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頭城

定頭城

定頭城建於崇禎四年(1631年),是明朝安普監軍副使朱家明帶兵修建,以“宿兵防衛”為目的的軍事城堡,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城內“軍民雜處、農商並居”,頗為繁榮。

介紹


貞豐縣西北 15公里的定塘村,有一石頭城。定塘石頭城又叫定邊城,現在當地老百姓稱 定頭城,它於明代天啟六年(公元 1626年)至崇禎四年(公元 1631年)建成,歷時五年,其修建目的就是“宿兵以衛民”,當時的普安監軍副使朱家民完成這次浩大的工程后,獲得了朝廷的表彰,明思宗朱由檢特賜此城名為定邊城,但當地居民則以“定頭城”稱呼這座城堡。
定頭城 內的老城街遺址長約 500米,寬約十米。在沒有大型交通工具的古代,十米寬的街道已經是相當壯觀了。由此可見,這裡曾經是怎樣的繁華一時。
定邊城在建成后,平面是梯形,西南城垣長約 650米,南面城垣長約 350米,東和北兩面城垣長約55米,整個城垣周長約 2100米。高 4米,厚 1.5米,均用青石砌成,城有 東、南、西、北四城門,佔地 30萬平方米。據史書記載,當時的定邊城內“軍民雜處、農商並居”,繁榮一時,成為北盤江畔影響巨大的一座城垣和經濟、軍事、交通、文化樞紐。可以想象,有這座城堡的庇護,免除兵匪之患,居民們是怎樣愜意的享受生活。城內目前尚存有明代建成的大量石階路和部分屋基,以及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 1899年)建成的觀音廟和關帝廟;現在隨著人口的增長,到現在有 200多戶人口了、數百口人居住在城內。
只要站在定邊城上,可以俯視龍場壩子綿延數千里的肥沃田土。定邊城所在的位置不算高,但又絕對的易守難攻。從這處遺址,可以管窺到明代屯兵文化的精妙。
定塘萬人墳,埋葬的是戰於戰火的士兵和百姓。漢清兩代的貞豐,全縣人口不過數萬人,而這次史書上沒有記載的戰役就結束了近萬人的生命,可見戰爭的殘酷與血腥。定邊城建成后,明清兩代一直是軍事要衝,萬人墳墓碑上說,墳中埋葬的是清嘉慶丁巳二月死難的軍民,而當時的吏部候選縣正堂任壠撰寫的《志義冢文》,記敘了嘉慶二年破城始末,他敘述的破城方為興義北鄉的苗民,考據當時的苗民起義,破城者當為嘉慶元年(公元1797年)揭竿而起的韋胡元,王囊仙部隊,此次起義歷時一年,清王朝部隊與義軍在定頭城的數次交戰,造成了數四千死難者,萬人墳,是當地老百姓籠統而不準確的叫法。定頭城遺址,具有歷史文化的厚重感,其建築風格展現了當時經濟、文化的繁榮與軍事的戰略防衛地位。它雖然毀於一場戰火,留下如今殘缺的城牆遺址,但漫步其間,那築城時錘鍊打造的鏗鏘聲彷彿縈繞在耳畔,當年雙方攻防對峙的廝殺,烈焰騰空的戰火和腥風血雨的慘景,翻開歷史畫卷,儼然就在眼前。
1935年4月19日,中國工農紅軍中央軍委縱隊和紅一軍團二師1團從貞豐縣城出發,經過白蠟到定頭西門入駐定頭城內,“打富濟貧,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土豪劣紳”,在貞豐肥沃的土地上播灑了紅色革命的種子。

文化教育


民族

歲月的洗禮,國家的繁榮富強。定頭城現在常住人口200多戶,分別為漢族、苗族、。

教育

定塘村村級初級中學定塘中學、定塘小學

地理地勢


定頭城——東高西低,成階梯型,地勢險要。
北緯N25°,東經E105°,靠近黔西南布依苗族自治州貞豐縣S309省道。
【參考: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龍場鎮圍寨村西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