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區

山東省日照市轄區

東港區,隸屬於山東省日照市。瀕臨黃海,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的中部,山東半島南翼,北依青島,南接連雲港,隔海與日本、韓國相望。總面積1507平方千米。

東港區成立於1992年12月,是日照市的駐地區、主城區。位於國家重點開發的沿海主軸線與新亞歐大陸橋沿橋經濟帶的交匯處、環黃渤海經濟圈與長三角經濟圈的結合部,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和山東省“兩區一圈一帶”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

2018年,東港區下轄5個街道、7個鎮,戶籍總人口為74.18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70.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4.8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77.07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68.53億元,三產比為4.4:31:64.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0752元。

2019年10月,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2019年12月6日,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2020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

東港區是日照市的主城區、主城區,現轄9個鎮街道和日照空港經濟開發區,戶籍人口75.04萬(含高新區4.9萬),常駐人口81.65萬(含高新區6.5萬人),總面積902平方公里,海岸線78.9公里(直線距離約42公里)。

2020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2020年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歷史沿革


據考,距今約四、五十萬年前,人類祖先就在東港境內繁衍生息。
在夏、商屬東夷,西周到戰國前期,屬莒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國,設琅琊郡,為莒縣之東境。
西漢始置海曲縣。
東漢更名為西海縣。
三國曹魏時,西海縣併入莒縣。
西晉初年,沿魏制。
南北朝時期屬宋。后隨莒歸北魏。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北魏置梁鄉縣,故城在今兩城鎮。
隋代屬莒。
唐宋因之。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日照鎮,仍屬莒縣。日照之名始於此,有“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日照升鎮為縣,縣治今東港區政府機關駐地。
元代,日照縣屬益都路莒州。
明初,屬青州府莒州。
清初,沿明制。
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屬於山東省政府。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日照縣政府隸屬山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在日偽控制區,亦有日偽傀儡政權縣公署。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16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日照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隸屬莒、日、臨、贛四縣聯合辦事處。
新中國成立后,先後劃歸沂水專署、膠州專署、臨沂專署。
1985年3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日照縣改為日照市,屬臨沂行署。
1988年4月1日,撤銷日照市日照鎮、嵐山頭鎮,分別以原鎮的行政區域設立日照、嵐山頭2個街道辦事處。
1992年12月19日,設立日照市前三島鄉,隸屬日照市東港區,轄平島、達山島、車牛山島。
1995年11月30日,撤銷東港區絲山鄉,設立秦樓街道辦事處。
1996年5月24日,撤銷東港區河山鄉、西湖鄉,設立河山鎮西湖鎮
2000年,東港區轄5個街道、13個鎮、5個鄉:日照街道、石臼街道、奎山街道秦樓街道嵐山頭街道、汾水鎮、碑廓鎮、西湖鎮、河山鎮、三庄鎮、巨峰鎮、后村鎮、兩城鎮、陳疃鎮、南湖鎮、高興鎮、濤雒鎮、黃墩鎮、大坡鄉、尹家河鄉、豎旗山鄉、虎山鄉、前三島鄉。
2000年12月27日,東港區撤銷豎旗山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三庄鎮;撤銷尹家河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南湖鎮;撤銷大坡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巨峰鎮;撤銷汾水鎮,以原汾水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安東衛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汾水鎮人民政府駐地。
2004年9月9日國務院批准:將東港區的嵐山頭、安東衛2個街道和虎山、碑廓、黃墩、后村、高興、巨峰6個鎮劃歸嵐山區管轄。
2012年7月3日,后村鎮重新劃歸東港區管轄。
2014年1月9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同意調整嵐山區后村鎮劃歸東港區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

東港區位於山東半島南翼,東臨黃海,北鄰青島、南接日照市嵐山區,西通莒縣,隔海與日本、韓國相望。區境地跨東經119°04′~119°39′,北緯35°04′~35°36′。

地貌

地貌類型多樣,有平原、山丘、水域、濕地、海洋等。
奎山,位於日照市新市區南5公里,海拔250米。絲山,位於日照市新市區以北12公里,海拔411米。
絲山,位於日照市新市區以北12公里,海拔411米,東接大海,西對河山,北延伸到兩城鎮。

