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新沭河的結果 展開

新沭河

新沭河

徠新沭河是沭河重要一條支流。從山東臨沭縣大官莊劈開馬陵山東,至江蘇省境內后利用大沙河故道,向東至連雲區臨洪口入海。

新沭河全長78公里,在中游建有石樑河水庫以蓄積上游來水。

地理環境


新沭河(Xinshu He),沭河下游新辟分泄沂河、沭河洪水的河道。位於山東省東南部臨沭縣與江蘇省東北部連雲港市境內。1949~1953年開闢。
河道從臨沭縣大官莊北劈開馬陵山,分沂、沭河洪水東南流,過大興鎮入江蘇省境,流注石樑河水庫;經水庫調蓄后,東經東海、贛榆2縣界上的大沙河故道匯入臨洪河,出臨洪口入海州灣
新沭河全長長78公里。70年代新沭河擴建后,泄洪流量按6 000立方米/秒設計,7 000立方米/秒校核。
新沭河
其舊套為大沙河,又名廟灣子河。上源有南北兩支,北支源自馬山,南支源自郯城縣大沙河鎮,在石樑河村東北匯合東流,至沙河鎮東又分為南北兩支,至臨洪鎮東合而為五龍河入臨洪口,全長50千米,流域面積620平方千米。河道上游淺而寬,下游窄而彎曲多支叉,屢屢與朱稽河、薔薇河同潰。
1949—1952年,實施導沭經沙入海工程,在臨沭縣大官莊分沭水東流,至臨洪口入海,中共中央華東局於1951年3月將其定名為新沭河。沂、沭、泗三大河皆源於沂蒙山區,在老淮河口附近入海,上游山高流急,中下游水系紊亂,屈曲易淤,屢屢泛濫成災。山東省人民政府根據中共中央華東局提出的“蘇魯兩省統籌兼顧,治泗必先治沂,治沂必先導沭”的方針,於1948年7月完成設計方案:因大沙河上源距沭河僅8千米,導沭經沙入海可縮短流程130千米,決定腰斬馬陵山,將大沙河與沭河溝通,在沭河築人民勝利堰障水,分泄2800立方米/秒洪水入大沙河。堰上游沭河改稱總沭河,下游改稱老沭河,大沙河改稱新沭河。新沭河基本沿大沙河舊套,開挖中泓,築堤束水,河寬1千米左右,漫灘行洪,設計最大洪峰流量3800立方米/秒。
1949年4月21日,中共中央華東局調集臨沂、膠州、沂水、泰安、滕縣、徐州6個專區34個縣民工114萬人次,技術工人4500餘人,分10期施工,至1953年11月竣工。國家共投資4500萬元(以工代賑15萬噸小米折算新人民幣),挖築土石4827萬立方米,挖河85千米,築堤800餘千米,建各種建築物53座。新沭河行洪能力達到2500立方米/秒,西赤金附近湖窪地滯洪區分泄洪水能力達到500立方米/秒,可以緩解蘇魯兩省1450萬畝農田洪災。
1956年10月5日至12月31日建成蔣庄浸水閘,攔蓄新沭河水輸往東海、贛榆兩縣各10立方米/秒,可灌溉隴海鐵路至范河之間低於9米高程的農田。
贛榆據此興建沭北灌區,開始旱改水,種植水稻。1958年12月至1960年,國家投資2575萬元,由徐州專署調集東海、贛榆兩縣人力在孟曹埠村西建成石樑河水庫,總庫容5.85億立方米,計劃灌溉兩縣農田90萬畝。贛榆據此興建石樑河水庫灌區。
1970年7月23日,新沭河下游洪峰流量3500立方米/秒,又遭潮水頂托,致使東堤決口,洪水進入新浦,工業損失3000餘萬元,宋庄、羅陽兩鄉鎮農田和青口鹽場受淹。當年冬至次年春,修復、加固河堤,使其行洪能力達到3800立方米/秒。
為提高沂、沭、泗流域防洪能力,國家水利電力部制定了沂、沭水東調計劃,分沂、沭河上游每50—100年一遇洪水的80%經新沭河入海。要求新沭河行洪能力提高到6000—7000立方米/秒,國家投資1.7億餘元。1972年11月,新沭河擴大工程開工,徐州地區調集豐縣、沛縣、銅山、邳縣新沂、東海、贛榆7縣3.5萬民工常年施工。至1982年2月第9期工程結束時,完成石樑河水庫正壩加固和新沭河復堤45千米、塊石護坡18千米、中泓開挖30.8千米;石安河、烏龍河、魯蘭河、朱稽河、青口河等河道疏浚;新開沭北一、二級截洪溝、沭南航道、范河調尾工程,擴建蔣庄漫水閘、朱圈漫水橋;新建墩尚公路橋、太平庄擋潮閘、沭南北節制閘、臨洪河307公路橋、臨洪東西抽水站、朱稽河擋潮閘、青口河擋潮閘、青口河青口漫水閘和20%沭北窪地抽排工程等。共用工3500萬勞動日,做土方5821.8萬立方米、石方57.56萬立方米、混凝土18.66萬立方米。國家投資9308.9萬元,佔總投資額的54.1%。新沭河中泓寬180—400米,行洪能力達4000—5000立方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