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粘土
亞粘土
在建徠築工程中,亞粘土是介於粘土和砂土之間的一種地基土。它的特徵接近粘土,但顆粒較粘土粗,可塑範圍較粘土小。
亞性粘土(簡稱亞粘土)也叫西北黃土,分佈在我國長城以南、秦嶺以北、青海以東、太行山以西,包括甘肅、陝西、河南、山西等省以及山東、遼寧、新疆、青海的部分地區,有廣闊的天然資源。
徠亞粘土具有干時強度高、浸水后易膨脹、軟化、濕陷,並具有粘聚力、可塑性和收縮性。
亞粘土
塑性指數大於10並小於或等於17的粘性土。具有弱透水或半透水性。
粘性土指塑性指數大於10的土。
粘性土
與一般砂土相比,強度較低、壓縮性較大、壓縮過程較長。風乾時強度增大,壓縮性降低。其工程性質主要取決於由形成年代和成因所決定的結構強度、塑性和含水程度。
粘性土按塑性指數可分為亞粘土和粘土。
粉質粘土(亞粘土)屬於粘性土,在現行規範中規定,粘性土的分類是按土的塑性指數來劃分的,如下:
塑性指數≥17的稱粘土;17>塑性指數≥10的稱粉質粘土,10>塑性指數≥3的稱為粉土,砂土的塑性指數一般都小於3。塑性指數越小,說明土的顆粒越粗,可塑的範圍越小。
亞粘土
液性指數≤0堅硬;0<液性指數≤0.25硬塑;0.25<液性指數≤0.75可塑;0.75<液性指數≤1軟塑;液性指數>1流塑。
液性指數與土的類別及含水量有關,同一種土,含水量越大則液性指數越大,土質越軟。
所以,亞粘土地層如果含水量不是很大,是不屬於軟弱地層的,完全可以作為建築物基礎的持力層的。
早在17世紀後期,人們就已經注意到土體的凍脹現象,但直到20世紀,人們才逐漸認識到水分遷移是導致土體凍脹的主要根源。
亞粘土
劉鴻緒對地表凍脹量與凍脹率、法向凍脹力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陳湘生等則通過離心模型試驗建立了地基土體凍脹融沉試驗模型,何平等分別對飽和土的水、熱、力場以及凍結緣特徵進行了研究,並指出力場對土體變形過程(凍脹、壓密)及分凝冰形成起重要作用。
亞粘土是對凍脹較敏感的一類土,該土質加上外界水分的補給是引起凍害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