氣候

東港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依山傍海,在魯中山脈屏障的保護下,冬暖夏涼,內陸、海洋氣候兼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2.6℃。年均日照2532.9小時,降水量916毫米,年均濕度72%,無霜期223天。空氣質量為國家一級標準。

水文

巨峰河總流域面積262.7平方公里,幹流長30.8公里,為東港區第三條較大河流。上游除已建有巨峰水庫及部分小型水庫塘壩,該河道在濤雒鎮大劉庄村西由竹子河、南店河分流入海,其中,竹子河分流口寬100米,南店河分流口寬40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東港區水資源較為豐富,年天然儲藏量為8億多立方米,水質優良。
礦產資源
東港區境內花崗岩質好量多。

行政區劃


2016年,東港區轄8個街道、7個鎮:日照街道、香河街道、石臼街道、奎山街道、秦樓街道、北京路街道卧龍山街道、兩城街道、河山鎮、濤雒鎮、西湖鎮、陳疃鎮、南湖鎮、三庄鎮、后村鎮。其中,奎山街道、北京路街道由日照經濟開發區代管,卧龍山街道、兩城街道由山海天旅遊度假區代管。區政府駐日照街道。
截至2018年末,東港區下轄5個街道、7個鎮。東港區人民政府駐日照街道。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371102001000日照街道
371102002000石臼街道
371102004000秦樓街道
371102008000卧龍山街道
371102009000兩城街道
371102100000河山鎮
371102104000后村鎮
371102106000西湖鎮
371102107000陳疃鎮
371102108000南湖鎮
371102109000三庄鎮
371102110000濤雒鎮

人口民族


2012年,全區年末總人口為69.33萬人。出生人口5413人,人口出生率為8.84‰;死亡人數3225人,死亡率5.2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57‰。
截至2018年末,東港區戶籍總人口為74.18萬人。出生人口8477人,人口出生率為11.41‰;死亡人數3592人,死亡率4.8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57‰。

經濟


綜述
2018年,東港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7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4.8億元,增長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77.07億元,增長3.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68.53億元,增長9.8%。三產比為4.4:31:64.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0752元,增長6.9%。全年新發展私營企業8128戶,累計達到37228戶;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3420戶,累計達到68926戶。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東港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64.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21.4%;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9%。三次產業投資比重為0.7:14.4:84.9。
財稅收支
2018年,東港區累計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02億元,同口徑增長10.7%。其中:稅務部門完成38.7496億元,同口徑增長18.5%;財政完成1.2704億元,同口徑下降63.1%。稅收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92.22%。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3.2億元,增長20.2%。
人民生活
2018年,東港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16元,增長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61元,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61元,增長8.5%。
2018年,東港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4%,八大類商品價格全面上漲。其中,衣著類上漲1.8%、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4%、交通和通信類上漲2.8%、居住類上漲4.4%,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3.5%,食品煙酒類上漲1.2%,醫療保健類上漲0.8%、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1.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6.1%,購進價格上漲4.2%,比2017年分別回落1.4和7.5%。
東港區
東港區
2012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358.98億元,同比增長1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25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62.09億元,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183.64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比為3.7:45.1:51.2。
2012年全年新發展茶葉、藍莓等特色農業3.5萬畝,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10個。新發展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5家,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示範社,農村新型經營服務體系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9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3.3億元,林業產值0.1億元,牧業產值10.5億元,漁業產值2.7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3億元。

工業

2012年,全區104家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總產值217.3億元,同比增長26.5%。其中食品加工、紡織抽紗、機械製造、木器加工、新型建材、葯業化工六大支柱產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99.88億元,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46%。實現工業增加值33.9億元,增長12.9%。工業產銷銜接良好,產品銷售率達到98.8%。2012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和利稅143.19億元、7.21億元和11.2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1%、2.5%和4.2%。

