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訓(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字正之,男,江西高安人,物理學家、教育家,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吳有訓的貢獻主要體現在X射線、特別是對散線和吸收方面的研究; 20世紀20年代在X射線散射研究中以系統、精湛的實驗和精闢的理論分析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和公認作出了貢獻。回中國后開創X射線散射光譜等方面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創造性地發展了多原子氣體散射X射線的普遍理論。
吳有訓,於1977年11月30日在北京地安門東大街的家中去世,終年80歲。
大事件
清朝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四月二十六日出生在江西省高安市荷嶺鄉石溪吳村的小村莊。吳有訓7歲時入家塾,習舊學。
時間 | 院校 | 專業 | 學位 |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 | 高安縣的瑞州中學 | | |
| 江西省南昌第二中學 | | |
1916年——920年6月 |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 數理化部 | |
1922年——1925年 | 美國芝加哥大學博 | | 博士 |
| | | |
吳有訓
中華民國十五年(1926年)秋,回中國先後在
江西大學和台灣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任教。
中華民國十六年(1927年)八月任
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理學院物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中華民國十七年(1928年)八月任清華大學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學院院長(包括1938年以後在
西南聯合大學的8年)。
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在清華大學建立中國第一個近代物理學實驗室,進行中國國內X射線問題的研究。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四月被德國哈萊(Halle)自然科學研究院推舉為該院院士,成為第一位被西方國家授予院士稱號的中國人。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十月任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校長。
中華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先後在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校進行短期訪問;同年底,任交通大學教授。
1949年6月初,上海科技團體聯合會推舉吳有訓為主席;6月中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又任命他為上海交通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相當於校長),主持交通大學的教學恢復工;7月作為上海科技界的代表,赴北京出席中華全國第一次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會。會議選舉了出席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的科技界代表15名, 9月前往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受到毛澤東接見。
1950年1月出席科學院研究計畫局召開的近代物理座談會,討論並參與科學院物理科學相關機構的調整和設置問題;3月被提名為近代
物理研究所所長;5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
1951年率團再赴東北;10月,組織成立東北分院籌備處,提出了設立中國科學院東北分院的初步方案。
1956年主持制定數理化等基礎學科“12年科學遠景規劃”,12年遠景規劃提前完成。
1958年8月參加江西省首屆科學工作者會議。
1959年2月14日至5月11日訪問了東歐七國科學院和若干高校及產業部門的研究組織。
1960年7月作為團長率中國科學院代表團一行五人應邀參加英國皇家學會成立三百周年慶典活動,對英國進行訪問。
1963年又參加與制定機關報的科技10年規劃。
1977年為籌備
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提出了許多建議,並審閱中國自然科學發展規劃,
父親吳起輔,在漢口幫人做生意,直到晚年才回到家鄉的縣城,與人合開了一個店鋪,以維持生計。
母親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傳統女性,她是一位講求實效的女性,一位慈祥而又嚴厲的母親,她的言傳身教對吳有訓的一生影響極大。
1977年11月30日在北京地安門東大街的家中去世,終年八十歲。 12月7日下午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科學界的同仁好友數百人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為吳有訓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對近代物理學的重要貢獻,主要是全面地驗證了康普頓效應。康普頓最初發表的論文只涉及一種散射物質(石墨),儘管已經獲得明確的數據,但終究只限於某一特殊條件。為了證明這一效應的普遍性,在康普頓的指導下,做了7種物質的X射線散射曲線,證明只要散射角相同,不同物質散射的效果都一樣,變線和不變線的偏離與物質成分無關。
在1924年聯名發表題為《經輕元素散射后的鉬K·射線的波長》一文,論文刊登於《美國科學院通報》(Proc.Nat.Acad.Sci.)第10卷上。文中寫道:“這些實驗無可置疑地證明了散射
量子理論所預言的光譜位移的真實性。”
1930年10月在美國著名的《自然》雜誌發表了他中國后的第一篇理論文章:《論單原子氣體全散射X射線的強度》,開始了對單原子氣體、雙原子氣體和晶體散射的散射強度理論研究。
1932年在美國《物理學評論》上發表了題為《雙原子氣體X射線散射》一文,認為當時華盛頓大學物理系教授江賽的散射強度公式,缺少一個校正因子,並令人信服地闡明了他分析的正確性。
•主要論著
吳有訓圖傳
1 Woo Y H(吳有訓).Note on absorption measurements of the x-rays re-rlected from a calcite crystal .Proc.Nat.Acad.Sci.1924,10:145-148.
2 A.H.Compton,Woo Y H.The wave-length of molybdenum Ka rayswhen scattered by light elements.Proc.Nat.Acad.Sci.1924,10:271-273.
3 A.H.Compton,J.A.Bearden,Woo Y H.Tests of the effect of anenclosing box on the spectrum of scattered x-rays.Phys.Rev.1925,25:236.
