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水詩

溝水詩

《溝水詩》是明代詩人劉溥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是詩人八歲時所作,詩中描寫的門前溝水看似弱小,卻奔騰不息,東流入海,表現了詩人遠大的志向。全詩語言通俗明白,卻耐人尋味。《北方文學》雜誌編輯黃益庸《千年神童詩》:“劉溥小小年紀作的這首《溝水詩》,通過對眼前流水的描寫,表現了自強小息的精神和遠大的人生抱負,既通俗易懂、樸素無華。”

作品原文


溝水詩
門前一溝水,日夜向東流。
借問歸何處?滄溟是住頭。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①溝水:小溝里的水。
②借問:請問。
③滄溟(cāng míng):海水瀰漫的樣子,這裡指大海。住頭:停留的地方。

白話譯文

門前一溝淙淙流水,不知疲倦地日夜流向東方。
請問它們究竟流到何處?遙遠的大海就是停留的地方。

創作背景


詩人八歲時在家門口,看到門前的水溝里的水嘩嘩地流著,於是即興吟唱出一首詩,此詩便是這首吟唱之作。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由近及遠,由小到大,寫出了溝水不舍晝夜,滾滾滔滔,流向大海的情景。溝水,絹絹細流,微不足道,但是它始終按一定的方向流去,與大江大河匯合,以洶湧澎湃之勢,直奔大海。詩人以小見大,通過一條小小的溝水,表現了一種不屈不撓積極進取的精神,揭示了水流千里歸大海這樣的歷史發展規律。
一溝流水,沒有動人的景緻,沒有廣闊的場面,平常又平常,實在難以下筆。但是,詩人從時間、空間上給予展開,由當時,聯想到溝水的日日夜夜;從眼下,聯想到溝水的千里歸宿,把一溝流水同“千里流歸大海”這樣的道理聯繫起來,使溝流水閃爍出哲理的光輝,耐人尋味。詩中“住”字用得很好,“住”是人的動作,用它就使溝水擬人化了,富有了感情。若用“盡”字就顯得太客觀,沒有生氣。這一問一答,表達了兒童特有的心理,充滿情趣,給人親切的感受,也使全詩活潑生輝。
詩雖然簡短,卻富於哲理,寓意深刻。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或許想起了漢代樂府《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像小溪水一樣流逝,自己一定要發憤努力,不辜負大好的時光。詩人也或許從奔流的小溪聯想到人生的歷程:小溪不停地流入滄海,象徵著一個人從童年逐步地走向成熟、富有智慧,終於匯入浩瀚的人生的大海。詩里還隱隱流露出一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氣概。

作者簡介


劉溥(pǔ),明代詩人,字原博,號草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父祖皆以醫術得官。八歲賦《溝水詩》,目為神童。宣德時以文學征,有言其善醫道者,授惠民局副使,調太醫院吏目。恥以醫自名,日吟詠為事。其詩初學西昆體,唇更奇縱。與湯胤勣、蘇平、蘇正、沈愚、王淮、晏鐸、鄒亮、蔣忠、王貞慶號“景泰十才子”,並為盟主。其詩初喜西昆,所報輒似。晚益奇縱,自經時變,悲歡嘆憤,一寓於詩。”同宋初西昆詩人一樣,劉溥詩亦學晚唐李商隱,尤其早年之作,用事深密,文字華美,有一種綿密典麗的風格特徵。但經歷土木事變后,則一變而為奇麗縱放,悲愁嘆憤,多發自內心深處,並不刻意講究整飭瑰奇與對仗工穩,並不專註於李商隱詩的那種強烈的外部特徵,而其思想的深刻性與感情的濃烈性,頗得李商隱詩的內蘊,其七言律詩最具特色。所存詩集雖僅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