農業

2012年糧食總產持續穩定在16萬噸以上,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8.18萬畝,單產438公斤,總產16.73萬噸。夏糧(小麥)播種面積19.25萬畝,單產361.8公斤,增長8.36%,總產6.96萬噸,增長7.24%;秋糧播種面積18.93萬畝,單產515.8公斤,增長1.04%,總產9.77萬噸,增長0.03%。其中:玉米播種面積16.45萬畝,單產521.7公斤,增長0.56%,總產8.59萬噸,增長1.9%。油料作物豐收。2012年全區花生播種面積12.81萬畝,單產319公斤,增長0.95%,總產4.09萬噸,增長0.74%。烤煙總產605噸。茶葉總產2531噸,增長23.71%。水果總產7.4萬噸,增長12.1%。蔬菜總產64483噸,減少2.81%。
2012年年末共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9萬千瓦,農用拖拉機3.1萬台。全年農村用電量16890萬千萬時,化肥施用量(折純)25173噸,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477噸。

林業

2012年全年共完成成片造林面積31860畝,成功創建為“山東省龍柏苗木之鄉”。森林覆蓋率達到39.6%,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畜牧業

2012年全區畜牧業產值達到10.5億元,增長4.5%。全區大牲畜存欄9309頭,出欄6452頭;生豬存欄12.4萬頭,出欄14.1萬頭;家禽存欄362.1萬隻,出欄513.7萬隻;羊存欄12萬隻,出欄14.8萬隻。全區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7724萬噸、23990萬噸、2066萬噸。

漁業

2012年全區實現水產品產量12400噸。漁業產值2.7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13500元;現有捕撈漁船78艘,1482千瓦,海洋捕撈產量520噸。海水養殖面積889公頃,內陸養殖面積1700公頃。現有水產加工企業30家,水產品加工總量67000噸。

建築業

2012年全區資質等級三級及三級以上的建築企業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37.89億元;實現建築業竣工產值48.6億元;施工房屋建築面積787.89萬平方米,其中投標承包面積537.89萬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築面積293.1萬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資

2012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達595個,其中新開工項目389個。累計完成投資234.2億元,同比增長11.5%。其中:區以上投資47.77億元,同比增長0.3%;區及區以下投資149.79億元,同比增長24.01%;房地產投資36.71億元,同比下降17%。其中:住宅投資30.04億元,同比下降25.5%。分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6.91億元,同比增長21.1%;第二產業完成投資36.29億元,同比下降5.2%;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91.07億元,同比增長15%。三產投資比例為2.9:15.5:81.6。

