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瑜伽
古典瑜伽
古典瑜伽由哈他瑜伽、冥想瑜伽、智瑜伽、業瑜伽、王瑜伽、昆達里尼瑜伽六大流派組成。古典瑜伽是所有瑜伽之源,也是最系統全面的基礎課程。它不僅詳解哈他瑜伽,而且囊括古印度六大傳統瑜伽學派,能最大限度地探究瑜伽的廣泛含義,打開各類瑜伽之門。
梵文中“jnana”的意思即為“知識”。通常認為智瑜伽是所有瑜伽種類之中最難的途徑。業瑜伽是關於行動和工作的瑜伽。他追求從行動中取得統一、和諧。業瑜伽的箴言是:給予、給予,再給予。在《薄伽梵歌》中,業瑜伽被定義為“行動的有效性”。哈他瑜伽中的“哈他”這一術語意為兩極的結合。tha象徵能量、終極的力量;ha象徵著思維和意志力。因此哈他瑜伽意為“能量與意志力的統一”。王瑜伽常被稱為阿斯湯噶瑜伽(非西方傳發展的阿斯湯噶瑜伽)。它是為實現身體、思維和靈魂的清潔,同時達到與至高生命境界的統一。它包括自律、內觀、體位等八部分。昆達里尼瑜伽也被稱為薩科提瑜伽。薩科提被敬奉為至高女神。昆達里尼能量被象徵為聖母,它是大自然之母。她通過一個又一個氣輪的作用,不停地轉換位置,引導追求者個體的靈魂升至薩哈斯拉,同追求濕婆神靈相統一。
五千年前,在古老的印度,高僧們為求進入心神合一的最高境界,經常僻居原始森林,靜坐冥想。在長時間單純生活之後,高僧們從觀察生物中體悟了不少大自然法則,再從生物的生存法則,驗證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應身體內部的微妙變化,於是人類懂得了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從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體,開始進行健康的維護和調理,以及對疾並創痛的醫治本能。幾千年的鑽研歸納下來,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論完整、確切實用的養身健身體系這就是瑜伽。
瑜伽的函義為"結合","平衡","統一",不僅是知性的、感性的,而且要理性的去實踐"它",瑜珈是讓我們去身體力行的運動。
考古學家曾在印度河流域發掘到一件保存完好的陶器,上面描畫著瑜伽人物做冥想時的形態,這件陶器距今至少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可見瑜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再簡單一點來說,瑜伽是生理上的動態運動及心靈上的練習,也是應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學。瑜伽的最終目標就是能控制自己,能駕御肉身感官,以及能馴服似乎永無休止的內心。感官的集中點就是心意,能夠駕御心意,即代表能夠駕御感官;通過把感官、身體與有意識的呼吸相配合來實現對身體的控制。這些技巧不但對肌肉和骨骼的鍛煉有益,也能強化神經系統、內分泌腺體和主要器官的功能,通過激發人體潛在能量來促進身體健康。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腺體和主要器官的狀況決定著一個人的健康程度。有規律的瑜伽練習有助於消除心理緊張,以及由於疏忽身體健康或提早衰老而造成的體能下降。因此練習瑜伽能保持活力,令思路清晰。現代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壓力較大。當然,適度的壓力也是必要的,因為壓力可以激發興趣,振奮精神,使人精力充沛。但是,如果這種壓力超過我們所能承受的限度,身體就會感到緊張不適,自我免疫力下降,體力不支,有時還包括心理上的挫敗感、肌肉緊張(可導致脊椎疼痛)、疲累不堪、呼吸短促甚至神志不清等。瑜伽包含伸展、力量、耐力和強化心肺功能的練習,促進身體健康,有協調整個機體的功能,學習如何使身體健康運作的同時也增加了身體的活力。此外,培養心靈和諧和情感穩定的狀態也引導你改善自身的生理、感情、心理和精神狀態,使身體協調平衡,保持健康。
學者將瑜伽分為五個時期:
一、吠陀瑜伽吠陀文獻(大約在公元前2500-1500年)是大量的古印度典籍的綜合,在這其中一開始提及瑜伽。
二、前古典時期:由公元前5000年開始,直到(犁俱吠陀)的出現為止,約有3000多年的時期,是瑜伽原始發展,缺少文字記載的時期,瑜伽由一個原始的哲學思想逐漸發展成為修行的法門,其中的靜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三、古典時期: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經》統的記載下來,到了《奧義書》確的記載瑜伽,到《伽梵歌》出現,完成了瑜伽行法與吠檀多哲學的合一,使瑜伽這一民間的靈修實踐變為正統,由強調行法到行為、信仰、知識三者并行不悖。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印度聖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訂為八支體系。
四、后古典時期:由“瑜伽經”以後,為後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奧義書”,密教和訶陀瑜伽。“瑜伽奧義書”有二十一部,在這些“奧義書”中,純粹認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達到解脫的唯一方法,它們都有必要通過苦行的修練技術所導致的生理轉化和精神體會,才能達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產生出了節食、禁慾,體位法,七輪等,加上咒語、手英身英尚師之結合,是后古典時期瑜伽的精華。
五、現代瑜伽1893年,維偉克南達在宗教會議上介紹瑜伽,並從此給美國人留下深刻印象。從此瑜伽開始在這一大洲廣為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