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蘆鎮

山東省臨沂市臨港經濟開發區轄鎮

朱蘆鎮(原址坊公社)位於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東北部,鎮政府駐地朱蘆村,地處兩市(日照市、臨沂市)三縣(莒南縣東港區、嵐山區)的交匯地帶,版圖總面積75.8平方公里。主要的旅遊景觀有三次甲子山戰役舊址、彩溝、孫臏洞、鬼谷子廟、仙人洞、忠烈祠、英雄山、千年銀杏。彩溝位於甲子山主峰迪雞峰東南側,三溝相連,綿延數十公里,人文景觀豐富,自然景色秀美,有“北國九寨溝”之美譽。孫臏洞洞口東南有千年銀杏,屬市級保護古樹。鬼谷子廟、仙人洞位於雲蒙山西側,相傳鬼谷子在此隱居。忠烈祠、英雄山是紅色旅遊勝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歷史沿革


原為莒南縣第十一區,1958年成立址坊公社,同年8月與坪上鄉合併成立大山公社,1961年改為址坊區,1984年改為朱蘆鄉,1994年設鎮。

地理環境


莒南縣轄鎮。位於縣境東北部,東與日照市東港區接壤。常住人口30679人(2010年六普)。轄26個行政村。鎮政
朱蘆鎮
朱蘆鎮
府駐朱蘆村,距日照港45千米、嵐山港30千米。境內地勢呈北高南低狀,屬丘陵。名勝古迹有甲子山“孫臏洞”等。

行政區劃


1996年,面積75.8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轄朱蘆、劉家彩、石汪、宋家彩、張家彩、李家彩、厲家泉、幸福山、址坊、劉家東山、辛庄、石場、趙家土山、孫家土山、河西、大青峰峪、東青峰峪、前青峰峪、小茅墩、橫溝、東王家嶺、大茅墩、張家茅墩、東崖上、宋家村26個行政村。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71327115:~201 121朱蘆村 ~202 122石場村 ~203 220小茅墩村 ~204 220大茅墩村 ~205 220張家茅墩村 ~206 220崖上村 ~207 220大青峰峪村 ~208 220前青峰峪村 ~209 220東青峰峪村 ~210 220宋家村 ~211 122橫溝村 ~212 220王家嶺村 ~213 122河西村 ~214 220劉家東山村 ~215 220趙家土山村 ~216 220孫家土山村 ~217 220址坊村 ~218 220璇子村 ~219 220幸福山村 ~220 220辛庄村 ~221 220張家彩村 ~222 220李家彩村 ~223 220宋家彩村 ~224 220劉家彩村 ~225 220厲家泉村 ~226 220石汪村
代碼名稱城鄉分類
~226朱蘆社區鎮中心區
~227茅墩社區村莊
~228橫溝社區村莊
~229址坊社區村莊
~230李家彩社區村莊

經濟


綜述

臨沂市臨港產業區朱蘆鎮人口3.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74萬人,城鎮人口1.06萬人。2007年全鎮實現實現GDP5.6億元,民營經濟實現產值4.5億元,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1億元,招商引資6500萬元,實現國地兩稅入庫稅金分別為127.6萬元、317萬元,比去年分別增長22.7%和14.9%。農民人均收入4659元。

農業

種植以小麥、花生、玉米為主,近年來大力發展了雜果生產,板栗面積6800畝,蘋果園600畝,山楂600畝,豐產林面積3600畝,全鎮茶園達到9600畝,在璇子村建成全縣唯一的無性系福鼎大白百畝示範片,知名茶葉加工廠有莒南縣雲蒙山茶廠、大山茶廠,傑青綠茶被評為“臨沂市十大名茶之一”。朱蘆鎮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主要生產早春土豆、黃瓜、秋延遲辣椒、黃瓜育種,成功註冊“臨日”牌早春大棚土豆。

工業

以農副產品購銷及石材開採加工業為主的個體私營經濟迅猛發展,沿濤坪公路、青橫公路兩側形成兩條丁字形經濟隆起帶。有總投資100萬元的莒南縣雲蒙山茶廠、總投資160萬元的雙龍鞋廠,總投資280萬元的同發冷庫在鎮駐地建成投產。石材開採加工業戶主要集中在石場村龜山、璇子山、幸福山一帶,有開採加工業戶110家。

商業

鎮黨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有總投資200萬元的海偉織布廠、總投產600萬元的莒南飛翔機械有限公司、總投資2.1億元的青島廣源發集團莒南分公司、投資80萬元的大山茶廠、投資300萬元的莒南志強糧油有限公司、總投資600萬元的莒南縣金田玩具有限公司、總投資1200萬元的莒南縣昌達絲綢製品有限公司、總投資1200萬元的恆通礦業有限公司投資、總投資2000萬元的煙台億豐石材有限公司、總投資1500萬元的東南礦業有限公司、總投資800萬元的華孚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

