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英國公立研究型大學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TheLondonSchoolofEconomicsandPoliticalScience),簡稱倫敦政經(LSE),1895年創立於英國倫敦,是享譽全球的頂尖公立研究型大學,為倫敦大學聯盟成員 和羅素大學集團成員,被譽為金三角名校 和G5超級精英大學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專註於社會科學研究,在政商界享有卓越口碑。截至2016年,校友中誕生了18位諾貝爾獎得主、55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31名英國下議院議員及42名上議院議員。根據REF2014英國大學官方排名,LSE擁有全英比例最高的世界領先級研究成果,同年公布的Wealth-X和UBS針對全球富豪的聯合調查報告顯示,在所有歐洲大學中,LSE培養了最多的億萬富翁,其畢業生平均起薪亦為全英最高。
根據Q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LSE在社會科學與管理學領域連續八年(2013-2020)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哈佛大學;學校開設20個專業方向,政治學、經濟學、金融學、新聞傳播學、公共政策學、地理學等11個學科均被QS列入世界前五。LSE經濟學系在學術界權威的蒂爾堡大學經濟學排名(2015-2019)中位居歐洲第一、全球第四。根據2011-2016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LSE在社會科學領域連續六年位居歐洲第一。2021年,LSE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位居世界第27位。
1895年,因一群推崇費邊主義的英國費邊社會員倡議,LSE得以創立。費邊原是古羅馬的將軍,以善於使用迂迴戰術而聞名。19世紀80年代在英國興起的,鼓吹以溫和改良手段來實現社會主義的思潮,就被稱為費邊主義。
1900年LSE加入了倫敦大學,開始成為倫敦大學(UniversityofLondon)的一部分,並在兩年後頒發出第一個本科學位。LSE是倫敦大學聯盟中最大的學院之一。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共設有18個系、26個研究中心或研究所,開辦有經濟學、數學與統計學、歷史學、法學、哲學等多項社會科學相關專業。正如學院的拉丁文校訓“了解萬物發生的緣故”(Rerumcognoscerecausas)所言,LSE多年來一直遵循公正的辦學及研究原則,其院長與教授皆持有差異化的政治傾向,並且來自於各種不同的學派背景,凸顯了學院對於多元理念的兼收並蓄。
科系劃分
倫敦政經學院提供超過120個理學碩士(MSc)課程、2個公共管理碩士(MPA)課程、1個法學碩士(LLM)課程、30個理學學士(BSc)課程、1個法學學士(LLB)課程及2個文學學士(BA)課程(歷史學與地理學)。這些課程是通過學院的19個科系、30多個研究中心和1個語言教學中心授課,學院的主要科系及研究中心如下表所示:
經濟學系 | 法學系 | 政治學與政府治理系 | 雇傭關係與組織行為組 |
社會學系 | 地理學與環境研究系 | 公共政策研究系 | 信息系統與創新組 |
人類學系 | 國際關係學系 | 歐洲研究學會 | 管理經濟學與策略組 |
會計學系 | 歷史學系 | 性別研究學會 | 行為研究組 |
數學系 | 管理學系 | 發展研究學會 | 倫敦商務孔子學院 |
統計學系 | 傳播學與媒體研究系 | 社會心理研究學會 | 哲學、邏輯學及科學方法論研究系 |
LSE開設的眾多社會科學領域相關課程彼此之間聯繫密切,所有的本科生在第一年和第二年都被要求選擇至少一個本專業以外的課程,目的是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除此之外,學校也開放大課,來自於不同科系的學生都可以旁聽。LSE主要通過大課和小班教學兩種方式進行授課,大課的人數依不同課程而變化,規模較大的大課如:經濟學基礎等一般有將近1,000名學生參與,而小班教學通常為10-20人的規模。
本科課程
經濟學 Economics
哲學 Philosophy
會計與金融 AccountingandFinance
人類學 Anthropology
計量經濟學與定量經濟學 EconometricsandQuantitativeEconomics
政府學 Government
國際關係與事務研究 InternationalRelationsandAffairs
社會學 Sociology
法學及法律研究 LawandLegalStudies
歷史學 History
經濟史 EconomicHistory
精算學 ActuarialScience
商務統計 BusinessStatistics
人力資源管理 HumanResourcesManagement
管理學及工商管理 ManagementandBusinessAdministration
數學 Mathematics
統計學 Statistics
環境研究 EnvironmentalStudies
社會心理學 SocialPsychology
地理學 Geography
計算機與信息科學 ComputerandInformationScience
公共政策研究SocialPolicy
研究生課程
會計與金融、工商管理、經濟學、城市科學、犯罪學及犯罪心理學、傳播學與媒體研究、區域文化研究、歷史學、法學、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113個專業。
國際校區學位課程
