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俊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張英俊徠,1971年生,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農業部行業科技專項首席科學家。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9.9-1993.7 內蒙古民族大學草原系,獲得農學學士學位;
1993.9-1996.6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工程系,獲得農學碩士學位;
1996.9-1999.6 甘肅農業大學草業科學系,獲得農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9.9-2001.12日本國家畜產草地研究所,博士后
2001.12-2006.12 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系,副教授
2007.1-至今 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系,教授
2015.3-至今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

擔任職務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草業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理科實驗班導師
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不同區域草地承載力與家畜配置”首席科學家
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
國家草原保護建設科技綜合示範區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
農業部牧草遺傳與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副主任
中國草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
青年工作委員會名譽主任
中國草學會學術部部長
中國草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草學會牧草遺傳資源委員會副秘書長
國家草地生態系統河北沽源野外觀測站副站長
國內外兼職
中國綠色食品百名專家組專家;
國際草原大會(InternationalRangelandCongress)執行委員會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審專家
Grass and Forage Science雜誌副編審(Associate Editor)
Rangeland Ecology & Management雜誌副編審(Associate Editor)
《World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cne》的編委
SCI收錄期刊《LivestockScience》、《CanadianJournalofPlantScience》、《NewZealandJournalofCropandHorticulturalScience》的審稿專家
《草地學報》、《草業學報》、《生態學報》和《中國草地》等國內核心刊物審稿專家
張英俊
張英俊

主講課程


本科生教學課程: 草地與牧場管理學、草業科學新生研討課;
研究生教學課程:草業科學研究方法、外文科技文獻研讀、草業科學專業Seminar;
博士研究生課程:草地管理學研究進展。

研究方向


為草地管理與牧草生產。研製了南方人工草地混播建植和穩定性維持技術、人工草地指標化管理和控制技術,紫花苜蓿營養生理及其水分利用技術、研究草畜平衡模型等,提高草地高效生產與利用技術水平,推動牧草產業的深入發展。

參加項目


曾主持項目
(1)日本科學技術局項目“天然草地放牧家畜採食成分及其比例推測技術的研究(科12-13)”1999-2001年
(2)教育部“草地免耕建植技術-種子複合丸的研究”2001-2003年
(3)國家計委項目“多種牧草品種優化配方建植高產人工草地技術示範”2002-2003年
(4)農業部牧草品種研究“葛藤等藤本植物品種研究項”2002-2005年
(5)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項目“免耕建植草地技術研究2002-2004年
(6)國家計委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科技支撐項目“河北省平泉縣抗寒抗旱牧草品種推廣”2002-2004年
(7)岩棉在草坪草基質研究中應用與開發2002-2003年
(8)國家計委“多種牧草品種優化配方建植高產人工草地技術示範”2002-2003年
(9)雲南省校合作項目“雲南牧草種子繁育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研究(2003FCBFE00A002)”2003-2006年
(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用鏈烷技術確定家畜採食及其與草原合理利用關係(30371019)”2004-2006年
(11)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牧草種質資源描述規範和數據標準的制定與驗證完善(2005DKA2100712)”2005-2006
(12)教育部“草地免耕建植技術-種子複合丸的研究”
(1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草地生態恢復與草畜平衡關鍵技術研究(2006BAD16B01)” 2006-2010年經費76萬
(14)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資助計劃2008-2010年經費50萬
(15)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牧草種質資源描述規範和數據標準的制定與驗證完善”
(16)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南方山區草地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示範(2006BAD16B07)”2006-2010年經費23萬
(17)北京市農委“農林牧耦合景觀休閑集成技術試驗示範”2008-2010年經費45萬
(18)農業部“不同區域草地承載力與家畜配置研究”
(1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草原植物對放牧家畜選擇性採食的生理適應機制”
(20)農業部“現代牧草產業技術體系-草地建植與維護”
曾參加項目
(1)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半荒漠地區人工草地的建植和穩定性研究(39470515)1994-1996年
(2)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南方草地畜牧業持續發展技術研究(960160201A)”1996-1999年
(3)甘肅省科委自然科學基金墍中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綿羊硫元素營養狀況的動態檢測及營養調控(ZR97048)”1997-1998年
(4)參加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雲貴高原草地畜牧業持續發展技術研究-研究飼料磚對草地營養的補給配方(960160201A)”1997-1999年
(5)“948”退化草地綜合改良與草地建設配套技術(202099)2001-2005年
(6)農業部“牧區人工草地建植與管理技術”2002-2004年
(7)國家“十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專項子課題“苜蓿的良種繁育、清選加工、質量檢驗及貯藏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2002BA518A0303)”2003-2005年
(8)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優質高產牧草種子生產技術轉化與推廣(02EFN21690076)”2003-2005
(9)科技部十五攻關項目“草地植被恢復與重建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2004-2006年
(10)農業部948重大項目“優質草產品加工技術(2006-G38)”2006-2010年經費100萬
(11)973項目“草地生態系統適應性管理(2007CB106805)”2006-2010年經費168萬
目前主持項目
(1)國家863計劃“農牧交錯帶草地與農田系統耦合模型研究(2007AA10Z233)”2007-2011年經費50萬
(2)農業部行業計劃“人工草地優質牧草生產技術體系研究與示範-草地建植與維護(Nyhyzx07-022)”2007-2011年經費400萬
(3)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不同區域草地承載力與家畜配置研究”2009-2013年經費2190萬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草原植物對放牧家畜選擇性採食的生理適應機制”,2009-2011年經費32萬。
(5)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2011-2015年,經費500萬,首席科學家。

