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院

畫院

畫院是一個官署名。在中國古代宮廷中掌管繪畫。它除為皇家繪製各種圖畫外,還承擔皇家藏畫的鑒定和整理及繪畫生徒的培養。後來也指中國現代美術的創作和研究機構。

宮廷畫院始於五代,盛於兩宋。后蜀蜀主孟昶創立的翰林圖畫院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畫院。宋時徽宗富繪畫才能,為畫院定立了一套完整制度,以自己的鑒賞趣味和創作方法要求畫院畫家的創作,宣和畫院遂成後代畫院的典範,對兩宋繪畫的繁榮起了很大作用。至元,畫院傳統中斷。明復置,清廢。20世紀50年代后開始,北京畫院成立,隨後北京榮寶畫院等畫院設立。各省、市、自治區陸續建立畫院,但其創作畫種已超出了中國畫的範圍,包括:油畫、版畫、雕塑等畫種。

發展歷程


宮廷畫院的確立大致經歷了三個時期。

出現

宮廷繪畫出現,為之後宮廷畫院的濫觴打下基礎。漢代,統治者為宮廷畫師設定專屬職官,並在宮廷之內設立專門“畫室”,管理繪畫事務,為後世畫院之濫觴;至唐代,唐玄宗即位之初便在宮廷之內設置翰林院,成為五代時期宮廷畫院的雛形。這一階段可以稱之為“前畫院時代”。
從唐朝開始已有畫官被招入宮廷服務,但尚無畫院之設。

設立

畫院正式設立,始於五代。956年,后蜀盂昶設立“翰林圖畫院”,這是我國歷史上正式設立宮廷繪畫機構——畫院的開始,畫院設有“待詔”、“祗侯”等官職。西蜀畫院的畫家,每月集會,探討繪畫中的疑難問題,畫院畫家服務於宮廷,為皇帝在宮殿、寺廟等作畫。南唐也設立了畫院。兩宋畫院規模較大,制度完善。
從五代到兩宋,可以稱之為中國繪畫史上的“畫院時代”。

衰落

宋代之後,畫院傳統便逐漸衰落了。元代廢棄宮廷畫院,宮廷之內沒有畫院設置,只是將畫家分散在集賢院、奎章閣學士院以及秘書監等機構。
到明代,雖有畫院之名,卻無畫院編製之實,相比宋代,在機構、制度、授職等方面上顯得很不完善,明代供奉內廷的畫家,大多活動在文華、武英、仁智三殿,此三殿可視為與宋代翰林書畫院同等性質的機構。
清代宮廷不設畫院,但宮廷畫家的活動卻有專門的場所,從畫作到如意館,再到畫院處,清代宮廷繪畫機構經歷了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元、明、清三代,宮廷畫院的發展遠不及宋代那般輝煌,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慘淡經營,可以看作是“后畫院時代”。

消亡


畫院至清朝滅亡,階級統治結束,中國古代宮廷畫院也就真正成為了逝去的歷史。

宋代畫工考試


宋代畫院錄用畫家,要經過嚴厲的考試,宋代科舉考試里有“畫學”一科。
宋徽宗在位期間,為宋代畫院的極盛期。當時畫工考試,常以唐詩詩句命題,要求考生畫出詩句意境。

軼事


例如,一次以“竹鎖橋邊賣酒家”為題,考生大都刻意描畫酒店,而李唐(北宋著名畫家)卻在橋頭竹林外畫一酒帘,表現出酒家為竹林掩蔽的“鎖”字意境。
有一次以“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為題,眾人大多畫一隻空船系在岸邊,有的船舷上畫一隻鷺鳥,有的在船篷上畫一隻棲鴉。而考中第一名的畫面則是,一隻孤船橫盪在水面,船尾卧一船夫,表現的是無人借渡的寂寞。畫院的考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培養畫家的審美觀察力、藝術想象力和創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