20世紀60年代初期,正當新加坡建國和經濟騰飛之時,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下轄的管理髮展組開始籌建新加坡管理學院(SIM),該學院成立於1964年11月28日(新加坡1965年獨立建國),是新加坡本國專業的國際化教育高等學府,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商業管理、國際貿易、經濟和金融等領域。建校最初的幾年,新加坡管理學院只為本地企業的管理層人員提供相關進修課程,但在1973年新加坡教育部啟動了第一項管理學課程即“管理研究文憑課程”后,學院先後與十餘所國際知名大學展開學術合作並且陸續擴展了課程組合範圍,增設了多門文憑課程、學士學位課程和碩士學位課程。
1992年,受新加坡教育部的指派和委託,SIM開設了國際大學學位課程。在2002年得到英國大學的完全學術認可后,新加坡SIM成立了倫敦大學唯一的海外國際大學課程學術中心。2005年,SIM又成為了英國倫敦大學(UOL)國際學院體系的附屬校區之一,其開設的課程隸屬於該倫敦大學聯盟下的三所著名高校,即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Goldsmiths,UniversityofLondon)、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與倫敦大學學院(UCL)(會計碩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自1986年於SIM開設大學學位課程歷經23年的穩定發展,2009年SIM獲得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海外大學學位課程教學直屬校區”的資格,在新加坡SIM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就讀學生,可以100%的享受到英國校區同等師資和教學水平的高等教育,同時也享受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學費資助(學費比英國校區便宜)。SIM的畢業生獲得由英國倫敦大學授予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本科學位文憑,在英國LSE校區的畢業生獲得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授予的LSE本科學位文憑。這兩個本科學位文憑在英國憲法規定中其效力及含金量相同”,世界各國各界認可度相同。同時都可獲得中國教育部學歷學位認證 (同等認可度和含金量)。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在新加坡SIM可選擇以下本科專業:
經濟學Economics
經濟與金融EconomicsandFinance
經濟與管理EconomicsandManagement
經濟與政治EconomicsandPoliticalscience
會計與金融AccountingandFinance
銀行與金融BankingandFinance
國際關係與事務研究InternationalRelationsandAffairs
管理學及工商管理ManagementandBusinessAdministration
數據科學和商業分析DatascienceandBusinessanalysis
管理與數字創新學ManagementandDigitalInnovation
暑期課程
倫敦政經暑期學校(LSESummerSchool)自1989年成立以來發展迅速,2006年的申請人數超過了3,000人。該短期課程提供超過50個科目的學習,課程內容與本科相似,包括會計學、金融學、法學、國際關係學和管理學等相關專業。在每年的7-8月,倫敦政經都會同北京大學合作開辦“LSE-PKU聯合夏校”
學院特色
學生國際化是學院最大的特色之一。截至2019年,LSE的全日制學生約有12,000名,其中英國本地生佔32%,另外有19%來自於其他的歐盟成員國、49%來自於海外120多個國家或地區;本科生佔43%,研究生佔57%;男性學生佔46%,女性學生佔54%。
學院亦同其他世界各地的一流高校合作密切,目前中國主要合作交流院校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和台灣大學等。
學院的主校園位於倫敦市的法律中心Holborn,毗鄰皇家法庭、英國廣播公司和倫敦四大法律學院(其中最著名的林肯法律學院就近在咫尺),所佔區域大致界於倫敦西區和倫敦金融城之間。大英博物館、倫敦大學總部、SenateHouse圖書館和一些小型專業圖書館都離該校不遠,而距離學校校園不到一英里就是英國主要的政府、法律、金融和傳媒中心的所在地,這些機構才是該校“真正”的研究對象。
評估等級
LSE在英國獨樹一幟,其教學和科研活動主要集中在社會科學領域。 該校在社會科學的教學與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擁有眾多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學術成果,這為學院贏得了極高的國際聲譽。目前該校開設有碩士學位課程、學士學位課程、文憑課程、訪問學者課程、暑期課程以及行政管理與職業教育課程。
2006年1月,IDEAS經濟研究報告將倫敦政經學院的經濟系列為全球第三的大學經濟研究系,是非美國大學中的第一名。耶魯大學於1999年公布的關於計量經濟學的研究影響力報告分析了全球最佳的100名經濟學博士生,倫敦政經學院因其畢業生名下發表的研究成果超過了2,000頁而名列全球第一。
LSE規模小且研究項目過分集中在社會科學領域的特點導致了學校的經費並不充裕(2007-2008年度公布的政府財政預算報告顯示學院僅獲得了2,000餘萬英鎊的撥款,為同屬G5超級精英大學中的倫敦大學學院UCL的1/14、帝國理工學院IC的1/15)。LSE在多數綜合性世界大學排行榜中表現一般,然而在社會科學領域,LSE始終穩居於世界前列,根據2020年度最新公布的QS世界大學排名,其在社會科學與管理學領域排名為世界第二、在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領域排名為世界第五。
入學競爭
