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凱力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研究所所長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闞凱力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曾任美太平洋貝爾公司戰略技術評價部經理,中國衛星通信公司特別顧問;郵電部經濟技術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銀行電信政策和發展戰略顧問。研究方向為:信息產業政策及發展戰略。他也是兼信息產業部電信法起草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被稱為“電信業的大炮”
闞凱力,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政策與發展研究所教授,著名電信專家;《電信法》起草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曾任世界銀行電信政策和發展戰略顧問;主要研究領域為電信及信息產業政策和企業經營策略。70年代中期,正是闞凱力赴美前夕,為打長途電話聯繫入學事宜,闞凱力多次奔波於西單電報大樓(因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繁瑣的手續、漫長的等待,惡劣的通話質量,都與他到美國后看到的電話高度普及的現實形成強烈反差。
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位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在那裡,完美地結束了碩士、博士、博士后的學業。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還有異域高校留給他的全新的技術管理理念,回到了國內,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我國電信改革的事業當中來。
2005年,他一次次站在了風口浪尖。針對IT業界的種種熱點現象,他不遺餘力地進行抨擊。被他抨擊的事件都是人們關注的,觀點也一個比一個尖銳,不少人開始懷疑這種抨擊的用意了,他也因此成為一個中國為數不多的最受爭議的學者。
2011年,發表“中國網速水平中等偏上絕對價格偏低”
闞凱力3歲跟著父母去了美國,5歲又回到中國。年幼的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格外的強,雖只是兩年的英語熏陶,卻培養了較強的英語閱讀能力。就是兒童時期的一點基礎,沒想到在他一生的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
考上了清華大學,恰好也趕上了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闞凱力真正在清華大學電子學系學習的時間只有一年多,之後就被分配到張家口無線電廠,一呆就是好幾年。
1976年,闞凱力被召回北京,安排在交通部水運規劃設計院作通訊系統設計工作。1978年,全國開始招考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國家教委在鄧小平的指示下決定從這批研究生中選拔英語較好者出國留學。憑著離開清華后在工作中的積累和刻苦自學,他成為了北京郵電大學的研究生。藉助年幼時的點滴英語基礎以及當初培養的濃厚的語言興趣,闞凱力有幸成為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學生當中的一員。
已經33歲的闞凱力,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除了享受出國深造的待遇外,花的學費竟然是別人的三倍。鑒於他在國內行業內已經展現出來的聰明才智,中科院院士葉培大和導師蔡長年雙雙向美國斯坦福大學推薦。而該校是全美國收分最高、學費最昂貴的學校。臨行前教委的一位處長曾對他說“派你到斯坦福大學不容易,因為你花的錢在其他學校派三個都夠了。”自始至終,這句話伴隨著闞凱力,他感受到的重擔似乎也要較別人重三倍。
剛到斯坦福時,必須要接受嚴格的面試。闞凱力面對高水平教授提出來的問題,沒有露出絲毫的膽怯,而是侃侃而談,充分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得到了教授們的認可和肯定。但是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基礎知識還不是很紮實。所以,當教授們誇讚他時,他反倒顯得非常羞澀,一個勁兒地說“還不夠,還不夠。”最後面試成績公布時,他得了98分。喜歡凡事弄個明白的闞凱力找到了一位教授,詢問為何被扣掉了2分。原來這2分出自他最後的那虛那兩下。一談起這個,闞教授就難免要調侃道“誰知道‘謙虛’到不叫國不叫不‘美’了呢!”
