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河
左玉河
左玉河,原籍安徽淮北,1964年10月生於河南新鄉。
1986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歷史系,1996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8年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博士后流動站出站后留所工作。2004年8月評聘為研究員。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社會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副秘書長、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秘書長等。
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學術思想史及社會文化史研究。
著作
1、《張東蓀文化思想研究》(專著),290千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2、《張東蓀傳》(專著),340千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張東蓀學術思想評傳》(專著),250千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版;
4、《失去的機遇—中國現代化歷程的再認識》(專著),150千字,雲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從四部之學到七科之學》(專著),405千字,上海中國書店2004年版;
6、《民國大眾婚喪嫁娶》(專著),220千字,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7、《中國近代學術體制之創建》(專著),560千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移植與轉化:中國現代學術機構的建立》(專著),320千字,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
9、《中國近代文明通論》(專著),620千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10、《當代中國學術思想史》(主編),430千字,自撰120千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1、《中國文化通史》(民國卷)(合著),520千字,自撰95千字,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年版;
12、《人物中國》(近現代卷)(編著),220千字,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9年版;
13、《蔣介石和他的高級幕僚》(編著),430千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4、《袁世凱》(編著),91千字,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15、《王國維》(編著),100千字,雲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論文
1、《論蔣介石發動的新生活運動》, 10千字,《史學月刊》1990年第4期;
2、《試析張東蓀的“社會主義的民主主義”理論》,11千字,《史學月刊》1995年第2期;
4、《“士階級”與“託命者”》,24千字,《學人》第11輯,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畸形狀態”與“補救之法”》, 9千字,《中州學刊》1998年第1期;
6、《試析五四時期張東蓀的中西文化觀》,12千字,《歷史研究》1998年第3期;
7、《從“輸入”到“建構”》,9千字,《人文雜誌》1998年第4期;
8、《試析張東蓀的文化制限理論》,23千字,《學人》第14輯,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張東蓀哲學思想的轉變及其原因》,9千字,《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
10、《張東蓀哲學思想的淵源》,31千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99年第2期;
11、《西學移植與中國現代學術門類的初建》,12千字,《史學月刊》2001年第4期;
13、《走向成熟的橋樑:中國哲學會及其年會》,22千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1年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14、《評民初曆法上的二元社會》,16千字,《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3期;
15、《南京國民政府廢除舊曆運動評析》,22千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2年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
16、《典籍分類與近代中國知識系統之演化》,20千字,《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17、《從孔門四科到儒學四門》,11千字,《中州學刊》2004年第5期;
18、《晚清古學復興:中國舊學納入近代新知體系之嘗試》,19千字,《史學月刊》2004年9期;
19、《先秦分類觀念與中國學術分科之特徵》,12千字,《學術研究》2005年4期;
20、《學理討論,還是生存抗爭:1929年廢除舊醫運動評析》,24千字,《南京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22、《擰在世界時鐘的發條上:南京國民政府的廢除舊曆運動》,38千字,《中國學術》第21期,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
23、《先秦分科觀念與中國學術分科之特徵》,11千字,《學術研究》2005年第4期;
24、《跳舞與禮教:1927年天津禁舞風波》,18千字,《河北學刊》2005年第5期;
25、《西學東漸與晚清學風嬗變》,31千字,《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論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
27、28、《從讀書人到知識人:現代學術研究職業化趨向》,32千字,《中國傳統思想的近代轉換》(論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
29、《從考文苑到研究所:民初專業研究機構之創設》,13千字,《社會科學研究》2007年第2期;
60、《現代學科體系觀照下之經學定位》,12千字,《江海學刊》2007年第3期;
30、《從保存國粹到整理國故——近代中國學術轉型中的民族主義情結》,12千字,《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主義》(論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4月版;
31、《從藏書樓到圖書館:中國近代圖書館制度之建立》,25千字,《史林》2007年第4期;
32、《中國現代學術獎勵制度的創建》,17千字,《安徽史學》2008年第2期;
33、《堅守與維護:中國現代大學之“教授治校”原則》,15千字,《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8年第2期;
34、《中央研究院評議會及其學術指導功能》,20千字,《史學月刊》2008年第5期;
35、《論清季學堂獎勵出身制》,15千字,《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4期;
36、《最後的絕唱:1948年前後關於自由主義的討論》,12千字,《四川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4期;
37、《從中央學會到學術審議委員會:中國現代學術評估體制的建立》,12千字,《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第5期;
39《日據時期台灣的墨學研究》,22千字,《林獻堂蔣渭水與台灣歷史人物及其時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海出版社2009年版;
40、《重新認識五四時期的個人主義》,6千字,《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5期;
41、《五四前後現代大學理念的闡發及其制度建構》,320千字,《開放的文化觀念及其他——紀念新文化運動九十周年》(文集),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4月版;
42、《論五四時期的民粹主義》,21千字,《晉陽學刊》2010年第1期;
43、《從訂孔到排孔:清季儒學獨尊地位的動搖》,320千字,《戊戌變法與晚清思想文化轉型》(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4月版;
44、《民國初年信仰危機與尊孔思潮》,230千字,《近代中國社會與文化流變》(社會史集刊第五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45、《中國本位文化論爭與“現代化”共識的形成》,11千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0年第5期;
46、《中國現代大學研究生院制度的創建》,17千字,《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年第3期;
47、《傅斯年的大學理念及大學研究所構想》,18千字,《安徽史學》2011年第2期;
48、《辛亥革命的成功與失敗》,5千字,《紅旗文稿》2011年第6期;
學術綜述
1、《張東蓀生平及思想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22千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99年第2期;
2、《近代中國社會變遷與觀念變遷學術討論會綜述》,8千字,《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2期;
3、《20年來的中國近代文化史研究》,38千字,《中國文化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近年來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研究述評》,13千字,《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3期;
5、《世界文明發展的新動向》,26千字,《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
6、《方興未艾的中國口述歷史研究》,16千字,《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5期;
7、《30年來的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26千字,《安徽史學》2009年第1期;
8、《近年來的中國口述歷史研究》,7千字,《中國科技史雜誌》2009年第3期;
編纂資料
1、《科學與哲學》,120千字,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2、《中國近代啟蒙思潮(下編),420千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3、《歷代上皇帝書》(主編),1500千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4、《抗戰時期期刊介紹》(主編),5810千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
5、《五四精神的守護者:丁守和先生紀念集》(主編),220萬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