主要貢獻


科研工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1472137,AMF與放牧干擾和NP互作對草地系統生產力和多樣性維持的作用機制,201501-201812,85萬元,在研,主持。
1. 97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14CB138805,放牧優化對草原生產力提高的作用機理與途徑,201401-201808,400萬元,在研,主持。
2.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130008110024,放牧對草地土壤固碳過程的影響,201401-201612,12萬元,在研,主持。
3.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CARS-35,草畜平衡研究,2011/01-2015/12,500萬元,在研,主持。
4. 公益性(農業)行業科研專項,200903060,不同區域草地承載力與家畜配置,200910-201312,2192萬元,已結題,主持。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1270375,放牧草地磷和叢枝菌根真菌在植物與土壤中的作用過程和響應,201301-201312,15萬元,已結題,主持。
徠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0871822,草原植物對放牧家畜選擇性採食的生理適應機制,200901 -201112,32萬元,已結題,主持。
7. 國家863計劃課題,2007AA10Z233,農牧交錯帶草畜動態平衡及管理決策模型研究,200708-201010,50萬元,已結題,主持。
8.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CARS-35,草地建植與維護,200901-201012,210萬元,已結題,主持。
9. 97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7CB106805,草地生態系統適應性管理,200701-201112,336萬元,已結題,參加。
10.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D16B07-03,南方山區草地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示範,200601-201012,40萬元,已結題,子課題主持人。
11.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D16B01,草地生態恢復與草畜平衡關鍵技術研究,200601-201012,160萬元,已結題,副主持。
12.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NECT-08-0817,農牧交錯帶草地農田系統耦合模型研究,2008-2010,50萬元,已結題,主持。
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0371019,用鏈烷技術確定放牧家畜採食及其與草原合理利用關係,200401-200612,18萬元,已結題,主持。

