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米

一種長度單位

絲米:是一種長度單位,1絲米=0.1毫米。

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關於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廢除了重量單位“公絲”和“絲”,並以米忽制規定了長度計量單位“絲米”,同時規定了一毫米為十絲米,一絲米為十忽米,一忽米為十微米。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關於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中,決定我國採用國際單位。確定了以國際單位制計量單位為基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國際單位制分數單位分以厘、毫、微等為詞頭。原定計量單位詞頭的“絲”被廢除。從此“絲”這個具有千年歷史的計量單位退出了歷史舞台。

單位換算


絲米,長度單位
縮寫為:dmm.
1絲米=0.1毫米
1絲米=10忽米
1忽米=0.01毫米

區分


工業中通常把“忽米”叫做“絲”,要注意與“絲米”區分
(一道兒)(長江以北工人們的叫法)=(一絲:長江以南工人們的叫法)
(1) 一種計算長度、容量和重量的微小單位
(2) 長度或重量的微量。十忽為一絲,十絲為一毫
至於分粟叅黍量絲數龠,實以仰稟聖規,詳參神恩。——北周·庾信《為晉陽公進玉律秤尺斗升表》
(3) 表示極小或極少的量 [ si,a unit of length,volume or weight]
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4) 又如:厘、毫、絲、忽。如:絲忽(形容極小或極少)
包裝厚度單位絲
Plastic packing thickness unit silk
絲米
絲米
1毫米(mm)=10絲米(dmm)=100忽米(cmm,也叫“絲”)=1000微米( m)

使用沿革


養蠶與緣絲在我國不僅歷史久遠,而且還與計量單位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早先,古代文獻中,把“絲”作 為數量詞中的小數詞名稱,還不是指名為某個長度或重量的細小單位。如 《孫子算經》載:蠶所吐絲為忽,十忽為秒,十秒為毫,十毫為厘,十厘為分。
明代,李時珍注陶宏景《別錄》云:蠶初吐絲曰忽,十忽曰絲,十絲曰厘。
清代,定度量衡單位制時,把“絲”作為長度和衡重的小數單位。清代度製為:一丈十尺,一尺十寸,一寸十分,一分十厘,一厘十毫,一毫十絲,一絲十忽。一忽十微;清代衡製為:一斤十六兩,一兩十錢,一錢十分,一分十厘,一厘十毫,一毫十絲,一絲十忽,一忽十微。
民國十八年(1929年),國民黨政府頒布的《度量衡法》將計量的最小單位止於絲,確定了標準制重量單位“公絲”為 0.000001kg;市用制重量單位“絲”為0. 0000003125kg。
新中國成立后,絲作為度、衡的計量單位逐漸被取消。
1959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廢除了重量單位“公絲”和“絲”並以米忽制規定了長度計量單位“絲米”,一毫米為十絲米 , 一絲米為十忽米 , 一忽米為十微米。
1984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中,決定我國採用國際單位。確定了以國際單位制計量單位為基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國際單位制分數單位詞頭 , 分 以 下為:厘、毫、微等。原定計量單位詞頭的“絲”被廢除。從此“絲”這個具有千年歷史的計量單位退出了歷史舞台。