LSE是許多世界級領導人與企業家的母校,如校名所示,政治學、經濟學和商科是它的最強項。雖然入學門檻極高,LSE仍吸引了來自於超過120個國家或地區的學生入讀。就其最為重要的經濟學專業(本科)而言,每年有超過3,000人報考,而最終只有約200人獲得了錄取通知書。LSE的經濟學專業在英國、歐洲和美國都有著很高的認知度,文憑含金量被普遍認為是全英第一,與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經濟系並稱為英國現代經濟學研究的雙子星,排名居各大主流榜單前列。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入學競爭十分激烈,其研究生專業的基本入學要求是必須取得英國本科的一等(FirstClass)或二等一(UpperSecondClass)學位,外國大學的同等學位亦可被接受。其本科課程的申請也是全英競爭最為激烈的,平均13.4位申請者才收穫1張入學許可,總體錄取率低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而個別課程如:法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競爭更加激烈,超過20位申請者競爭1個課程位置。2010年,其總體入學要求為大學入學(UCAS)點數達到483 ,相當於在A-Level課程中取得四門A的成績。而在研究生的錄取方面,不同課程的錄取率存在很大差別,競爭最激烈的專業如:金融數學碩士(MScFinancialMathematics)和風險與金融碩士(MScRiskandFinance)的錄取率不到5%。
雖然LSE也和其他英國頂級大學一道捲入了“私立學校高接收率”的風波,但是私立學校委員會(IndependentSchoolsCouncil)於2006年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私校學生在倫敦政經取得一個課程位置的幾率僅為29.7%,是羅素大學集團高校中最低的。
學生生活
交通條件
距離學校最近的地鐵站是霍本站、坦普爾站和科文特花園站。2007年11月14日,通往歐洲大陸的歐洲之星列車轉移至聖潘克拉斯火車站,從學校步行至此處大約需要25分鐘。此外,到Aldwych和國王大道的公共汽車會直接停擺於學校所在的Houghton街旁。
兼職打工
學生選擇在倫敦地區兼職打工通常可獲得不錯的時薪(6~8英鎊),因為倫敦的平均薪資水平較之英國其他城市要高。當然,在校內找到工作的機會並不大,而且根據英國邊境管理局的相關規定,赴英就讀學位課程的海外學生每周工作時長不得超過20個小時。
學費負擔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以下為官網信息整理(部分專業):
會計系——£20,472-£23,064peryear
經濟系——£17,880-£23,064peryear
金融系——£23,064-£28,656peryear
管理系——£19,176-£23,064peryear
法律系——£17,880-£19,176peryear
住宿條件
相比於UCL、KCL、IC等學校,LSE的住宿條件不佳,入讀的學生大多需要申請倫敦大學提供的校際宿舍或直接選擇在校外租房居住。但近幾年情況有所好轉,新校舍(緊鄰主校區)的落成使得學院的宿舍位置增加至2,800個左右,可以滿足大部分本科新生及三年級學生的需求。倫敦政經學院將學生的住宿安排在其開設的學生公寓,這些學生公寓分佈在倫敦市中心的十個不同的區域。在學生公寓中居住的學生超過3,400人。此外,大約有25%的本科新生居住在倫敦大學校際宿舍中。
學校保證全部的本科新生以及部分的研究生都可以住在學生公寓,但和其他大多數位於倫敦的大學相同,LSE的校園內部不提供住宿。根據地理位置來看,從最近的Grosvenor公寓步行至學校僅需5分鐘,而從最遠的公寓出發無論是乘坐地鐵還是公共汽車都要花費至少45分鐘。LSE大部分的學生公寓都是由不同國籍、種族、性別的學生在一起混居的。LSE的學生公寓一般提供31周(即不包括復活節和聖誕節假期)或40周的租房合約。
學院最大的學生公寓Bankside公寓於1996年落成,可以容納617名學生,該公寓毗鄰泰晤士河南岸,著名的泰特現代藝術館就在它的旁邊。1995年建成的HighHolborn公寓是學院第二大的學生公寓,離學校主校園約10分鐘的步行路程。而其他公寓也都分佈在倫敦城區中較好的地段:Butler'sWharf公寓坐落在倫敦塔橋旁邊、Rosebery公寓位於繁華的伊斯靈頓、得名於學院前任教授的Carr-Saunders公寓則坐落於富庶的倫敦西區,緊鄰倫敦電視塔。在2005年之後,學校又陸續興建了三處學生公寓用來滿足所有本科新生的住宿需求。2006年開設的LilianKnowles公寓可以容納360個學生,2006年10月新開放的位於諾森伯蘭街的學生公寓毗鄰特拉法加廣場和泰晤士河,距離著名的商業區牛津街、皮卡迪利圓環、倫敦唐人街、柯芬園廣場以及眾多的西區劇院都很近。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寓樓還被列為二級保護建築,在維多利亞時代曾經是豪華酒店,後來又被政府徵用作為辦公處。
影響力
政治領域
倫敦政經學院憑藉其與政界、商界、文化界及法律界的緊密聯繫,對英國乃至國際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衛報》就曾這樣描述道 :
“Onceagainthepoliticalcloutoftheschool,whichseemstobecloselywiredintoparliament,WhitehallandtheBankofEngland,isbeingfeltbyministers....ThestrengthoftheLSEisthatitisclosetothepoliticalprocess:thepresentdirectorSirHowardDaviesmovedtherefromrunningtheBankofEnglandandhisplacewastakenbyformerLSEprofessorMervynKing.ThechairmanoftheCommonseducationcommittee,BarrySheerman,sitsonitsboardofgovernors,alongwithLabourpeerLord(Frank)Judd.AlsoontheboardareToryMPsVirginiaBottomleyandRichardShepherd,nottomentionLordSaatchiandLadyHowe.”
