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弋夫人墓

鉤弋夫人墓

鉤弋夫人墓位於陝西淳化縣鐵王鄉大圪塔村西北,是漢昭帝劉弗陵之母“鉤弋夫人”的墓地。

2017年11月17日,由公安部掛牌督辦的陝西淳化“7·20”系列盜掘西漢古墓葬案宣布告破,共打掉犯罪團伙10個,抓獲犯罪嫌疑人91人,陝西省檢察機關已批准逮捕54人。這是近年來全國破獲的重大文物犯罪系列案件之一。

歷史記載


雲陵及其勾弋夫人歷史上多有記載。《漢書·昭帝紀》文穎注曰“婕妤先葬雲陽,是以就雲陽起雲陵”。《三輔黃圖》卷三勾弋宮記曰,“昭帝即位,追尊為皇太后,更葬之,發六十二萬人起陽陵”。故云陵又稱陽陵。又記,“昭帝母趙婕妤雲陵,在雲陽甘泉宮南,今人呼為女陵”。乾隆《淳化縣誌》載,“舊志昭帝發卒二萬人築陵,號雲陵,自漢始元二年(前104)迄今一千七百六十餘年,遺冢巍然,俗呼大圪垯”。
漢鉤弋夫人趙婕妤,齊河間人。《漢書·外戚傳》載:武帝巡狩過河間,望氣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召之,既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伸出,由是得幸,號曰拳夫人。后居鉤弋宮,號曰“鉤弋夫人”。后憂死,葬雲陽。其子昭帝即位,追尊為皇太后,起雲陵邑於陵墓西北隅。

文物現狀


鉤弋夫人墓形似覆斗,夯築,東西長166米,南北寬154米,高約20米。墓四周有闕門,除西邊破壞外,餘三面保存基本完好。

被盜事件


鉤弋夫人墓
鉤弋夫人墓
2016年7月初,陝西省淳化縣公安局獲悉線索,在位於淳化縣境內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雲陵墓區內,有人盜掘古墓葬。漢雲陵系漢武帝劉徹之妃、漢昭帝劉弗陵之母“鉤弋夫人”的墓地。鑒於案情重大,公安部將此案列為掛牌督辦案件,直接組織指揮陝西省公安機關開展偵查工作。
隨後,咸陽市、淳化縣警方成立“7·20”專案組,先後奔赴甘肅、河南、山西、廣東、北京等地,歷時一年多,一舉偵破整個案件,打掉了相互交織、組織嚴密的盜掘西漢古墓葬、倒賣文物犯罪團伙10個,抓獲倒賣文物多年的張某、王某等犯罪嫌疑人91人(其中公安部A級通緝令通緝2人),破獲涉及陝西、甘肅、山西等地的古墓葬被盜掘案96起,共追回各類被盜文物1000餘件,包括三級以上珍貴文物222件(部分文物待鑒定),扣押10餘輛涉案車輛及相關涉案財物。其中,許多珍貴的文物被無損追回,追繳的100餘件青銅編鐘、漢代陶俑等文物十分珍貴。
該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均已到案,已批准逮捕54人,上網追逃10人,案件進入移送起訴階段。

案件反思


起底文物犯罪“行業結構圖”
在這一系列案件中,有專業化、組織化的盜墓團伙,也有具備較高專業知識的文物掮客,還有高價收購文物的所謂“收藏家”涉案。他們之間彼此勾連,形成相對獨立又互有交織、錯綜複雜的犯罪網路,進而產生完整的文物盜、販黑色產業鏈。
在這個利益鏈條中,一件文物從最初的盜掘者手中經四五個層級轉手,最終價格可翻至百倍,每一環節都有利可圖。本案犯罪嫌疑人之一張某戰供述,他從兩筆總成交價900萬元的文物非法買賣中獲利150萬元。
盜墓者的專業性越來越強。有的犯罪嫌疑人專門研究全國重要古墓葬分佈,時常是“考古隊前腳勘探結束,盜墓者後腳就趕到”。
在這起系列案件中,還有頗有社會地位的人員涉案。辦案民警說,此案中發現西部某省一位政協委員數度從文物販子手中高價購得編鐘陶俑等,此人最終因涉嫌非法收購及私藏大批珍貴文物被抓獲。
專家建議多管齊下彌補文物保護漏洞
“田野文物保護並不容易。以皇陵為例,有的面積在幾十平方公里,開車巡視一圈就要數小時。盜墓者往往打時間差實施犯罪,甚至破壞監控設備。”淳化縣公安局民警高曄說。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可加大人防、技防投入,如引入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手段,並層層落實監管職責。同時,應當加大打擊下游非法文物買賣的力度,從交易端切斷文物犯罪的需求源頭。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岳洪彬說,應當加大文物行政部門的執法力度,賦予其充分的強制力,以便更為妥善地保護各級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