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當中,闞凱力開始試著對美國文化實行“拿來主義”,擯棄糟粕、取其精華,希望自己集大成后回國效力。
“集大成”,首先就要選擇好合適的專業,既適合自己,又是國家急需的。闞凱力清楚地記得一件事:在他聯繫到斯坦福大學入學時,曾經要給美國去電話。當時,打國際長途必須到全北京唯一的西單電報大樓填寫話單,遞進去之後就是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等待。看到大廳里到處都是等著打電話的人,只能多花幾倍的錢加急、再加急,但仍然幾次都是一等就是一天,直到服務員說:小夥子,明天再來吧,美國那裡已經是深夜了。後來到美國一看,不但每個辦公室、每家都通電話,連每個學生宿舍里都有電話,電話在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中發揮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正是這種強烈的對比促使闞凱力學習電信,下決心要在中國多裝幾部電話。
1979-1984年國家教委首批公派赴美國斯坦福大學留學,獲碩士、博士學位。1984-1986年美國太平洋貝爾公司戰略技術評價部經理,負責制定公司的技術發展戰略及重大項目評估;曾任國際電信聯盟美國代表團成員;曾代表太平洋貝爾對美國航天政策提出修訂意見。
1987-1994年任郵電部經濟技術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負責電信發展戰略和技術經濟方面的研究工作。
1989-1996年回到斯坦福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曾負責我國多項技術引進項目,並參與聯通公司籌備工作;曾任世界銀行電信政策和發展戰略顧問。
1997-1999年回國重任郵電部經濟技術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負責中心的科研工作,向國務院領導提交過中國電信重組方案。
1999-2000年在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從事我國電信和信息產業政策及企業經營策略的研究工作;代表我國參加國際電信聯盟的會議及工作。
2000年至今競聘為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現為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政策研究所所長。
經濟效益是檢驗技術的唯一標準
闞凱力說,當時中國的大學不大理會一項技術對國家或企業產生什麼樣的經濟效益,市場會不會接受這項技術。但斯坦福不一樣,講技術課一定說這東西現在或將來是否有用,它與其它技術比較有無優勢,並且最終必須落實到經濟效益上。闞凱力的博士論文就是如何優化網路、以最低成本贏得最大的利潤。美國矽谷高技術公司百分之七十的CEO都是從斯坦福畢業的,因此被稱為矽谷的母校,闞凱力認為與這種教學思想不無關係。
1980年代中期,ISDN炒得很熱,人們覺得21世紀就是ISDN的世紀,“當時誰要是懷疑ISDN,那就別想在電信界混了。”按照ISDN的理論,用一對線能傳兩路電話,同時還能傳輸一路低速數據,但是很貴,必須對已有的電話網進行很大的改造。闞凱力當時怎麼也不看出ISDN的市場在哪裡:“當時還沒有網際網路,所以數據通信還沒有市場;而如果需要兩部電話,再接一對線就行了,誰願意費那麼大勁、花那麼多錢?”闞凱力這樣說承擔了很大的風險,因為那時候與AT&T剛分家,自己作為公司戰略技術評價部的經理,對已經被公認的ISDN提出質疑,不是有損太平洋貝爾公司和自己的形象嗎?但闞凱力在部門的報告中明確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堅決反對在ISDN上大規模投入,提出了“高舉大旗,原地踏步”的策略:一方面公司建立了ISDN的演示室,表面上宣傳要大搞ISDN,另一方面卻一點也不投資,至少要等到市場情況明朗以後再說。這樣,其它幾家從AT&T分出去的“小貝爾”公司在ISDN上投入了幾億、幾十億的美元,但“扔到海里連水泡都沒看到一個”,而闞凱力制定的這種策略為太平洋貝爾公司避免了巨大的損失。
敢於說自己不懂
闞凱力解釋當他在太平洋貝爾任職期間,國際上湧現了大量名目繁多的“新技術”,例如其中就包括人工智慧和以此為基礎的“第五代計算機”。但是,闞凱力對這些東西卻始終懷疑。“我能從斯坦福大學拿到博士,至少說明我不笨,不怕被人說自己是‘愚蠢和不稱職的人’。但是我對計算機也研究了不少,連第二代計算機都沒看到,怎麼一下就冒出個第五代?”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就從一個最出名的人工智慧公司借了一套演示軟體,據稱只需描述一頓飯菜,人工智慧就能判定應該配什麼樣的葡萄酒。闞凱力在公司的會上當眾輸入麥當勞漢堡包的特徵:什麼樣的形狀,什麼樣的配料,結果計算機還引經據典地顯示出應該喝某公司在某地某年出產的高級紅葡萄酒。“在麥當勞吃漢堡,誰還花幾十美元喝什麼酒啊?”闞凱力回憶當時所有的人都笑得前仰後合,而人工智慧和第五代計算機的神話也就在公司里不攻自破了。