經濟領域
倫敦政經學院在經濟學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很多都能通過下文中所列舉的個人及其主要成就來得以體現,這些人都曾在LSE任教或就讀過。儘管以下的大部分經濟學家最終都因自己提出的某個理論或發表的某個研究成果而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文本主要列出的是他們對於整體現代經濟學模型架構及思想演變所做出的開創性貢獻。
哈耶克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經濟自由主義的主要倡導者。他的許多學術作品可以定義英國和美國分別於撒切爾夫人及里根時代推行的主要經濟政策。哈耶克哲學的風行曾導致了很多關鍵性的社會經濟結果的產生,包括工會的減少。BeanandCrafts發表的論文稱其經濟思想是兩國在過去的25年裡經濟發展停滯的主要誘因(而同一時期歐洲的其他主要國家都實現了經濟的穩定增長)。此外,哈耶克的理念也對最終導致了東歐共產主義陣營瓦解的自由市場思潮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
約翰·希克斯:最著名的貢獻是創造了IS-LM模型,該模型後來成為所有大學學習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起點。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因其在國際貿易理論及資本流動領域的開創性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威廉·阿瑟·劉易斯:發展出重要的“二元經濟”模型,它是用來驗證經濟工業化理論合理性的基礎模型,也為Heywood後來提出的對於英法工業化比較的“修正主義”觀點奠定了理論基礎。
羅納德·哈里·科斯:法律經濟學的奠基人之一,因其在交易成本方面的重要發現及分類工作,以及“完善的產權界定可以解決外部性問題”的經濟學思想,獲得了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阿馬蒂亞·森:因其在發展經濟學領域所做出的諸多貢獻而獲得了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研究工作還涉及到性別平等理論(他在學術作品中指代抽象的某人時總是用“她的”,而非“他的”)。森後來離開了倫敦政經,轉往牛津大學教書,但在牛津經濟系任教期間他並沒有被允許講授自己最著名的關於貧窮和飢荒的課程。
羅伯特·蒙代爾:被譽為“歐元之父”,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其主要的研究領域為最優貨幣區。到目前為止,他的研究成果仍然是分析與評價單一貨幣規則效力的重要理論支柱。此外,他與馬庫斯·弗萊明共同提出的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作為IS-LM模型的一個有效延伸,已成為世界各國學者們研究國際收支平衡、分析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的相對優劣性所使用的基本經濟模型。
喬治·阿克爾洛夫:被譽為“信號理論之父”,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他憑藉自己於1970年刊登在經濟學季刊上的文章《檸檬市場:質量的不確定性和市場機制》而一舉成名。在這篇文章中,他指明了損害市場機制正常運轉甚至導致市場失靈現象的重要因素即“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威廉·菲利普斯:雖然從未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但其在1958年提出的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線,早已成為各國政府部門制定旨在解決失業和通貨膨脹等問題的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據。
英國科研項目評估考核(ResearchAssessmentExercise)在過去的兩次考核報告(分別在1996年與2001年公布)中均把LSE的經濟系評為最高的5A級,世界上的許多非政府類大學排名研究機構亦普遍將LSE的經濟研究所及經濟系列為全球前十位,為非美國高等教育機構中的最佳。儘管其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經濟學領域,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仍是世界前十二大的高密度學術科研機構之一。
申請條件
本科課程
開學時間:每年的十月份左右
申請截止日期:每年的1月15日
IELTS分數要求:7.5分及以上(聽、說、讀、寫四項均不低於7分);
TOEFL分數要求:100分及以上(聽力和口語不低於24分,閱讀不低於25分,寫作不低於27分);
PTE分數要求:69分及以上(聽、說、讀、寫四項均不低於69分)。
語言成績略低於上述分數要求的學生,可以向學校申請參加Pre-sessional語言課程 ,該課程於每年的暑期開設,時長為5或10周。該課程屬於純粹的學術語言課程,學生在完成該課程后仍需參加IELTS/TOEFL/PTE等英語水平測試並滿足學校的最低語言要求。如申請者使用未認證考點考出的IELTS或TOEFL成績來申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應確保自己的語言成績已經達到學校的最低要求,因為未認證考點考出的IELTS或TOEFL成績是不可以用來申請Pre-sessional語言課程的。注意:LSE不接受拼分。
至於學術成績方面,國內高中畢業生不得使用高考成績直接申請,只可通過IB、A-Level或AP等國際通用課程文憑來申請入讀。
以下內容來源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官網:
IB課程:總分為37-38分及以上,至少修習3門高水準課程,高水準課程單門至少在6分以上;
A-Level課程:至少修習3門,多數課程的分數要求在A*AA-AAB之間;
AP課程:至少擁有4-5門不低於5分的AP課程成績;
中國學生:憑大學第一年成績+高中三年成績申請,高考成績可作為輔助材料提交。最低要求為大學第一年成績(均分)在A以上(對應國內百分製成績為90分以上),高中成績要求不詳。
