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京劇團

徐州市京劇團

年,時稱徐州市人民京劇團。月劇團重新組建,改稱徐州市京劇團。 1962

目錄

概述


始建於 1949 年,時稱徐州市人民京劇團。當時有演職人員 51 人,張伯歧為團長,張春安、司壽峰為副團長。夫要演員將:李金芒、張伯歧 單玉梁、艾菊秋、張春安、司壽峰、張文元等。並經常邀請知名演員合作演出。這一時期劇團演齣劇目以新編歷史京劇《卧薪嘗膽》最為著稱。 l959 年 6 月劇團重新組建,改稱徐州市京劇團。徐州市文化處派支部書記曲永 慶、副書記滕尚朴和業務幹部多人到團加強劇團政治業務領導,並從江蘇省京劇團調來全國“四小名旦”之一許翰英任團長。當時徐州市京劇團的頭牌演員有:許翰英、佟韶音 ( 副團長 ) 、李慧春 ( 副團長 ) 、任岫雲、吳慧秋、鄭水春、單玉梁;二牌演員有:張伯歧、李韻峰、張元坤、艾菊秋、張春安、史隆茂、黃鳳霖、劉元敏、趙慧華隊及後來的張金龍等。 1962 年徐州戲校京劇班首屆畢業的 32 名學員充實到京劇團,形成建團以來的強盛時期。演出的傳統戲和現代戲都有較高水平,在江蘇、安徽、山東、遼寧、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巡迴演出中。頗具影響。 1964 年後。劇團積極排演現代戲,先後演出了《洪湖赤衛隊》、《蘆盪火種》、《奇襲白虎團》等,並創作演出了《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妙手回春》,改編上演了近代歷史劇《甲午海戰》、以及反映淮海戰役的《十人橋》。《十人橋》在參加華東地區京劇匯演中。主要演員凌秀蘭獲優秀演員獎。 1970 年至 1976 年間。該團先後排演了《紅燈記》、《杜鵑山》、《平原作戰》、磐石灣》、《黃河兒女》、《風雲前哨》等劇目。 1977 年後恢復排演了傳統劇目《逼上梁山》、《小刀會》、《秦香蓮》,改編移植演出了《宏碧緣》、《清官外史》、《寶蓮燈》、《長平遺恨》等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