經濟貿易

2012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零售總額158.98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總額93.03億元,同比增長14.8%。按行業劃分,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總額88.59億元,增長15.5%;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總額4.44億元,增長2.1%。
進出口總值64.03億美元,增長47.2%。其中:出口13.4億美元,下降1.9%;進口50.63億美元,增長56.9%。
2012年全年實際利用外資8243萬美元,增長61.6%。
第一產業
2018年,東港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7.88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9.24億元,林業產值1.06億元,牧業產值12.24億元,漁業產值21.06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28億元。新增農業生產企業7家,全區農業生產企業達137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2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9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35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50家,全區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達888家。全區新發展家庭農場29家,總數達129家。全區新增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8個,總數達到110個。創建市級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示範場7處,培育發展養殖企業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2處。
種植業
2018年,東港區糧食播種27.54萬畝,單產424.57千克,總產11.69萬噸。夏糧(小麥)播種面積10.69萬畝,單產342.51千克,總產3.66萬噸。秋糧播種面積16.85萬畝,單產476.6千克,總產8.04萬噸,其中:玉米播種面積13.61萬畝,單產455.79千克,總產6.2萬噸。花生播種面積12.6214萬畝,單產307.72千克,總產3.88萬噸;烤煙總產63.1噸;茶葉總產4062噸;水果總產8.44萬噸;蔬菜總產6.88萬噸。
林業
2018年,東港區共完成造林3.8萬畝,完成國家級公益林落界3316.8畝。
畜牧業
2018年,東港區生豬存欄19.4萬頭,出欄35.6萬頭;家禽存欄412萬隻,出欄1253萬隻。全區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4.38萬噸、1.94萬噸和0.03萬噸。
漁業
2018年,東港區有捕撈漁船736艘,39443千瓦,海洋捕撈產量42400噸。海水養殖面積4100公頃,內陸養殖面積2015公頃。水產加工企業62家,水產品加工總量11.168萬噸。
生產條件
截至2018年末,東港區共有農業機械總動力45.1萬千瓦,農用拖拉機2.71萬台。全年農村用電量21404萬千瓦時,化肥施用量(折純)21717噸,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917.95噸。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東港區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總產值107.9億元,增長12.5%;增加值增長7.8%。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4.9億元,增長10.7%;實現利潤4.16億元;實現利稅6.47億元,增長30.1%。產品銷售率達到96.7%。
建築業
2018年,東港區資質等級三級及三級以上的建築企業實現建築業總產值299.34億元;實現建築業竣工產值93.29億元;施工房屋建築面積1557.79萬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築面積456.09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8年,東港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3.2億元,利潤總額9.58億元,增幅分別達到14.16%和32.44%。被確定為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
國內貿易
2018年,東港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1.6億元,增長7.5%。其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78.13億元,增長1.8%。按消費形態分,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實現2.99億元,增長6.6%;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實現75.14億元,增長1.6%。分行業看,汽車類實現零售額9.09億元,下降9.5%,石油及製品類實現零售額25.32億元,增長15.2%,八大商場實現零售額36億元,增長1.2%。
對外經濟
2018年,東港區實現進出口總值486.2億元(含開發區、高新區和山海天,下同),增長11.1%。其中:出口總值163億元,增長19.6%;進口總值323.2億元,增長7.3%。實現服務貿易進出口63億元,佔全市80%。實際利用外資8687萬元,實現合同外資1.9億元。
房地產業
2018年,東港區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03.7億元,下降11.9%。其中住宅投資82.72億元,下降9.4%。全年房屋施工面積863.31萬平方米,增長22.6%。房屋竣工面積52.64萬平方米。房屋銷售面積104.72萬平方米,下降7.4%。其中現房銷售面積14.93萬平方米,期房銷售面積89.79萬平方米;住宅銷售面積95.23萬平方米,下降12.5%。房屋銷售額92.76億元,增長30.2%。
旅遊業
2018年,東港區接待遊客1670萬人次,實現旅遊消費總額182億元。創建國家3A級景區2家,2A級景區4家,A級景區達到14家。創建4A級旅行社1家,3A級旅行社3家,A級旅行社達到13家。被認定為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東港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合計1497.62億元(含開發區、高新區和山海天,下同),比年初增加200.99億元,增長15.5%;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合計1619.63億元,比年初增加218.47億元,增長15.6%。全年完成3家規模企業改制,5家規模企業對接資本市場;20家企業獲得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核准函;1家企業與中介機構簽訂上市輔導協議並報省證監局輔導備案。