註:憑預科成績或大學第一年成績申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還可能會被要求參加一個本科生入學能力測試(UndergraduateAdmissionsAssessment,簡稱為UGAA) 。該測試於每年3月份舉行,學校會邀請來自於“非傳統教育背景”(主要指未修習過IB、A-Level、AP等國際通用課程)但同樣優秀的申請者參加該測試,申請者不得主動要求參加該測試。該測試為時長3個小時的筆試,在LSE或其認可的考試中心舉行,測試內容分為三部分:論說文寫作、文章總結以及數理和邏輯能力測驗,學校認為考生並不需要為之進行特別的複習準備。
研究生課程
開學時間:每年的九月份左右
申請開放時間:每年的10月中下旬開放申請,次年的1月份開始發放第一輪錄取通知書
申請截止日期:不確定,滾動錄取
IELTS分數要求:7分及以上(法學相關專業不低於6.5分);
TOEFL分數要求:100分及以上(法學相關專業不低於109分);
本科GPA要求:均分90分以上(大多數課程只接受來自於TOP30陸本的中國學生);
GRE/GMAT分數要求:部分課程可能會要求申請者參加考試並達到某一特定分數,詳情可參見LSE官網。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研究生課程語言要求分為標準(Standard)、法學類課程(Law)和研究類課程(Research)三檔,其各自要求具體如下 :
標準:雅思總分7.0以上(聽、說、讀、寫四項均不低於6.5分);
法學類課程:雅思總分7.5以上(閱讀、聽力和寫作不低於7.0分,口語不低於6.5分);
研究類課程:雅思總分7.0以上(閱讀和寫作不低於7.0分,聽力和口語不低於6.5分)。
而授課型項目與研究型項目還有各自的學術成績要求:
授課型項目:TOP30陸本,均分90分以上;
研究型項目:TOP30陸碩,均分90分以上。
註:絕大多數授課型項目只接受秋季入學,且部分經濟或金融相關課程還會額外要求申請者在入讀秋季主課之前加讀一個暑期課程;而對於研究型項目而言,秋季、春季或夏季入學都可以被接受,但絕大多數課程仍以秋季學期為主要的入學學期。
獎助學金
LSE是歐洲管理學院協會(CEMS)的成員,就讀於學院管理類本科課程的學生可選擇攻讀CEMS碩士文憑,並在另一歐洲國家完成部分課程學習與項目實踐(實習)。目前,LSE設立了規模為400萬英鎊的入學獎學金來支援包括就讀於CEMS項目在內的來自於任意國家、攻讀任意層次學位的優秀學生 。此外,學校還專門針對中國學子設有“中英友好獎學金”(支援攻讀博士學位的中國學生)以及“渣打銀行獎學金”(支援攻讀碩士學位的中國學生),任何專業的學生都可報名申請,但名額有限,有意向的學生需留意申請入口的開放時間。
LSE亦設有一個佛蘭明斯集團獎學金供就讀於會計、經濟及金融相關專業的學生申請。
圖書館
政治經濟圖書館
LSE的螺旋樓梯圖書館——英國政治經濟圖書館始建於1896年,是全球最大的社科類圖書館,位於昂內爾·羅賓斯大樓(LionelRobbinsBuilding)內。作為英國國家級的社科類圖書館,其藏書具有極高價值。該館曾一度24小時全天候開放,但在2007年管理部門改變了它的運營模式:除學校考試期採用全天候開放模式以外,其他時間段改為早八點至晚十點開放。目前,該館每天大約有8,000人次的訪問,它還同時開設有特別國際研究藏館,供每年超過15,000名的校外讀者使用。
政治經濟圖書館在世界範圍內搜集書刊,但其藏書均是由幾大主流的歐洲語言編寫而成。圖書館的藏書超過了四百萬冊,內容涵蓋了大部分社會科學相關學科領域。此外,圖書館亦藏有大量19世紀初以來的政府出版物、統計資料及學術期刊。1946年,該館被指定為聯合國的存檔圖書館,用以存放聯合國出版的各類文檔及出版物。而其他國際組織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勞工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的官方文獻,館內均有收藏。
2000年,學院花費3,500萬英鎊改造了舊圖書館,翻新后的圖書館由諾曼·福斯特主導的建築事務所設計,引入了富有爭議性的螺旋式樓梯。新圖書館現有450台PC台式電腦及超過200個筆記本電腦插座,圖書館的四樓和五樓為專門用於學術研究和討論的“LSE研究室群”。
目前,政治經濟圖書館仍是學校師生們最喜歡去的地方,調查顯示倫敦政經學院學生的年借書量為英國平均值的4倍(約350本)。
肖氏圖書館(ShawLibrary)是LSE的另一處圖書館,向學校師生及公眾提供小說等休閑類讀物。該館位於學院的老教學樓(OldBuilding)內,費邊窗(FabianWindow)也在這裡展出。
此外,LSE的師生也有權使用倫敦大學聯盟下其他各成員學院的校圖書館,以及位於羅素廣場的倫敦大學議事大樓等其他設施。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地理位置靠近英國政治、工商業及媒體中心,例如英國議會大廈、首相辦公室、各類重要的金融機構、高等法院和英國廣播公司都近在咫尺,因此它與外界交流頻繁、聯繫緊密,每年更有許多國際知名領導人和各界優秀專才到訪,他們在學院進行公開講座、教學及個人研究等活動,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學院的學術資源,也進一步強化了學院的學術地位。
創立之初
倫敦政經學院於1895年由工人社會主義組織費邊社成員韋伯夫婦、格雷厄姆·沃拉斯(GrahamWallas)和蕭伯納建立。建立之初的啟動資金由私人慈善家提供,還包括費邊社成員HenryHuntHutchinson的20,000英鎊的遺贈。因為學院的創始人都堅信要由改良主義者而非革命者來發展社會主義事業,所以LSE的建立就是為了輔助費邊社達到其實現務實的社會建設的目的。學院的研究課題一直專註於消除貧困和財富分配不均等相關議題,這使得費邊社和倫敦政經逐漸成為影響英國工黨的重要力量。
由於當時的英國缺乏優秀的教授與良好的科研環境,其碩士學生數量相比於其他國家少了很多。在這種情況下,LSE確立其辦學宗旨為重新教育和培養英國的政商界精英。就在學校建立的前一年,英國科學促進會出面強調了系統學習社會科學的需要。韋伯夫婦統籌考慮倫敦政經學院的辦學目的,進而吸收借鑒了當時巴黎政治學院的通識教育課程理念,選擇採取“全面涵蓋”式的課程設置來教授社會科學相關專業。1895年10月,倫敦政經學院於Adelphi的約翰街9號正式開學。
發展進程
