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海鯰
鯰形目海鯰科動物
中華海鯰,Ariussinensis(Lacépède,1803),為海鯰科海鯰屬的一種暖水性近海底層魚類,俗名黃松、城魚、骨魚、骨仔。在中國分佈於南海和東海等地。棲息於水流緩慢的泥質水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
背鰭Ⅰ-—;臀鰭-—;胸鰭Ⅰ-—;腹鰭-。鰓耙—。遊離脊椎骨43—45。
.—.倍,.—.倍,尾柄.—.倍,背.—.倍。吻.—.倍,徑.—.倍,距.—.倍,寬.—.倍,寬.—.倍。尾柄尾柄
.—.倍。
體延長,前端粗圓,後部側扁。頭較寬且縱扁。上枕骨散有小顆粒狀棘突,在中間形成一隆起嵴,其後伸及脊鰭基部,前方形成一窄薄向前伸至兩眼中間。口大,下位。口裂近水平。兩頜和唇發達,於口角處形成發達的唇褶。上頜稍突出於下頜。上、下頜具細絨毛狀齒,形成齒帶,下頜齒帶中央分離。齶骨齒顆粒狀,左右側各一群,呈長三角形齒叢。眼較小,縱橢圓形,側上位,略高。眼間隔寬,微凸。前後鼻孔相距很遠,前鼻孔圓形,后鼻孔具發達的瓣膜。頜須1對,末端后伸可達胸鰭基部;頦須2對,外側頦須較長。鰓孔大。鰓蓋膜與鰓峽相連。鰓耙發達。
背鰭具1根骨質硬刺,前緣鋸齒弱,幾呈顆粒狀,后緣鋸齒髮達;第一根鰭條特別延長,起點在胸鰭基後端垂直上方之後,距吻端小於距脂鰭起點。脂鰭短,基部位於背鰭基後端至尾鰭基中央偏後。臀鰭起點前於脂鰭起點垂直下方,距尾鰭基小於距胸鰭基後端。胸鰭下側位,硬刺短於背鰭硬刺,形狀相似,鰭條后伸不及腹鰭基。腹鰭起點位於背鰭基後端垂直下方之後,距胸鰭基後端大於距臀鰭起點。肛門距臀鰭起點較距腹鰭基後端為遠。尾鰭深分叉,上葉長於下葉。
活體背部黑褐色,體側褐色,腹部色淺。各鰭灰黑色。
為暖水性近海底層魚類,常進入港灣和河口。
編號: | 6680 |
拉丁目名: | SILURIFORMES |
中文目名: | 鯰形目 |
中文科名: | 海鯰科 |
拉丁科名: | Ariidae |
中文屬名: | 海鯰屬 |
拉丁屬名: | Arius |
拉丁種名: | sinensis |
定名人: | (Lacepede) |
年代: | 1803 |
中文名: | 中華海鯰 |
ogenus: | Tachysurus |
原始文獻: | Hist.Nat.Poiss.5:150. |
模式產地: | 中國 |
俗名: | 骨仔,骨魚,城魚,黃松 |
生境: | 為暖水性近海底層魚類。棲息於水流緩慢的泥質水域 |
國內分佈: | 南海和東海 |
資料來源: | 中國動物志硬骨魚綱鯰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