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幣

華中幣

新四軍老戰士、原南空高炮第十八師副師長秦叔瑾向東台市三倉烈士陵園捐贈三張罕見“華中幣”,見證了60多年前華中抗日根據地的那段特殊金融史。秦老捐贈的“華中幣”面值分別為“伍拾圓”、“壹佰圓”、“貳佰圓”三種,為民國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印製。這些紙幣紙質優良,彩色印刷,圖案精美。據秦老介紹,1944年前後,華中抗日根據地基本上連成了一片,大範圍的物資交流和新四軍的戰略行動增加,客觀上需要有華中地區統一使用的貨幣。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決定成立華中銀行,併發行華中統一使用的華中銀行幣。1945年8月1日,華中銀行宣布成立,並在當日發行華中幣。

簡介


華中幣
華中幣
1944年,華中抗日根據地軍民對日偽發起反攻,收復了大片國土,打破了被分割封鎖的局面,使華中抗日根據地基本上連成了一片,大範圍的物資交流和新四軍戰略行動增加,客觀上要有全華中統一行用的貨幣。中共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決定成立華中銀行,併發行華中統一行用的華中銀行幣。在經過短暫的積極籌備后,於1945年8月1日在今安徽省天長縣張鋪鎮宣布成立華中銀行,並在當日發行華中幣。

發行情況


華中銀行幣始發於抗戰勝利前夕,停發於1948年12月1日人民幣面世之後。先後發行的華中銀行幣有13種面額、56種版別,全國解放前後,都用人民幣回收后銷毀。由於回收認真徹底,今各版別華中幣存下來的都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