學校在創立后得到迅速擴張,於1896年9月就和新建的校圖書館(英國政治經濟圖書館)一同搬到了AdelphiTerrace10號,並在後續的幾年中繼續保持著發展的步伐。到了1900年,學校被倫敦大學認可並吸納為其下的一個經濟院系,並於同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和博士生。與此同時,倫敦政經學院的學術範圍開始拓展至其他社會科學相關學科,包括:地理學(1902年)、哲學(1903年),之後則是國際關係學、歷史學、法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到了1902年,小小的AdelphiTerrace校區已經容納不下整個學院,於是倫敦政經學院在當年正式搬到了學校現在位於Aldwych和國王大道的校址——離白廳僅有一步之遙。學校的老教學樓(OldBuilding)於1922年正式在HoughtonStreet落成。這棟建築在1920年由英王喬治五世奠基,至今仍然是學校最重要的辦公和教學用地之一。
在福利國家論的構建者之一、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創立者威廉·貝弗里奇擔任校長的幾年裡,倫敦政經重新定義了經濟學,這一新構想即“(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及如何將有限或者稀缺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科學”後來被認為是經濟學的標準定義。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倫敦政經應該被視作現代經濟學的始祖。貝弗里奇還任命了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為學院教授,而後者通過他與凱恩斯的著名論辯將倫敦政經學院推上了世界舞台 。倫敦政經與以凱恩斯代表的劍橋大學的兩種迥然不同的經濟學思想催生了現代經濟學領域中的兩大主流學派,至今仍在爭論福利國家和完全市場經濟的優劣。此外,學院的政治學教授拉斯基作為極左政策的倡導者(信奉社會民主主義和政治多元主義),其理論對英國政治產生了巨大影響,很多知名的世界領袖如:約翰·肯尼迪等,在倫敦政經求學時也受到過他的影響。
LSE最初傾向於社會主義的聲譽,在1960年代發生了變化。當時的校長極力抗爭,使學校擺脫了費邊社的影響,但這引發了許多學生和教員的抗議,其中就包括已服務於學校多年的校董會主席昂內爾·羅賓斯。
倫敦政經學院的前任校長、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是政治中間派“第三種道路”理論的奠基人,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和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等都是其理念的追隨者,西班牙首相何塞·路易斯·羅德里格斯·薩帕特羅和德國總理格哈德·施羅德等人的施政方針亦體現了這一理論的核心觀點。托尼·布萊爾曾在2005年為LSE費邊窗的永久展出揭幕。
院校排名
綜合排名
● 完全大學指南
完全大學指南排名
2022:英國第3
●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2021:27
2020:27
● QS
QS世界大學排名
2022:49
2021:49
● U.S.News
U.S.News世界大學排名
2021:244
2020:259
● 軟科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2020:151-200
● MosIUR
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
2020:76
專業排名
● QS
2020年LSE開設的全部專業在Q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表現如下 :
專業名稱 | 世界排名 |
社會政策與管理(SocialPolicy&Administration) | 3 |
社會科學和管理學(SocialSciences&Management) | 2 |
地理學(Geography) | 2 |
傳播學與媒體研究(Communication&MediaStudies) | 3 |
社會學(Sociology) | 3 |
政治學(Politics) | 5 |
發展研究(DevelopmentStudies) | 4 |
會計與金融(AccountingandFinance) | 4 |
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EconomicsandEconometrics) | 5 |
歷史學(History) | 5 |
法學及法律研究(LawandLegalStudies) | 6 |
商科(Business&ManagementStudies) | 10 |
人類學(Anthropology) | 8 |
哲學(Philosophy) | 5 |
人文與藝術(ArtsandHumanities) | 20 |
統計學和運籌學(StatisticsandOperationalResearch) | 19 |
心理學(Psychology) | 29 |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系統(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System) | 111 |
數學(Mathematics) | 113 |
● THE
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專業排名:
商學與經濟:6 ;
社會科學:7 ;
法學:8 。
● U.S.News
2020年U.S.New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
經濟與商學:8 ;
社會科學與公共健康:35
學術排名
2021年8月,位居2021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151-200位。
從國際政治、法律、商業和金融,到文學、音樂、表演藝術及學術研究等領域,都遍布有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友的足跡,而18位諾貝爾獎得主(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和平獎和諾貝爾文學獎)則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
諾貝爾獎得主
截至2016年,共有18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校友或教員獲得了諾貝爾獎,他們分別是
1925年諾貝爾文學獎 蕭伯納 | 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羅納德·哈里·科斯 |