發表論文

近5年內發表的代表性期刊論文
Liu N, Kan H M, Yang G W, Zhang Y J*. Changes in plant,soil and microbes intypical steppe from simulated grazing: explaining potential change in soil carbon. Ecological Monograph, 2015. (5-year IF:10.106)
Yang G W, Liu N, Lu W J, Wang S, Kan H M, Zhang Y J*, Xu L, Chen Y 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 soil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influences plant community productivity and ecosystem stability. Journal of Ecology, 2014, 102(4): 1072-1082. (5-year IF:6.314)
Chen W Q, Huang D, Liu N, Zhang Y J*, Badgery W B, Wang X Y, Shen Y.Improved grazing management may increase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emperate steppe. Scientific Reports, 2015, DOI: 10.1038srep10892. (5-year IF:5.597)
Chen W Q, Wang X Y, Zhang Y J*, Huang D. Effects of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availability of food resources: the diet selection of sheep grazing on natural grassland.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2015, 153 (2):322-334. (5-year IF:2.447)
Wang X Y, Zhang Y J*, Huang D, Li Z Q, Zhang X Q. Methane uptake and emissions in a typical steppe grazing system during the grazing seaso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5, 105:14-21. (5-year IF:3.78)
Zhen L N, Yang G W, Yang H J, Chen Y L, Liu N, Zhang Y J*.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ffect seedling recruitment: a potential mechanism by which N deposition favors the dominance of grasses over forbs. Plant and Soil, 2014, 375(1-2): 127-136. (5-year IF:3.528)
Zhang Y J*, Zhang X Q, Wang X Y, Liu N, Kan H M. Establish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grasslands of China: a review. The Rangeland Journal, 2014, 36(1): 1-9. (5-year IF:1.261)
Wang X Y, Huang D, Zhang Y J*, Chen W Q, Wang C J, Yang X M, Luo W. Dynamic changes of CH4 and CO2 emission from grazing sheep urine and dung patches in typical stepp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3, 79: 576-581. (5-year IF:3.78)
David R K, Han G, Hou X, David L M, Hou F, Wu J, Zhang Y J. Innovative grassland management systems for environmental and livelihood benefi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3, 110(21): 8369-8374. (5-year IF:10.563)
Liu N, Zhang Y J*, Chang S J, Kan H M, Lin L J. Impact of grazing on soil carbon and microbial biomass in typical steppe and desert steppe of Inner Mongolia. Plos One, 2012, 7(5): e36434. (5-year IF:3.702)

發明專利

一種促進羔羊消化器官發育的放牧飼養方法
一種用於生產富含功能性脂肪酸羊肉的放牧飼養方法
一種碳同位素標誌裝置
一種用於改善羊肉品質的放牧飼養方法

著作教材

張英俊,孫啟忠. 中國栽培草地.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張英俊. 牧草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規範.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4.
張英俊. 中國牧草主產區產業發展報告(2009-2012). 北京: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13a.
張英俊. 牧草產業技術研究綜述. 北京: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13b.
張英俊, 黃頂. 草畜平衡模式-研究與示範. 北京: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13.
張英俊. 現代草原畜牧業生產技術手冊-蒙甘寧乾旱草原區.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2.
張英俊, 李兵, 戎郁萍, 王成傑, 侯扶江(編譯). 世界草原.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1.
孟林, 張英俊. 草地評價. 北京: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2010.
張英俊. 草地與牧場管理學. 北京: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9.
張英俊, 楊春華, 常淑娟. 草地建植與管理利用.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9.
任繼周主編, 張英俊分支主編. 草業大辭典.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8.
張英俊, 吳維群, 閆敏, 馬興躍.白三葉種子生產與管理. 昆明: 雲南省科技出版社, 2006.

獲獎記錄


1.優質高產牧草及牧草種子生產技術的推廣項目獲2002年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排名第21,編號:2002-192-21。
2.獲2003-2004度動物科技學院“優秀黨員”榮譽稱號
3.2002年“綿羊宿營土壤和植物的影響”獲中國草學會優秀論文2等獎。
4.沙打旺草地衰退綜合防治技術的推廣項目獲2004年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排名第5位
5.雲南牧草種子繁殖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研究 獲2007年度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2名。
6.優質高產草種生產與質量控制原理及技術研究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七。
7.參編《草地學》2009年獲國家級精品課程
省部級以上獎勵:
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1完成人,“北方草原合理利用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2014年,教育部
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完成人,“草畜界面生物學轉化增效技術研究”,2012年,河北省政府
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7完成人,“優質高產草種生產與質量控制原理及技術研究”,2009年,教育部
雲南省科技進步進步三等獎,第2完成人,“雲南牧草種子繁殖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研究”2008年,雲南省政府
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
2007年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2年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內蒙古草原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