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鎮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轄鎮

豐樂鎮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東南部,東鄰古鎮三河,與舒城縣隔河相望,距市區40公里、距縣城19公里。上三公路、嚴豐公路和合九鐵路縱穿其境,豐樂河流經巢湖而入長江。

豐樂鎮面積115平方公里,人口45726人(2017年),轄21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是安徽省羽絨集散中心。

2017年11月,豐樂鎮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歷史沿革


明代在此設驛,《明統志》:‘灌田甚廣,歲賴以豐,故名’”。又,“豐樂驛,在鍾祥縣北六十里,達襄陽府宜城縣界”。
清代設市,《大清一統志》:“豐樂河,在鍾祥縣北,源出京山縣大洪山(今宜城),南至鍾祥縣豐樂驛入漢。“
1947年12月,江漢軍區部隊一舉解放豐樂,鍾北縣豐樂區愛國民主政府成立。
1948年6月,豐樂區劃屬洪山縣,次年7月重歸鍾祥縣管轄。
1950年12月改為第二區,1952年1月,縣成立第十二區人民政府,將第二區潞市、金划、銀庵3個鄉划給第十二區管轄。
豐樂鎮
豐樂鎮
1954年1月改為豐樂區公所,為縣政府派出機構。
1955年3月,中山口區(原第十二區)撤銷,潞市、金划、銀庵三鄉又劃歸豐樂。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區改為公社。
1961年5月,調整人民公社體制,又恢復豐樂區公所建制;1968年1月,豐樂成立革命委員會。
1975年11月,機構改革,撤區並社,將豐樂區的長壽、板橋、湯泉三個公社劃出成立長壽人民公社,豐樂人民公社則下轄豐樂、大集、賀集、潞市四個公社。
1981年1月,取消革命委員會名稱改稱管理委員會;1984年2月,機構改革,撤銷人民公社改為區。
1987年10月,撤銷豐樂區建立豐樂鎮、潞市鄉;1995年,潞市鄉改稱潞市鎮。
2001年3月,豐樂鎮、潞市鎮合併為豐樂鎮,屬鍾祥市轄鎮。

行政區劃


全鎮轄21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
方橋村程店村橋東村
安淮村三里村趙橋村
鐵拂村河灣村安河村
曹祠村蔣崗村路塘村
雙棗村新華村橋西村
民主村新豐村橋中村
大圩村肖家橋村從姚村
豐樂街道居委會新倉街道居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豐樂鎮位於安徽省豐樂鎮鍾祥市西北部、漢江東岸,南接洋梓鎮,東鄰長壽鎮,北與宜城市流水鎮接壤,西與胡集、磷礦兩鎮隔江相望,東南距鍾祥市城區49公里。全鎮版圖總面積196.42平方千米(2017年),鎮中心大致位於北緯31°23′,東經112°44′。

氣候特徵

豐樂鎮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雨熱同期,年無霜期250天左右,雨季主要分佈在4—10月份,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以上。豐樂鎮夏季常受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天氣,但易出現強對流天氣帶來大量降水;冬季遇強冷空氣時易發生霜凍災害,影響農作物生產。

地形地貌

豐樂鎮地勢北高南低,東邊為連綿起伏的丘陵低山,西邊是一望無際的平原灘塗。全鎮平均海拔50米,最高處在洪山寺,達83米,最低處在船灣,為46米。土壤以沙土型和壤土型為主,耕作層0.2—0.3米。

水資源

豐樂鎮水資源以地表水資源為主,境內有漢江、豐樂河、杜沿河、黑叉河等河流4條,境域內建有水庫4座,總庫容為1646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豐樂鎮主要民族為漢族,全鎮總人口63692人(2017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56‰。

綜述

2014年,豐樂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3.8095億元,比2013年增長3.7%;農業總產值6.959億元,比2013年增長7.3%;固定資產投資4.0331億元,比2013年增長18%;財政收入1633萬元,比2013年增長25%;人均收入10751元,比2013年增長12%。

第一產業

2014年,豐樂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3498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農業生產積129813畝,棉花3100畝,油料63710畝,蔬菜5488畝;全年糧食總產44796噸,比2013年增長12%,棉花總產180噸,比2013年減少76%,油料總產11685噸,比2013年下降0.3%,蔬菜總產38742噸,比2013年增長5.6%。生豬出欄11.96萬頭;家禽155萬隻,水產品6034噸,水果產量2345噸;農村經濟總收入4.5億元。年內共建成電灌站5處,裝機容量295千瓦;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855公頃,有效灌溉率達73%。

第二產業

2014年,豐樂鎮工業總產值23.8095億元,有工業企業65個,其中規煙花爆竹生產企業模以上企業8個,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17.4646億元。全年共招商引資7022萬元,占年度計劃的172.53%,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331億元,完成項目建設17個,工業企業從業人員2586人,企業實交稅金總額352萬元。
特色產業
豐樂鎮的特色工業產業為煙花爆竹製造業,境內煙花產業園全年生產煙花130萬箱,主要產品有高空禮花彈、高空禮炮等五大類120多個品種,帶動周邊農民800多人就業。