1950年諾貝爾和平獎 拉爾夫·約翰遜·本奇 | 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阿馬蒂亞·森 |
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 伯蘭特·羅素 | 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羅伯特·蒙代爾 |
1959年諾貝爾和平獎 菲利普·諾埃爾-貝克 |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喬治·阿克爾洛夫 |
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約翰·希克斯 |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里奧尼德·赫維克茲 |
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 |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保羅·克魯格曼 |
197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 |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
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威廉·阿瑟·劉易斯 |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奧利弗·哈特 |
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默頓·米勒 | 2016年諾貝爾和平獎 胡安·曼努埃爾·桑托斯·卡爾德龍 |
政界
截至2016年,LSE的校友總共誕生有55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包括3位現任國家或地區領導人 :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巴貝多總理米婭·莫特利以及中國台灣地區領導人和民主進步黨前任主席蔡英文。
其他著名的前政府首腦包括
ErrolWaltonBarrow(巴貝多總理) | 海因里希·布呂寧(德國總理) |
LionelZinsou(貝南總理) | 克瓦米·恩克魯瑪(迦納國父,非洲統一組織和不結盟運動的發起人之一) |
謝爾蓋·斯塔尼舍夫(保加利亞總理) | HillaLimann(迦納總統) |
皮埃爾·特魯多(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的父親) | 約翰·埃文斯·阿塔·米爾斯(迦納總統) |
金·坎貝爾(加拿大首位女總理) | JoeBossano(直布羅陀首席大臣) |
阿方索·洛佩斯·普馬雷霍(哥倫比亞總統,聯合國安理會主席) | 喬治·帕潘德里歐(希臘總理) |
胡安·曼努埃爾·桑托斯·卡爾德龍(哥倫比亞總統,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 康斯坦丁·西米蒂斯(希臘總理) |
奧斯卡·阿里亞斯·桑切斯(哥斯大黎加總統,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 MauriceBishop(格瑞那達總理,“新寶石運動”的領導者) |
尤金妮亞·查爾斯(多米尼克首位女總理) | 福布斯·伯納姆(蓋亞那總理及總統) |
卡米塞塞·馬拉(斐濟總理及總統) | 科切里爾·拉曼·納拉亞南(印度總統) |
亞歷山大·斯圖布(芬蘭總理) | 摩西·夏里特(以色列總理) |
VeerasamyRingadoo(模里西斯總統) | 羅馬諾·普羅迪(義大利總理,歐盟委員會主席) |
納文錢德拉·拉姆古蘭(模里西斯總理) | 邁克爾·諾曼·曼利(牙買加總理) |
謝爾·巴哈杜爾·德烏帕(尼泊爾總理) | P·J·帕特森(牙買加總理) |
哈莫迪奧·阿里亞斯·馬德里德(巴拿馬總統) | 高橋是清(日本首相,日本銀行總裁) |
PedroBeltranEspantoso(秘魯總理) | 羽田孜(日本首相) |
BeatrizMerino(秘魯首位女總理) | 麻生太郎(日本首相,現任日本內閣副總理兼財務相) |
EdwardSzczepanik(波蘭流亡政府總理) | 喬莫·肯亞塔(肯亞國父) |
馬雷克·貝爾卡(波蘭總理) | 姆瓦伊·齊貝吉(肯亞總統) |
BanjaTejan-Sie(獅子山總督) | 艾諾特·湯(吉里巴斯總統) |
李光耀(新加坡國父) | 賽義夫·伊斯蘭·卡扎菲(前任利比亞最高領導人奧馬爾·穆阿邁爾·卡扎菲的次子) |
約翰·康普頓(聖露西亞國父) | 端姑查化(馬來西亞最高元首) |
俞國華(中國台灣地區行政部門長官,與孫運璿、李國鼎、周宏濤等並稱台灣“經濟奇迹”最關鍵的推手) | 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模里西斯“民族之父”,納文錢德拉·拉姆古蘭的父親) |
他寧·蓋威遷(泰國總理) | 拉姆齊·麥克唐納(英國首位工黨籍首相) |
斯爾法納斯·奧林匹歐(多哥總理及總統) | 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英國首相,福利國家制度的締造者) |
此外,在英國前任首相剋萊門特·艾德禮於學校執教的時候,美國前任總統約翰·肯尼迪也曾和他的哥哥約瑟夫·肯尼迪在學校讀書。
29位現任英國議會議員,包括愛德華·米利班德、魯斯·凱利和顧綺慧等,以及現任英國內閣的所有組成人員,都曾在倫敦政經求學。而43位現任英國上議院貴族也都是倫敦政經的校友,其中就包括被譽為“氣候經濟學之父”的前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
前美國白宮見習生、“拉鏈門”事件女主角莫尼卡·萊文斯基和冷戰時期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伊里奇·拉米雷斯·桑切斯亦曾於學院就讀。
商界
有著“金融巨鱷”之稱的貨幣投機家與股票投資者喬治·索羅斯在LSE馬來西亞校友會活動中發表演講時曾提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作為倫敦金融城的繁殖沃土,多年來培養了大量的商業及金融界人才......”。
截至2016年,學院培養的商業及金融界精英包括
