定設板式橡膠支座。引橋上部結構採用普通鋼筋砼簡支T梁,下部結構採用雙墩柱和鑽孔灌注樁基礎。
沙溪大橋
沙溪大橋

設計參數

截至2018年5月8日,沙溪大橋全長553米,主橋跨徑布置為“3×16米+25米+2×60米+4×25米+6×16米”,板拉塔高15米。橋面為雙向四車道次幹路,全寬18.8米,其中機動車道寬2×7米、兩側非機動車道寬2×1米、中央分隔帶寬2米;設計荷載為:汽車—20級、掛車—100、人群每平方米3.5千牛墩。西側新橋全長1.5千米,採用單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可兼顧城市主幹路功能等級,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

設備設施


沙溪大橋配套有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綠化工程、照明工程等功能設施。

運營情況


沙溪大橋不設收費站,通過調整洛溪大橋過橋費間接償還沙溪大橋的集資貸款,直至2005年7月1日結束。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在當時社會環境下,沙溪大橋採用斜拉板橋這種新型結構,中國國內缺乏資料可供借鑒,也沒有成熟規則可遵循,橋樑建設需綜合考慮經濟、適用、美觀、施工、性能、維修養護以及社會效果等因素,整體難度大。

建設規劃


2018年5月8日,沙溪大橋擴建項目開工,以緩解南北兩岸居住人口多、交通複雜且車流量大等問題。擴建工程預計2020年中完成,屆時,將成為雙向八車道橋樑。

價值意義


沙溪大橋是連接番禺和廣州城區的重要通道,其擴建改造工程將進一步完善番禺區主幹道路的交通路網,繼續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發展。(《新快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