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漳十二渠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
引漳十二渠又稱西門渠,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在魏鄴地,即今河北省臨漳縣鄴鎮和河南安陽市北郊一帶。據《史記·滑稽列傳》記載,“西門豹即發民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引漳十二渠是中國戰國初期以漳水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灌區在漳河以南(今河南省安陽市北)。
據《史記·滑稽列傳》記載,“西門豹即發民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這表明司馬遷認為引水渠為西門豹所鑿。而《呂氏春秋·樂成》認為,該渠為魏襄王時(約在西門豹后100年引漳十二渠)鄴令史起所建。《漢書·溝洫志》亦採用此說。經考證,後人一般認為“西門豹溉其前,史起灌其後”。
引漳十二渠
引漳十二渠是中國戰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初期以漳水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灌區在漳河以南(今中國中部河南省安陽市北)。《史記》等古籍記為戰國魏文侯時鄴(治今臨漳縣西南鄴鎮)令西門豹創建(公元前422年)。
西門豹的建造方法是“磴流十二,同源異口”。“磴”就是高度不同的階梯。在漳河不同高度的河段上築12道攔水壩,這就是“磴流十二”。每一道攔水壩都向外引出一條渠,所以說是“同源異口”。據記載,每個河段相距300步,連續分佈在二十里的河段上。根據地形考察,這二十里河段應當是安陽縣安豐鄉漁洋村以下的二十里河段,渠口開在攔水壩的南端,12條渠都在今安豐鄉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