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支刀
七支刀
七支刀(既七星劍):又名六叉之劍,石上神宮的重寶。七支刀,就是刀身兩側各有三個分支,共七個分支。全長74.9厘米,刀身長65厘米,鑲嵌著金子。這把刀不是作戰武器,而是儀仗用的,顯示著百濟人高超的金屬加工技術。在刀身的兩邊分別有三個分叉突起,造型非常特殊。
七支刀
,七支刀雖武器,決非斗……途,劍銘。
江戶時代作為“六叉之劍”出名的這個武器被人關注是在明治時期。石上神宮的大宮司菅政友在檢點神寶的時候發現了這柄劍。生有厚厚鐵鏽的劍身發出金光,身為學者的菅政友對此發生了興趣,他剝落了鐵鏽去讀上面的文字。在正面刻有34個字,背面有27個字,大部分的字都已經無法讀取,只可以隱約看到全文的輪廓。
因為當時的情況不能夠公開發表,因此菅政友在退任的時候將銘文的刻畫圖留在了神宮裡。過了很久,後來的學者星野恆看到了這張圖,並在雜誌上發表了名為神宮記的文章。
後來就有很多的研究文字的學者繼續考證,對殘缺的文字進行填補,終於可以懂得它的含義了。從銘文中就可以看出七支刀的鑄造意圖,這是具有儀式意義的用來裝飾的劍。作為裝飾品,尤其是贈品一定會用最珍奇的材料製造吧。在刀劍中用於如此目的的恐怕還不會很多。這柄七支刀被認定為日本的國寶,也不是因為它作為刀劍的價值,而是在考古學上的價值。
七支刀
七支刀
百濟七支刀是把一千數百度的鐵水加工成毛坯,經過100遍淬火后研磨的。這種工藝亦稱百鍊鐵,當時是先進的技術。日本把百濟七支刀當作了一種寶物珍藏起來。刀身兩面刻著60多個字,內容大致如下:太和四年五月丙午日(13日)百鍊成刀,望相傳於後世云云。“太和”是百濟王的年號,太和4年就是408年。文章是自上而下的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