文化


日照黑陶

日照黑陶是龍山文化典型的陶器,被史學家稱之為“原始文化中的瑰寶”。
日照歷史悠久,陶文化源遠流長。在約4500年前的龍山文化遺址,其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類。黑陶的燒成溫度達1000度左右,黑陶有細泥、泥質和夾砂三種,其中以細泥薄壁黑陶製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紙”的美稱。這種黑陶的陶土經過淘洗,輪制,胎壁厚僅0.5—1毫米,再經打磨,燒成漆黑光亮,有“蛋殼陶”之稱。
這時期的黑陶以素麵磨光的最多,帶紋飾的較少,有弦紋、划紋、鏤孔等幾種。中國黑陶的製作工藝比原始彩陶更純熟、精緻、細膩和獨特,早在瓷器產生的約2000年前中國黑陶已達到與瓷器相媲美的工藝程度。
黑陶表面所呈現純靜的黑色,是以獨特的無釉無彩碳化窯變的古老工藝燒制而成的。出窯后就是渾然天成,不再做任何處理,其外觀效果黑如漆、亮如鏡,是繼彩陶之後,中國新石器時代制陶業出現的又一個高峰。陶器多以表面透黑的砂質陶和烏黑光亮的細泥質陶為主,有部分磨光黑陶,器表以素麵為主,有的飾弦紋、划紋和縷孔,各類黑陶製品均製作精細、美觀,特別是蛋殼黑陶高柄鏤孔杯,無釉而烏黑髮亮,胎薄而質地堅硬,其壁最厚不過1毫米,最薄處僅0.2毫米,重僅22克,製作工藝之精,堪稱一絕,系珍貴文物,現保存在國家博物館。
日照農民畫
日照農民畫是農民畫家反映生活、抒發主觀感情和審美情趣的繪畫藝術。表現內容多為農村民俗風情、漁家生活,形成了構圖飽滿、色彩艷麗、質樸率真的特點。
日照農民畫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與上海金山、陝西西安鄠邑區,並稱為中國“三大農民畫鄉”。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日照農民畫創作作品數千件,其中100多件在全國展覽中獲獎,80餘件被國家收藏,另有300餘件被文化部作為對外交流項目帶到國外展出。為促進日照農民畫的發展,2003年10月,經日照市文化局批准,成立了日照市農民畫院。
為發展壯大日照農民畫,2004年市裡成立了日照市農民書畫美術研究會。2008年9月,姜孟華等人在濤雒鎮農民畫村——東林子頭成立了日照農民畫院,致力於日照農民畫研究、創作及文化產業開發。

交通


2012年全區農村公路建設累計投資4.38億元,同比增長203%,新建公路90.3公里,公路通車里程已達920公里。其中:開工建設了大沈線、山南線和兩河路西延工程,改造了36條、46.1公里農村公路,新建了21.6公里的山海路西延二期、三期工程。全區新增運輸車輛830輛,運輸企業(含物流公司)57家,維修企業55家,總量分別達到5886輛、240家、458家,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3%、5%、14%,新辦理上崗證1000餘個,持證人員達25000餘人,完成貨運周轉量1700萬噸公里,同比增長8%。
、018年,東港區農村公路累計投資19054萬元,農村公路通車里程已達1524.6千米。其中,“村級公路網化示範縣”工程新改建農村公路217.7千米,窄路基路面工程1.9千米,路網提檔升級工程2.7千米。全區新增貨物運輸車輛1416輛、新增貨物運輸企業72家,總量分別達到3782輛、165家。全區完成地方公路貨運量為3534.38萬噸,公路貨運周轉量為71.09億萬噸/千米,增長7%。全區共有維修企業640家,其中一類2家,二類60家,新增51家。

社會


教育事業

東港區
東港區
從2003年秋季開始,實施義務教育學制改革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小學由五年制改為六年制,初中由四年制改為三年制,到2009年暑期學制改革過渡完成。小學從2003年秋季開始,初中、高中從2004年秋季開始,起始年級進入新課程改革,使用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2008年東港區有公辦中小學(幼兒園)157處,其中普通高中5處,初中19處,小學109處,特殊教育學校1處,職業學校2處,鎮街道成人教育中心10處,區直實驗幼兒園1處(一園、二園),鎮街道中心幼兒園10處;教職工5555人;在校生9.56萬人。有民辦幼兒園101處,民辦小學3處。全區中小學配備微機5994台,裝備語音室49套,校園網106個,多媒體教室805個;實施中小學圖書配備工程,學校藏書室使用面積共計6000餘平方米,學生閱覽室和教師閱覽室使用面積達9000餘平方米,圖書共計105萬餘冊。從2007年春季開始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對學生實行免除雜費、免除課本費、補助生活費等;對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資助。
截至2018年末,東港區有各級各類學校263所,教職工9711人,在校生11.8825萬人。有幼兒園178所,在校生數30076人。小學63所,招生10340人,畢業生8906人,在校生5636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初中19所,招生9122人,畢業生8889人,在校生28560人,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小學、初中人數含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及1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特殊教育學校2所(含1所民辦),在校殘疾兒童181人。中等職業學校1處,學生數為3641人,畢業學生1315人,招收學生1316人。青少年綜合素質教育基地1處。

