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普研究所
中國科普研究所
中國科普研究所(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是直屬於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是中國唯一國家級從事科技傳播和科普理論研究的機構,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的掛靠單位。
研究所研究範圍包括科技傳播對象、內容、渠道及機制等理論研究,公眾科學素養的調查、監測和分析,科普效果評估,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的調查及理論研究,科技科普教育的理論研究,國外科技傳播研究,國內外科普作品和作家研究等。
1980年元月,高士其先生給鄧小平同志去信,建議成立中國科普創作研究所,小平同志對此高度重視並請方毅同志閱處,方毅同志批示贊成高老的建議,中國科普創作研究所得以成立。研究所最初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科普創作領域,這與當時科普出版空前繁榮、科普創作研究有極大的現實作用相關。
1987年3月,由於工作需要,中國科普創作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普研究所。
2008年6月,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批准在中國科普研究所設立博士后工作站。
2016年12月,創刊於1979年的《科技與企業》復刊並恢復原刊名《科普創作》,研究所成為主辦單位之一。
研究員:鄭念、陳玲、何薇、鍾琦
副主任/副研究員:尹霖、高宏斌、張超、謝小軍、周寂沫
副研究員/副編審:朱梅、亢寬盈、何麗、朱洪啟、張志敏、胡俊平、李秀菊、李紅林、顏燕
助理研究員:李正偉、張曉梅、張昀京、張會亮、王麗慧、孟凡剛、武丹、王大鵬、任磊、王黎明、姚利芬
研究實習員:王剛、黃樂樂
名單截至2016年末
據研究所2017年10月官網資料顯示,研究所下設科普理論研究室、科學素質研究室、科普政策研究室、科學媒介研究室、科普創作研究室(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秘書處)、科普文獻編輯室,內設中國科學探索中心和科普監測與評估中心。
中國科普研究所資料室成立於1984年,是一所以收藏國內外科普研究類圖書、報刊為主的小型特色圖書館,據2017年10月國家科普文獻數據服務平台資料顯示,資料室有中英文圖書2萬餘冊,每年訂閱國內外報刊百餘種。資料室收藏有科普理論、科普政策、科普實踐、科學素質、科普場館、科普創作、科普史等各類圖書,藏有全套《民國小學生文庫》、《科學》雜誌、《科學畫報》雜誌;資料室還通過中國科學探索中心(CFI-China)與美國普羅米修斯出版社建立聯繫,該出版社致力於科學與宗教、科學文化類圖書的出版,藏有其出版圖書近2000冊。
依託中國科普研究所資料室成立有國家科普文獻數據服務平台。
《科普創作》復刊首刊
研究所邀請了美國科學教育研究學會執行主席 William C. Kyle 教授、韓國言論學會等專家學者作學術報告和交流18人次。派研究團組出國參加國際會議和學術交流25人次,其中,派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三位訪問學者受邀在倫敦公眾理解科學研討會(PUS Seminar)“中國專場”作學術報告。
研究所成功申報了2016年“中國科協‘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合作平台建設”項目,實施國家外專局中長期培訓“赴美參加非正規科學教育項目”。赴荷蘭開展歐盟地平線2020項目交流。參與建設的國際公眾科技傳播組織(PCST)文獻檢索服務系統正式上線。
2016年,研究所承擔了中央財政經費支持項目32項,國家級、省部級、地方科協和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10餘項。出版研究著作10餘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文章上百篇,在國際學術平台發表論文6篇,其中被SCI全文收錄1篇,EI全文收錄4篇,國外期刊1篇。
《科普研究》學術期刊(核心)
截至2014年10月,研究所累計招收34名博士后入站,已出站博士后27名。
入站博士后先後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等重大科研課題,申請博士后科學基金4項,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所長:王挺
副所長:顏實、王玉平、王京春
高士其(名譽所長)
章道義(首任所長)
袁正光
居雲峰
任福君
羅暉
所徽
所徽以”科學”的英文”SCIENCE”首字母“S”為主形象,線條的靈感來源於流星劃過夜空的的閃亮拖影,以此組合引申出“S”形,寓意傳播的速度與光亮,圖形像紐帶一樣環繞,有科學傳播為科學與公眾的紐帶之含義。
CRISP為科普所的英文縮寫,融合在“S”中間起到銜接的作用,寓意科普所的職能為科普研究與傳播,為兩者之間的橋樑。
所標整體為圓形設計,端莊、嚴謹,藍色具有科技感,綠色代表著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