旅遊


孫臏洞

《莒州志·古迹》載,孫臏洞位於莒南縣城東北36公里,坐落在甲子山主峰迪雞峰東南側,長12米,寬6.1米,高2.2米,洞口朝東偏南。
孫臏洞傍崖而建,天然成洞,自然成居,洞內巨石參差,台坎天然,流水潺潺,潛入地下形成暗流,流入洞前“神泉”之內,泉水甘冽清涼。洞前平地一塊,由東、南、西三面殘存的石垣圍成院落,院內有黑棗樹、朱雀果、五豆、神茶樹以及神泉、煉丹鼎和歷代修復孫臏洞的石碑石刻。洞口正上方有千年怪柏,洞南數十米有“千頭柏”和“咬人樹”。孫臏洞對面小山包上有“九宮八卦陣”和“群仙坊”,小山包東側懸棺和錐墳等古遺址無聲地訴說著獨特的人文風情。
朱蘆鎮
朱蘆鎮

神泉

孫臏洞旁的神泉一年四季泉水外溢,與坤石峪的七大名泉,神井、聖水泉、瑤池、鹿鶴泉、坤泉、天池、迪吉泉交融,匯成小溪,下達三里抵石汪,途經渡仙橋、翠竹庵、紫蘿園、鹿鶴橋、綉針橋、桃花澗,嘩然成瀑,泄入神牛潭。

雲蒙山

東南方向20餘里有山一座,山上松柏蒼翠,雲霧繚繞,故名“雲蒙山”。掩於松柏之間,有“鬼谷子廟”遺址,形貌完備,古牆尚存,房舍石階,清晰可辨。相傳鬼谷子曾在此隱居,修建工事。鬼谷子廟東十餘米百丈崖下有石洞群,仙人洞幽深莫測,內藏玄機;滴水洞久旱不幹,滴水成泉;龍王洞鬼斧神工,直通東海,令人叫絕。

彩溝

孫臏洞西去5公里,有一幽深山澗,因晨曦折射水中呈五彩斑斕而得名“彩溝”,溝溝相生,一溝三景。兩側峭石陡立,幽谷深邃,巒壑雋秀。溝底山泉成溪,魚蝦相嬉,飛蝶和青草野花相伴,天然成趣。
彩溝分佈在佔地約133萬平方米的官山內,共9條溝,鳳凰溝、小李子溝、半截溝、石屋子溝、前程子溝、后程子溝、挑梁溝、鳪鴿崖(又名桃花園)、偉溝子,9條溝統稱彩溝,素有“北方九寨溝”之美譽。
彩溝彎曲盤旋,其中前程子溝與后程子溝縱深各有2000餘米,泉水叮咚,奇石遍地,濃蔭蔽日,身臨其境如進仙界,快步走也要倆小時才能出溝。彩溝附近有劉家彩、宋家彩、小張家彩、李家彩、張家彩五個自然村。

無極鬼谷旅遊區

孫臏洞西去5公里,有一幽深山澗,因晨曦折射水中呈五彩斑斕而得名“彩溝”,溝溝相生,一溝三景。兩側峭石陡立,幽谷深邃,巒壑雋秀。溝底山泉成溪,魚蝦相嬉,飛蝶和青草野花相伴,天然成趣。
無極鬼谷旅遊區分佈在佔地約133萬平方米的官山內,共9條溝,鳳凰溝、小李子溝、半截溝、石屋子溝、前程子溝、后程子溝、挑梁溝、鳪鴿崖(又名桃花園)、偉溝子,9條溝統稱彩溝,素有“北方九寨溝”之美譽。
無極鬼谷旅遊區彎曲盤旋,其中前程子溝與后程子溝縱深各有2000餘米,泉水叮咚,奇石遍地,濃蔭蔽日,身臨其境如進仙界,快步走也要倆小時才能出溝。無極鬼谷旅遊區附近有劉家彩、宋家彩、小張家彩、李家彩、張家彩五個自然村。

甲子山

甲子山位於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朱蘆鎮北部和日照市嵐山區黃墩鎮東南部,海拔480米,有大小山頭近百個,四望群山連綿起伏。其山勢險峻,怪石林立,山頂兩峰,聳立如角,故名角子山。因方言“角”與“甲”近音,后演化為甲子山。山勢呈東西走向,地處臨沂、日照兩市交界處,主峰雉雞峰巍峨險要,山中樹木蔥鬱,山南部有“孫臏洞”、“彩溝”等景點均在甲子山。
三次甲子山戰役。1942年8月3日,國民黨百十一師師長常恩多在朱蘆鎮址坊村率部起義,之後,國民黨頑固派原該師三三一旅孫煥彩,糾集所屬余部,勾結土頑李延修部,以及國民黨游擊獨立第七支隊朱信齋部,趁機搶佔甲子山區,妄圖長期與抗日軍民為敵。中共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領導駐濱海區八路軍,分別於1942年8月、10月、12月三次發起甲子山反頑戰戰役,共斃傷、俘敵3580餘人,收復了甲子山區戰略要地。第一、二次戰役由山東分局書記朱瑞和山縱二旅旅長孫繼先、政委江華統一指揮,第三次戰役由八路軍一一五師政委兼山東軍區司令員、政委羅榮桓親自指揮。甲子山戰役的勝利,打開了濱海地區革命鬥爭的新局面。
朱蘆鎮
朱蘆鎮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入選山東省2019年度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