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法
書畫的技法
墨法亦稱“血法”,又曰用墨之法。談墨法離不開水。既是水墨,當以墨為體,以水為用。“墨分五彩”,墨法的運用源自於中國造紙術的產生,“筆墨”二字永遠成為中國繪畫區別於其他畫種的本質特徵。常用墨法包括破墨法、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和沖墨法。
(1)書畫的技法。
(2)造墨的方法。
亦稱“血法”。
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謂水墨者,字之血也。故臨地作書時極為講究。墨過淡則傷神彩,太濃則滯筆鋒。必須做到“濃欲其活,談欲其華。”
宋姜夔《續書譜·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知也。”
清包世臣《藝舟雙輯·述書下》云:“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已。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 ”用墨作風,一方面往往因時因人而異。如北宋濃墨實用,南宋濃墨活用;劉墉喜用濃墨,夢樓專尚淡墨。另一方面,又常因書體風格、紙張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二曰:磨墨之法。
宋蘇易簡《文房四譜·墨譜》云:“研墨如病,蓋重其調勻而不泥也。”研墨要涼,涼則生光。墨不宜熱,熱則生沫。蓋忌其研急而墨熱。又李陽冰曰:“用者旋研,無今停久,久時塵埃相污,膠力隳亡。如此泥鈍不任下筆矣。”
元陳繹曾《翰林要訣·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輕推,運行近折。”“凡磨墨不得用硯池水,令墨滯筆沍,須以水滴汲新水臨時斟酌之”,“凡書不得自磨墨,令手顫、筋骨大強,是大忌也。”
筆法的運用源自於毛筆的產生,那麼墨法的運用卻源自於中國造紙術的產生,是中國宣紙的特性產生了用墨方法的特殊審美情感。它與筆法組成中國文化極具特點的繪畫形式,“筆墨”二字永遠成為中國繪畫區別於其他畫種的本質特徵。
談墨法離不開水。既是水墨,當以墨為體,以水為用。“墨分五彩”,講的是墨有焦、濃、重、淡、輕,又有枯、干、渴、潤、濕的用墨用水程度和輕重的區分。
墨法中有水潤墨漲法、潑墨法、濃墨法、淡墨法、破墨法、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沖墨法等。
墨法這一節中主要介紹常用的破墨法、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沖墨法。而潑墨法、濃墨法、淡墨法很容易理解,不一一介紹了。
破墨法:
破墨法中分為濃破淡、淡破濃兩種表現形式。破墨法是以不同水量、不同墨色,分先後相重疊而產生一種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現手法。它必須趨濕進行,達到互破的目的。破墨法的特點是滲化處筆痕時隱時現,相互滲透,純為自然流動而無雕琢之氣,有一種豐富、華滋、自然的美感。
水潤墨漲法:
水潤墨漲是我現代著名畫家邱漢橋先生創造的國畫山水技法。水潤墨漲就是水和墨的高度概括。水與墨本無形,但它確又承載著有形的使命、精神內涵,這種內涵又傳導著人與自然的哲學關係。它可讓無形變有形,即“無”中生“妙有”之玄。邱漢橋的每幅作品都有水的靈動、水的滋潤、水的氣運、水的暈光,從而使他的作品磅礴、寧靜、幽遠,具天成之美
積墨法:
是一種由淡到濃,反覆交錯,層層相疊的方法。積墨可濕積也可干積。濕積易顯墨韻,干積易見墨骨。能做到積染千層,仍然元氣淋漓為佳。
焦墨法:
焦者枯乾也。用筆枯乾滯澀凝重,極富表現力。焦墨運行中速度緩慢,故而老辣蒼茫,但焦墨不宜多用,與濕筆對比使用方顯焦墨的意韻。
宿墨法:
顧名思義即時隔一日或數日的墨汁,蘸清水在宣紙上所呈現出的一種脫膠墨韻用墨法。宿墨法在現代人物寫生常常使用,宿墨在宣紙上的滲化比新墨滲化多了一種筆墨意味,具有空靈、簡淡的美感。
沖墨法:
當第一遍所繪之墨尚未乾透時,用清水沖洗,使之產生墨塊中間淡化,用筆邊緣明確的效果。偶爾用此法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尹大德焦墨人物畫集 | 尹大德焦墨人物畫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