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斑胸草雀的結果 展開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學名:Taeniopygia guttata),又名金山珍珠,是雀形目梅花雀科的小型鳥類。該鳥全長10厘米左右,胸和尾羽有黑白斑紋,雄鳥脅部棕紅色有白色點斑,除原色種外羽色全白的亦較常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的種子為食,鳴聲低,原產於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飼養的觀賞鳥,在20世紀50年代引進中國;常用於脊椎動物腦、行為和演化研究的模型。

形態特徵


斑胸草雀成鳥重10~13克,體長10~11厘米,尾與別的草雀比起來顯得較短,常被長長的尾上覆羽所遮蓋,喙短而鈍。
斑胸草雀雌雄身上羽毛的顏色不同;雄鳥前額至頸后及頸側灰色或淺灰色,從嘴基到眼下的眼先部位為白色,被兩條黑色縱紋所勾勒出來,頰和耳羽暖棕或橙紅色,下頦、喉和胸淺灰色有很細的整齊黑色橫紋,頦部至胸部平行漸粗,以至在下緣融合成黑斑,胸部下方的兩側及兩脅紅褐色,並綴有白色小斑點,肩背及翅灰棕色,飛羽深灰色,腰部中段和下段的中間白色,緣為灰色或深灰色,尾巴黑棕色,尾上覆羽黑色有近似圓形的白斑,下體其餘部分白色或奶白色。
嘴呈硃紅色至深紅色,眼睛的顏色為深褐色,跗跖、趾肉紅色。
雌鳥羽色發灰,無橙紅色的頰斑、喉胸部黑色橫紋和兩脅的褐色羽毛及白點,其餘部分與雄鳥相似。
未成年的幼鳥體羽極似成年雌鳥,只是頭部的羽毛是與背部差不多的灰棕色,嘴的顏色為黑色。
白色變種全身羽毛白色,在發情期雄鳥的嘴為深紅色,而雌鳥的嘴通常是橙紅色,呈現較淺淡的色調。
駝色變種也可依有無臉頰斑和胸部黑色橫紋區分性別。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
←灰色原種、↑白色變種、駝色變種→
←灰色原種、↑白色變種、駝色變種→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

棲息環境


斑胸草雀原產熱帶森林中,多生活在氣候炎熱而潮濕的地區,比較常見於乾燥的稀樹、灌木叢開闊林地,和平原、鹽沼、耕作區邊緣、種植園、公園、庭院等,總是離水不遠,旱季在水塘邊聚集。

生活習性


食性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為雜食性鳥類,主食為穀物和禾本科植物種子,也食植物的嫩芽、葉,平時在地面靈活地蹦跳覓食,也吃少量地上或飛在空中的小昆蟲。
斑胸草雀像鴿子那樣用啜飲方式飲水,每天通常要喝數次水,但也可以從食物中得到必要的水分而較長時間不喝水。體內缺水時斑胸草雀會減少皮膚水分的散失率。
斑胸草雀攝取的總能量會隨著環境溫度的下降而線性上升。

鳴聲

斑胸草雀叫聲輕柔,終生保持其幼年期學會的一套鳴囀曲目;斑胸草雀雄鳥善鳴,鳴聲單調、似獨輪車的車軸發出急促的“吱—吱—吱”聲;斑胸草雀受驚和彼此呼喚時發出的叫聲很像小喇叭在極遠處吹奏時的聲音,偶爾它們也能發出類似貓叫的“咪咪”聲,其實這種聲音是一種警戒叫聲;斑胸草雀鳴聲富節奏感,其發音特點急促而短音節,斑胸草雀的雄鳥較為頻繁,鳴聲有單音或單音快速連鳴,連鳴時急促,鳴聲不太悅耳動聽,但也不使人感到煩噪不安,鳴聲不高,鳴叫時鳥頭、尾高翹,呈“U”字形。這種鳥兒每個雄性都有著自己不同的“唱法”,往往呼叫配偶的唱法帶著旋轉音的高聲調。
雄的斑胸草雀鳴聲意味深長,而雌鳥很少鳴叫。這些鳴聲用於標記領地和吸引交配。未成熟的雄斑胸草雀只學習同種草雀鳴聲。幼鳥索食時發出類似發報的“嘀、嘀”聲;它們不具備學舌的條件,受十姐妹文鳥撫育長大的鳥能發出類似義親的叫聲,但是隨著配對繁殖期的到來,這種學來的叫聲會被逐漸遺忘而發出標準的同類鳥的鳴叫。

結群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喜群居生活,它們本身屬於神經質的鳥,容易驚恐;性格粗暴的斑胸草雀之間也有爭鬥。斑胸草雀集群性甚強,成對或成群活動,能聚集起數量驚人的龐大鳥群;雖然集群活動,但仍保留一定的領域性,不允許陌生者過於接近窩巢;它們對周圍環境十分敏感,聽到異常的響動,哪怕是輕微的聲音,都能使警覺的雄鳥驚叫起來並引起周圍鳥的呼應,巢中的雌鳥也會循聲從巢中探出頭來一看究竟;斑胸草雀斑胸草雀似乎對紅色特別敏感,相對地比較能夠容忍嘴非紅色的鳥。斑胸草雀繁殖時仍然結群營巢,不孵育的鳥依然在一起覓食嬉戲。