4 Woo Y H.The Compton effect andthe tertiary radiation.Proc.Nat.Acad.Sci.1925,11:123-125.
5 Woo Y H.The intensity of the scattering of x-rays by recoiling elec-trons.Phys.Rev.1925,25:444—451.
6 Woo Y H.The Compton effect.Chicago Dissertation,1925.
7 Woo Y H.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between the modified and the un-modified rays in the Compton effect.Phys.Rev.1926,27:119—129.
8 Woo Y H.Ratio of intensities of modified and unmodified rays in theCompton effect.Phys.Rev.1926,28:426.
9 Woo Y H.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unmodified line in the Compton ef-fect.Phys.Rev.1926,28:426.
10 Woo Y H.Intensity distribution in the K。 doublet of the fluorescent xradiation.Phys.Rev.1926,28:427.
11 Woo Y H.Intensity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modified and the unmodified lines in the Compton effect.Trans.Sci.Soc.China,1928,7:5.
12 Woo Y H.Intensity of total scattering of x-rays by monatomic gases.Nature,1930,126:501—502.13 Woo Y H.On the intensity of total scattering of x-rays by monatomicgases.Proc.Nat.Acad.Sci.1930,16:814—816.
14 Woo Y H.Scattering of x-rays by mercury vapour.Nature,1931,127:556—557.
15 Woo Y H.On the intensity of total scattering of x-rays by monatomicgases.Tsing Hua Univ.Sci.Reports,1931,A1:55—67.
16 Woo Y H.On the intensity of total scattering of x-rays by gases,I.Proc.Nat.Acad.sci.1931,17:467—470.
17 Woo Y H.On the intensity of total scattering of x-rays by gases,Ⅱ.Proc.Nat.Acad.Sci.,1931,17:470—475.
18 Woo Y H.Temperature and diffuse scattering of x-rays from crystals,Phys.Rev,1931,30:6—14.
19 Woo Y H.The scattering of x-rays by polyatomic gases.Phys.Rev.1932,39:555—560.
20 Woo Y H.The scattering of x-rays by monatomic gases.Tsing HuaUniv.Sci.Reports,1932,A1:135—143.
21 Woo Y H.The scattering of x-rays by gases and crystals.Phys.Rev.,1932,41:21—23.
22 Woo Y H.Note on scattering of x-rays by diatomic gases.Tsing HuaUniv.Sci.Reports,1932,A1:177—180.
23 Woo Y H,Sun C P.Note on the x-ray scattering coefficients of gases.Tsing Hua Univ.Sci.Reports,1936,AⅢ:549—553.
24 Woo Y H,Sun C P.On the absorpton of x-rays.Tsing Hua Univ.Sci.Peports,1941,(4)Nos4—6.(Printed but failed to appear.)
25 Woo Y H,Hu Y H.On the absorption of x-rays,Ⅱ.Sci.Record,Academio.Sinica,1945:407—408.
26 Woo Y H,C.E.Mandeville,M.V.Scherb et al.The slow neutroninduced activities of Germanium.Bull.Am.Phys.Soc.1949,24:13.
27 Woo Y H,C.E.Mandeville,M.V.Scherb.Radiations from Ge77 andGe71.Phys.Rev.1949,75:1528.
個人理念
在大學的物理學教育中有幾個突出的特點:
(1)注重基本概念、注重科學思維的條理性,啟發學生從簡單的事實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來;
(2)重視實驗教學,大力宣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強調理論與實驗並重的觀點;
(3)強調培養學生、特別是研究生的自學能力;
(4)注意將中國國內外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引入課堂,儘力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物理學知識的同時,能及時了解該學科的一些前沿情況;
(5)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他認為,即使是物理系的學生,也不能只學物理學課程,而應學習一些相關相近的其他科目,甚至是人文課程,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1935年他開出“實驗技術”選修課,手把手地教學生掌握燒玻璃的火候和吹玻璃技術的關鍵所在,並隨時指出缺點。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中國物理學會在清華大學成立,當選秘書。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在中國物理學會第五屆年會上當選為會長,以後又多次當選為會長或理事長。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評議員。
1949年作為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出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以後又被選為第二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三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中國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950年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
1951年2月擔任了新成立的科學院建築委員會主席。
1955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中國抗生素研究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擔任該委員會主任委員。
1956年初擔任了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主任。
1958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成立,當選為副主席。
時間 | 獲獎全稱 | 具體獎項 |
1936年 | 德國哈萊(Halle)自然科學研究院院士 | |
1955年 | 中國科學院委員(院士) | |
2020年1月15日 | 中國核工業功勛獎章(我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 核工業功勛獎章 |
吳有訓是近代中國科學史上一個模範的科學家。(數學家
陳省身院士評)
吳有訓是他平生最得意的兩個學生之一。(物理學家康普頓評)
我沒有和他講過一句話,沒有聽過他一堂課,60多年過去了,他崇高的形象依然確確實實地活在我們同學的心中。(岩石學家王德滋院士評)
吳有訓的工作實開中國物理學研究之先河。(物理學家
嚴濟慈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