第三產業

2014年末,豐樂鎮銀行等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67億元,全鎮有個體工商戶1629戶,從業人員3700人,實現產值4.8億元。

社會


基礎設施

截至2014年,豐樂鎮建有集貿市場2個,自來水廠2個,自來水管網已覆蓋40個村,有容量分別為4300千伏安和6500千伏安的供電所2座,農戶用電面100%;全鎮建成通村公路共有186餘公里,可通100%的自然村,村組公路硬化里程220公里,硬化率達73%。

教育

截至2014年,豐樂鎮共有學校13所,其中初中2所,小學11所,在校學生3112人,教職工41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合格率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4年,豐樂鎮有衛生院2所,醫務人員158人,床位146張豐樂小學;全年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58491人,參保率98.7%。計劃生育率達92.90%,出生政策符合率95%,出生性別比100:108.17。

社會保障

2014年,豐樂鎮落實農村低保戶2546人,發放低保金3078144元,有五保老人303人,其中集中供養64人,分散供養239人,年人均補助生活費集中供養4673元,分散供養3271元。

交通

豐樂鎮交通以公路和水路交通為主。省道S218線貫穿全鎮,該鎮還建有4個漢江渡口,用於水上航運。

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特色節慶
二月二(農曆二月初二)
相傳,農曆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的日子。天氣逐漸轉暖,巨龍抬頭探春。這個日子好得不能再好,所以在豐樂地區,一些人家把家裡的喜事也選在這一天來辦,意思是興旺、上升、吉利。
三月三(農曆三月初三)
農曆三月,樹綠草青,春意盎然。豐樂和其他地方一樣,大人趕廟會、燒香敬老爺、求菩薩保佑一家平安、五穀豐登、財運興旺。
六月六(農曆六月初六)
據說這一天的太陽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如果是晴天,人們必將把箱子櫃、衣被等物全部弄出來曝晒,俗稱曬蟲爬螞蟻,叫紫外線殺菌。
婚嫁習俗
20世紀80年代,豐樂鎮地區婚嫁一般要經過提親、會話、上門、過門、拿八字、報期、開剪、過期等階段。最重要的為”過期“這一天,即婚期,在豐樂地區,結婚大都是兩天,第一天過客,第二天娶親。結婚前的一至兩天,尤其是農村,都要請殺豬佬殺期豬,請廚師做菜,請賬房先生搭禮賬,請鄉鄰幫忙。主人請前請后,除了酒飯款待外,還奉上香皂、毛巾、糖果等禮物。結婚時,男方家非常熱鬧,搭喜棚、扎彩門、貼喜聯、放音響、或吹喇叭。來賀喜的親朋好友進門前必須放鞭炮,響聲不斷,煙香連綿,十分喜慶熱鬧。
過客這一天上午,新郎在家迎客之後,就要帶上彩禮和媒人一道去女方家裡。過客的當天,新郎的父母也“活過節”:畫鬼臉、戴高帽、挎火鉗挎瓶子,老老實實讓人嬉鬧。過客的第二天,大清早,甚至天不亮,新郎官就得帶上“娶親”的籃子和鞭炮,還有伴郎等,和媒人一道浩浩蕩蕩去女方家娶親。時間不論早晚,門也不論閉關,到了就是一掛鞭。然後進門,禮行話自然要講,並且要非常禮行。隨後再經過發親、攔親、迎親、端茶、鬧房、回門等階段,整個婚嫁程序才算結束。
進入21世紀后,隨著時代的發展,婚嫁儀式大多簡化,人們也倡導”多快好省“的結婚方式,用較小的花費辦一個喜慶熱鬧的婚禮。

特產美食

昔日的古鎮沿河而立,東西走向,南北兩條街道。小瓦樓房,板門鋪店,茶館酒樓,鱗次櫛比,青石路面,小巷通幽,頗具江南水鄉小鎮之特色。舊時,水運方便,豐樂鎮以米市、毛市、食品業著稱。豐樂又是羽毛集散地豐樂“森源商號”的醬油干是古鎮傳統名特產,它選料精良,加工考究,味美淡咸相宜,富有彈性。

獲得榮譽


2017年11月17日,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豐樂鎮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20年4月,豐樂鎮上榜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名錄。
2020年6月30日,入選安徽省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示範鄉鎮名單。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稱號。
2021年5月27日,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

代表人物


著名的國民黨高級愛國將領張治中先生,祖籍巢縣洪家疃,於1891年出生於豐樂鎮,並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曾在豐樂河一家雜貨店當學徒1933年冬,曾偕同親屬返回故鄉探望。

旅遊


風姿綽約的古鎮曾有十大景觀:金波浴日、聖境鐘聲、柳林曉霧、虎嘴塘荷、大柏竹林、梨園春色、長塘涼亭、長屋糧行、蕭橋夜月、古張舟火等景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