科技事業

2008年實現高新技術產值58.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5.89%。農業科技進步明顯加快。到2008年底,全區建成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7家,市級15家,省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1處,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完善。
2008年全區申請專利568件,在全省區縣排名第34位;授權350件,排名21位。2004年以來,共有64項成果獲省市科技進步獎,其中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
2012年全年新培育2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0家;爭取國家級科技項目3個,省級科技項目9個。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7家,全年實現產值30.27億元,增長26.6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3.9%。
2018年,東港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6家,總數達到54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4.61億元,增長16.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1.3%,提高2.6%。全社會研發經費佔生產總值比重達到0.89,較2017年提高0.38%。全區申請發明專利526件,同期增長34.9%,全省區縣排名第37位;授權發明專利161件,同期增長5.9%,全省區縣排名第26位。

文體衛生

2012年,舉辦了首屆機關運動會、全區社區運動會,承辦了全市中小學生乒乓球聯賽。節慶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先後舉辦了2012年春節聯歡晚會、元宵節燈會、幸福路上情滿懷廣場文藝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動。抓好農家書屋建設,新建農家書屋8家,全年共放映公益電影5286場次。以“滿江紅”“水族舞”“木板年畫”等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規範的整理、傳承和傳播。
2012年擁有二級以上醫院1所(區人民醫院),鄉鎮衛生院9所;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婦幼保健站各1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952個。衛生系統現有登記註冊執業醫師925人,助理執業醫師243人,註冊護士1041人。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達到36.68萬人,農民人口參合率達到99.99%,受益人次78.94萬人次,報銷總額9991.91萬元。全區千人口病床數1.55張;千人口醫生數1.90人。
2018年,東港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第三屆山東省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區”,獲全省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2014—2017年)、山東省第八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先進單位、全省體彩工作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開展惠民演出500場,放映公益電影6124場,開展文化惠民“六進”活動31場,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100餘場。《扶貧路上》入選第十一屆山東文化藝術節優秀劇目展演。在市級青少年錦標賽中,獲38個大項冠軍,46個小項冠軍。金海岸小學全國首創《經典詠流傳》啦啦操,新營中學舞龍項目屢獲全國賽事大獎。舉辦花繩操、太極拳骨幹、健身氣功、永新穴位健身操培訓班,培訓學員4000餘名。全區有2家企業被命名為第五批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8家企業被命名為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佔全市總數的43%。賀娟林被評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邢葆東被評為省級非遺傳承人。邢寶奎代表山東省參加了全國美術陶瓷現場技藝大賽,榮獲陶瓷造型技藝組三等獎。2018年累計建設完成鎮級、街道鄉村儒學講堂、新時代文明傳習所8處,村級儒學講堂83處。先後開展傳統文化宣講32場次,6000餘人。
截至2018年末,東港區擁有三級以上醫院1所(市中心醫院),鎮衛生院7處,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處;疾控中心、衛生計生監督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加掛婦幼保健院牌子)各1所,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1638張。衛生計生系統現有登記註冊執業醫師1162人,助理執業醫師476人,註冊護士1323人。全區千人口病床數2.35張,千人口醫生數2.35人。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勞動就業
2018年,東港區新增就業7044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423人;困難人員再就業31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就業再就業培訓526人,企業凈增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6567人,征繳失業保險費1916.48萬元。
社會保障
2018年,東港區社保基金征繳15.42億元,基金累計結餘達到26.12億元。其中:企業養老保險征繳收入70386萬元,增長30.67%,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征繳收入2.2582億元,職工醫療征繳收入2.8757億元,居民醫療保險征繳收入1.6438億元,失業保險征繳收入1916.48萬元。工傷保險征繳收入2361萬元,增長13.89%。生育保險征繳收入1705萬元。居民養老保險征繳收入1.0092億元,居民養老適齡參保率98.5%,發放城鄉居民養老金1.2078億元。
社會福利
2018年,東港區累計發放城鄉低保3731.11萬元,發放五保供養資金1021.34萬元,為672戶城市低保對象發放取暖補貼40.32萬元。開展低保大學生教育救助,共救助31人,發放資金15.5萬元。全區新增養老床位100張,新建農村幸福院5處。一站式醫療救助城鄉困難群眾7385人次、904.3萬元,臨時救助290戶、發放臨時救助資金104.4萬餘元。
脫貧攻堅
2018年,東港區14850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42個貧困村全部“摘帽”。全年區級扶貧資金累計投入2964.2萬元,增長10%。統籌各級扶貧資金4000餘萬元建設了“莓香河畔”扶貧基地項目。有5415戶貧困戶依託小額扶貧信貸“委託經營”戶均增收3000元,有501戶貧困戶依託“央行產業扶貧貸”戶均獲益3723元。
基礎建設
2018年,東港區拆除各類拆遷尾子467處,2016年以來,累計招標安置區工程總建築面積599萬平方米。新建(改造)膠南路、膠州路等城市道路10條,綠化提升望海路、五蓮路等城市道路15條,新建改建公園綠地54處,實施居住區庭院綠化項目338處,整治老舊小區31個、97萬平方米。城區公共區域環衛保潔全面實行“一級道路”標準,主次幹道機掃率、沖洗率和洒水率達到90%以上。推進成立業委會、物管會149家。西湖花仙子婚慶民俗小鎮、南湖智慧康養小鎮列為市級首批特色小鎮,實施南湖鎮、陳疃鎮、西湖鎮庫區村搬遷改造;年內完成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1.14萬戶,實施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五保戶、低保戶、殘疾戶等農村危房改造290戶,完成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改造5992戶。處理和化解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49宗、430人,清欠農民工工資533萬元。
環境保護
2018年,東港區崮河流域五個斷面基本實現達到V類水體標準,市級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近岸海域水質功能區達標率100%。全區環境空氣PM2.5、PM10、SO2、NO2四項污染物平均濃度分別為42微克/立方米、80微克/立方米、11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
安全生產
2018年,東港區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7起,同比下降5%,死亡人數9人,與2017年持平,被表彰為全省“安全生產月”活動優秀組織單位。