求偶

在求偶中,雄斑胸草雀常在棲木上磨喙,姿態好似鞠躬。雄斑胸草雀在求偶過程中會發出悅耳的鳴唱,還會不時地叼回一些樹枝和草葉等給雌雀,雌雀則會利用這些材料來築巢。斑胸草雀的雌鳥喜歡以“歌”擇偶,雄鳥經常“唱”且“唱”得久、調子多,就更受雌鳥的青睞。如果雄鳥的鳴叫聲區別只是聲調高低不同,雄性斑胸草雀聲調越高越對雌性斑胸草雀有吸引力。斑胸草雀不僅有著長期的伴侶關係,而且也高度社會化。配對成功的雌雄鳥,成雙並卧,相互啄羽,親密無間。
當在沒有異性出現的時候,斑胸草雀也會對著同性大力放歌,互相吸引並組成搭檔伴侶,其忠貞程度不亞於異性伴侶。同性的個體交往的方式就如同雌雄配偶一樣,相愛的雙方會互相梳理對方的羽毛,它們會一起築窩,也會互相用喙溫柔地互蹭,好似親吻。研究沒有記錄任何和性行為有關的同性行為,只是同性鳥類組成了合作的伴侶。

營巢

斑胸草雀夜間有在巢內休息的習性。該鳥營巢在樹洞中。斑胸草雀於茂密的蒿草或灌木叢中用細長草莖和樹葉、草根等營造開口朝向側面的鬆散球形巢,巢內襯墊羽毛、柔軟的花絮和更細的草莖。斑胸草雀在野生時,善於利用天然洞穴,或其它啄洞穴營巢鳥類的廢棄洞穴營巢,營巢時雌雄鳥共同協作完成,一般雄鳥尋找合適的巢材,銜至洞穴,雌鳥在洞穴中搭建完成巢坯,以後逐步植入細草、羽毛、纖維等巢材,特別愛用禾本科植物柔軟的花絮或果穗營巢。在產卵、孵卵、育雛期間,雄鳥仍要銜細柔的巢材,供雌鳥修補窠巢。

分佈範圍


野生的斑胸草雀分佈於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東帝汶,引入了葡萄牙和波多黎各。其分佈區位於印度尼西亞的小巽他群島(從龍目島松巴哇島松巴島、薩武群島、羅地島帝汶島),作為觀賞鳥被世界許多國家飼養,在20世紀50年代引進中國,還見於緬甸、印度、柬埔寨和東南亞等國。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

繁殖方式


斑胸草雀適應了沙漠和半沙漠地區的乾旱環境,其繁殖、孵化行為要取決於稀少而沒有規律的雨水;成年的斑胸草雀通常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雌雄配對后親鳥開始叼巢材,4~5天後就開始每天產1枚卵,一般每窩產卵4~6枚,若第一次參與繁殖,有的親鳥只產卵1枚,最多產卵3枚,卵白色稍具有光澤,橢圓形,似中等花生米大,卵重約為1.5克左右,大小為15(14.7~16.5)×11(10.2~11.6)毫米;雌雄親鳥輪換孵化,白天以雌鳥孵卵為主,雄鳥多守衛在巢穴附近,每日早晨、中午、黃昏前夕,雄鳥進巢換出雌鳥,雌鳥出巢後排便、飲水和覓食,之後進巢換出雄鳥,夜晚多為雌雄親鳥在巢中共同孵卵,孵化期約為13~17天。
斑胸草雀幼鳥
斑胸草雀幼鳥
斑胸草雀的雛鳥屬晚成鳥,出殼幼雛體表裸露無羽,呈現較深的肉紅色(白色變種的皮膚為淺紅色),全身只有幾根絨羽,一簇簇分佈於頭頂、兩翼、背等處,兩眼也緊閉未睜開,此時雛鳥嘴部全部是黑色的;育雛由雌雄雙親共同承擔,親鳥將吃下的半消化食物吐出飼餵雛鳥,出殼的雛鳥發育到7~10日齡后才睜眼,也就進入到生長迅速的針羽期,一天中很多時間都能聽到幼鳥索食聲,因為雛鳥的食慾很大,親鳥喂雛的次數較頻,育雛期在25天左右;雛鳥生長到20日齡時,體羽長齊離巢,並開始學著自己啄食,出巢以後雛鳥尚需要經過巢后發育,多為7~10天,直到35日齡時才可以獨立生活。
斑胸草雀幼鳥一般和它們的雙親生活在一起,在幼鳥的嘴巴變紅之前,親鳥能容忍它們同住一巢,哪怕此刻在舊巢中已產下第二窩的卵,在野外能獨立生活的小鳥會離開親鳥,與鄰居育成的小鳥結成遊盪的覓食群;出殼3個月後小鳥的嘴就能泛紅,羽毛也換成成鳥那樣的形式,同時有求偶行為,但成功的繁殖往往要等到5個月前後;這種鳥的自然壽命為7~10年。飼養的斑胸草雀平均壽命5年。