十大傑出維權人物評選候活動選人入選理由:電信揭黑第一人
從清華大學電子系跳到了北京郵電大學的信息學,闞凱力最終選擇了斯坦福大學的電信領域的研究。
闞凱力發現一個特別怪的現象。同自己一起來美的留學生和訪問學者,當初在國內全是清一色的默默無聞者,可一到美國,都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觀點獨到的論文、居世界領先級的發明創造,源源不斷地出自他們之手,絕大部分都受到了實力雄厚的公司和科研機構的青睞,並受到了高薪聘請。
他琢磨又琢磨,發現問題不在於技術本身,而是管理和體制。只有把體制改革和管理搞好才是中國求得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自己既在張家口的廠子里干過,又在信息部呆過,從地方到中央、從基層到機關,各方面的經驗都比較全面,闞凱力想從技術轉向管理。
從小父親就給他講過一個故事:古人韓信求師,師傅問他要學“一人敵”還是“萬人敵”。“一人敵”就是學十八般武藝,將來在戰場上有萬夫不擋之勇;“萬人敵”就是學政治和兵法,將來可以治國安邦。韓信選擇了“萬人敵”,後來果然輔佐劉邦建立了漢朝。
但是文革中的經歷無法使闞凱力斷然去放棄電信管理。畢竟“技術保險、管理危險”:作純技術最多是一個“反動學術權威”,研究管理體制卻有可能成為“現行反革命”,受到最嚴重的迫害。當時,國內的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其趨勢還不大明朗。闞凱力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不得不放棄電信管理。
是《中國日報》的第一任主編關在漢幫助他堅定了決心,使闞凱力在博士論文中義無反顧地開始研究屬於電信管理的網路規劃。斯坦福大學的博士論文只有一條要求,就是必須創新,必須對人類知識有所貢獻。但正因為如此,每年都有很多學生只得放棄對博士學位的追求。好在闞凱力的數學功底好,在系統地學習了運籌學的各個分支之後,他的博士論文《本地網路最優化》根據運籌學的網路優化理論,使電信網路的成本最低,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需求。在這篇論文答辯后的第二年,他的導師在課堂上就開始對學生講起了“闞氏演演算法”。
1987年,黨的十三大剛開過,闞凱力在中科院葉培大院士的領導下,起草了中國科學院一個項目的主報告《按照商品經濟規律改革我國通信管理體制》。這篇僅有兩千多字的報告是我國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電信體制改革方案,明確提出了政企分開、引入競爭、建立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的股份制公司、逐步對外資開放,以及其他許多電信體制改革的重大措施,被稱為“八個問題”、九條建議”。這是闞教授平生最得意之作,雖然當時掀起了軒然大波,毀譽不一。但後來我國電信體改革的發展完全證明了報告中觀點的正確性,難怪一些人看到這篇1988年的報告還以為是1998年寫的。
從研究技術決策,九十年代闞凱力轉戰電信體制改革。作為電信政策的研究者和建議者,面對中國電信“一分為三”、“網業分離”到“一分為四”,中國電信行業是“豎拆”還是“橫拆”等重大問題,他始終以極大的熱情與嚴肅的態度推進著另外一場重大的改革。
克服了重重困難,以闞凱力為代表的反電信壟斷者最終還是成功了。但是,舊的局面雖已打破,新體制的建立尚需要一段時間電信業內人士的共同努力。這個時候,闞凱力選擇了回歸校園,他打比方說,當時我國的電信業就像辛亥革命后的局面:一方面滿清王朝已被推翻,但另一方面又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孫中山一輩子做了兩件事:第一件是宣揚三民主義、喚醒民眾、推翻滿清王朝;第二件事是在辛亥革命之後創辦黃埔軍校,培養革命隊伍,把革命進行到底。通過近年來電信體制改革的親身體驗,闞凱力認識到每一步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和阻力。這裡的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國電信行業缺少一個市場經濟的幹部隊伍。因此,既然當時中國電信的壟斷格局已經初步被打破,就要在北京郵電大學這個電信業的“黃埔軍校”培養幹部,以他自己多年來的經驗向學生傳授電信業的市場經濟觀念。
闞凱力表示電信業受金融危機影響相對製造業較小,但內因衝擊非常大。他認為做得做得做得非常大,電信高增長是不正常的,今年電信行業的兩件大事——發放3G牌照和啟動TD都是皇帝的新衣。利用TD體現科技創新從而拉動經濟是在迴避科研體制根本轉型的問題。
闞凱力認為,目前全球3G運行商都在賠錢,包括李嘉誠,中國目前並不適宜推3G。
闞凱力強調2004年電信業高管論調以及目前的合併沒有論證過程,體現了決策合理化和科學化不夠。國資委成立后,要求做大做強,保值增值,結果卻是與民爭利,應重新回顧反省最近幾年的改革。他同時建議製造業應審時度勢,面對危機可早掉頭,因為製造業不像電信業的沉沒成本那麼大。
闞凱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