旅遊


日照花仙子花卉主題公園
東港區
東港區
坐落在擁有“聯合國人居獎”稱號的海濱城市日照,距離市區20公里,依日照西湖水畔而興建。景區佔地40餘萬平方米,是集婚紗(影視)拍攝,觀光造景,生態休閑,農業科技,育種育苗,特色採摘,培訓體驗於一體的產業園區。園內特色景點主要有景觀長城、彩虹園、花海、鬱金香百合歐式風情園等。
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
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山東省日照市北沿海路北首,1992年經原國家林業部批准,在大沙窪林場的基礎上建立國家級魯南海濱國家森林公園,2002年,經國家林業局批複,“魯南海濱國家森林公園”正式改為“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公園總面積達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75.8%。公園東瀕黃海,北臨青島,西接兩(城)石(臼)公路,南連沿海公路。公園屬暖溫帶濕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樹種結構以日本黑松為主,是日照市沿海防護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是AAAA級景區。
日照竹洞天風景區
日照竹洞天風景區位於日照城區西端的將帥溝毛竹園,總面積1000多畝,其中毛竹面積200多畝,其他竹子面積400多畝,水域面積400多畝,是南竹北移的成功典範,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景區綠化面積在80%以上,生長著毛竹、淡竹斑竹箬竹紫竹鋼竹金鑲玉竹等100多個竹子品種。同時辟有專門的竹子品種展示區域,既是一個天然氧吧,又是一個生態植物園。

代表人物


劉勰
字彥和,東莞莒人,梁代傑出的文學理論批評家。
金代學者,著有文集三十卷,《中州集》禮例纂一百二十卷,《金史本傳》並傳於世。
張行信
金代重臣,字信甫,張行簡之弟,1188年登進士第,任銅山縣令。

城市榮譽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6日,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2020中國健康產業百佳縣市、2020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
2020年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021年1月4日,入選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第六批)名單。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