亞種分化


斑胸草雀(2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
1斑胸草雀指名亞種TaeniopygiaguttataguttataVieillot,1817
2斑胸草雀澳大利亞亞種TaeniopygiaguttatacastanotisGould,1837 

種群現狀


該物種的全球種群數量尚未確定,但1999年Clement描述為普通常見或在當地豐富;在沒有任何實質性威脅的情況下,傾向於認定其規模是穩定的。

保護級別


2012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保護級別:無危(LC)。

人工飼養


• 飼料
斑胸草雀作為觀賞鳥的飼料以穀子、小米、黍子、稗子為主,還應餵給粗磨的牡蠣粉、骨粉等無機鹽飼料,日常可用6份穀子或小米混合4份稗子,也有用6或7份稗子、3或2份小米、1份黍配製的,為防止脂肪過多,黍的配合比例一定不能高於1/10;可以隔二三天給一次新鮮青菜(小油菜等);每天換一次清潔飲水。天氣寒冷或食欲不振時,可喂10~20%的加那利草籽。在繁殖期應補充蛋小米,用小米6~8分升、蛋黃一個攪拌在一起,一次只能給半天的數量,以免吃得過多消化不良。
• 用具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可單隻飼養,也可成對飼養。由於其體型小,不需要大籠。一個蘋果箱(裝蘋果的箱子大小的箱籠,在中間隔開)可以飼養兩對小鳥。棲架有一二根就夠了,用一根棲架的,高度為籠高的一半。不管產卵不產卵,都要掛上巢壺。作為觀賞鳥,可買金屬籠;作為繁殖飼養,可用箱式繁殖籠(大小為35×35×30厘米)。巢箱可用木板做成,在巢箱內中間處加一隔板,分內外兩間,開一直徑5厘米的出入口,外間正面口下設一台,便於鳥入巢蹬踏。窩巢也可用壺狀草巢或竹筒、葫蘆等。
•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應保證籠舍和籠具的衛生。經常對室內和籠具進行消毒,每天換清潔飲水,添加飼料,除保證食、水充足,用具衛生外,每周還要清掃一次籠底的糞便和沙土。斑胸草雀不耐寒冷,冬、春季應放在室內,室溫應在10~15℃,不能低於8℃。在溫帶地區飼養的話,冬季最好能多曬太陽來增加熱量。經過多年的馴化飼養它們已經完全適應了溫帶氣候。冬季鳥兒只要能經常晒晒太陽,就並不需要專門的加溫措施。
斑胸草雀對砂子似乎有著特殊的偏愛,所以要在籠中提供潔凈的細砂供其隨時啄食。
斑胸草雀不喜歡水浴,對水浴要求不高。氣溫較高時可兩三天供水浴一次,冬季每周一次即可。它們用雙翅和身體頻頻拍擊水面,使水珠濺在羽體上,進行水浴。水浴可在水浴籠中進行,也可在盛水的淺盆中讓其水浴。水浴時只要稍濕羽毛,以後雌雄鳥相互整羽即可。
籠養斑胸草雀似乎能認識主人,陌生人走近籠子引起的騷動要比主人的手伸進籠中時的反應更強烈。
• 人工繁殖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3~4個月齡即可作為種鳥,為了有利於親鳥換羽,通常在夏季7月份停止繁殖;在繁殖季節應保持環境安靜,冬季應注意室內溫度保持在15℃以上,在孵化和育雛期間,不要隨意移動繁殖籠和巢箱的位置;鳥籠的位置應考慮日光、溫度、通風和防寒等方面的因素,用深色籠衣將繁殖鳥籠嚴蓋,還須在後上方安一個口不正對籠門的巢,籠內鋪上細草和棉絮;在孵卵、育雛期間添食、換水和打掃籠子,不僅要在傍晚時分雌鳥和雄鳥都進窩過夜后才可進行,而且動作要輕柔迅速。
在中國通常要避開夏季炎熱和冬季嚴寒,特別秋、冬季時氣溫較低,夜晚要注意提高室內的氣溫;第一次參與繁殖的親鳥缺乏孵卵的經驗,有的親鳥產卵以後根本就不進巢孵卵;第一次孵卵成功的親鳥,往往又不會育雛,親鳥雖然盡心在巢中暖雛,雛鳥多數飢餓而死亡,同時剛出殼的雛鳥又太小,人工育雛也不易成活;斑胸草雀卵可以由白腰文鳥代孵、代育,育雛的假母要同斑胸草雀同時產卵,不過錯開2~3天也沒有關係,此外做假母的要有育雛的經驗,最少也要育過三次雛鳥的,才能有資格做假母。

有關知識


斑胸草雀為了尋找食物和水源可以飛行很遠的距離,澳大利亞中部的原住民常常跟隨這種鳥來尋找水源;
在歐美有民間的斑胸草雀協會,定期將飼養的鳥帶到公共場所進行展覽並評出優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