默文·金恩(前任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行長、貨幣政策委員會主席) | RuthPorat(現任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CFO,前任摩根士丹利CFO) |
約瑟夫·阿克曼(前任德意志銀行董事會主席) | 裴熙亮(前任摩根士丹利公司總裁) |
德爾菲娜·阿爾諾(貝爾納·阿爾諾的女兒,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繼承人) | 戴維·洛克菲勒(商界巨頭,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 |
艾倫·布林德(前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副主席) | 彼得·薩瑟蘭(曾擔任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總幹事,BP及高盛倫敦的前任董事長) |
TonyFernandes(亞洲航空公司創始人兼CEO) | 尤利婭·季莫申科(烏克蘭“鐵娘子”,曾一度壟斷了該國的天然氣產業,被譽為“石油女皇”) |
克勞拉·芙爾絲(前任倫敦證券交易所總裁) | JimWhitehurst(RedHat公司首席執行官) |
斯泰利奧斯·哈吉-約安努(易捷航空母公司易捷集團的創辦人) | 薩奇兄弟(薩奇廣告公司的創辦者) |
斯皮羅·拉特西斯(船業大亨,PrivatSea的創辦者) | HerbertColeCoombs(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的首任行長) |
RichardNesbitt(多倫多證券交易所總裁) | SyedAliRaza(巴基斯坦國民銀行行長) |
約瑪·奧利拉(前任諾基亞CEO) |
文化界
卡爾·波普(當代西方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費耶阿本德和拉卡托斯的老師) | 南希·卡特賴特(科學哲學家,現於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及杜倫大學任教) |
費耶阿本德(當代美國最著名的科學哲學家之一,無政府主義者) | 米克·賈格爾(滾石樂隊的創始成員之一) |
拉卡托斯(數學哲學家) | 大衛·愛登堡(BBC電視節目主持人,博物學家和動物學家) |
法律界
切麗·布萊爾(英國前首相安東尼·查爾斯·林頓·布萊爾的夫人,英國皇家法律顧問) | 比姆拉奧·拉姆吉·安貝德卡爾(“印度憲法之父”,印度“不可接觸者”即四大種姓之外的“賤民”的領袖) |
查爾斯·韋伯斯特(聯合國的創始人之一) | MakhdoomAliKhan(巴基斯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
華人
王鐵崖:著名的國際法學者,國際法研究院和世界藝術與科學學會院士、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大法官。 | 庄陳有:曾任香港樂施會總幹事、香港大學學生髮展及資源中心總監,現任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 |
龔祥瑞:著名的法學家和憲政學者,北京大學法學系教授,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老師。 | 簡悅強:香港東亞銀行前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前主席。 |
羅世宏:台灣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副教授,媒體改造學社的召集人。 | 周文重:原國家外交部副部長,現任吉林大學和南開大學兼職教授。 |
蔣碩傑:台灣經濟研究院首任院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及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 賴幸媛:曾於馬英九執政時期擔任台灣陸委會主任委員。 |
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學系講師,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 | 王光亞: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 |
楊潔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曾任中國駐美大使及外交部部長 [62] 。 | 李小加:曾任《中國日報》報社記者和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
龍永圖:全球CEO發展大會和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席,原國家商務部副部長及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 [63-64] 。 | 余紀忠:台灣新聞界泰斗、台灣第一大民營報紙《中國時報》的創辦人。 |
孫玉璽:原中國駐波蘭、義大利、印度及阿富汗大使。 | 陶傑:香港暢銷專欄作家、新穗詩社社員。 |
唐明治:1983-1988年於香港港英政府擔任律政司長官。 | 盧靖姍:香港演員、歌手、模特,曾在吳京執導的電影《戰狼2》中擔任女主角並受邀參加了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榮獲Taormina電影節KineoAnica國際藝人獎。 |
李義:香港終審法院常任法官。 | 金刻羽:現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副教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之女。 |
李業廣:香港行政會議成員,前任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主席,胡關李羅律師行的合伙人之一。 | 鄧蓓佳:香港主持人、TVB財經主播。 |
劉慧卿:香港民主黨副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新界東)。 | 張業遂: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外交部黨委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